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问题探究【摘要】我国建筑事业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回顾从古至今,我国很早就有对建筑历史有研究,本文就是就是从当代西方史学发展趋势出发,对当前建筑历史领域研究方法论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主要探究一下四个方面:历史主义的、考古学式的、谱系学式的、解释学式,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究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关键词】建筑历史;方法论;问题前言:在研究建筑历史方法论时,主要是参照目前建筑历史研究的现状,参照当代、语言学、中的方法论界说,尝试着将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包括通史、断代史,及各种不同类型建筑的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建筑与建筑空间形式的发展历史的研究方法论方面。一、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问题关于建筑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以往人们都以“理所当然’的态度,沿用习惯的发现规则、理清沿革、总结规律的方法,使每一个建筑历史间题的研究,都渐渐归结到一个基于决定论基础之上的连续的发展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分紧凑而严密的.其实,这并不很符合建筑历史现象的实际情况,一些我们似乎认为已经无可争议的论点,其实也是不大靠得住的.因此,分析一下研究方法论问题,对于建筑历史,甚至现代建筑研究,都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我们不仿从宫殿建筑发展史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历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作一点分析: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包括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及其空间发展历史的研究,在方法论方面,就我的拙见,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历史学式的研究、考古学式的研究、谱系学式的研究、解释学式的研究。
二、建筑历史研究方法1.历史主义的研究:注重总结性。讲求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与规律性在这里所说的“历史主义”只是一种研究方法的界说,即将事物的发展,描述成一个连续的、有始有终的、有内在规律的完整过程。在这样一种方法论基础上,建筑历史的发展似乎总是存在一些十分明显的规律,如:建筑物从结构,到造型,到某些部件的发展,有明显的演进规律。结构从原始、简单、粗拙,到成熟、繁杂、精细;由经验性的技术摸索,到严谨科学的技术处理;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斗拱发展史,呈现一种由简到繁、由大到小、由结构性作用到装饰性作用的发展过程;又如传统中国大屋顶举折曲线的发展,呈现由较平缓向较陡峻的发展过程;建筑结构的发展,辽、金时期有过减柱造、移柱造、内柱生起、柱侧脚,到没有减柱、移柱,没有生起、侧脚的结构发展阶段,如此等等。2.考古学式的研究:注重描述性的东西.注重事物的片断、局部、细节这里所说的考古学式的研究,不只是传统学科分类意义上的“考古学”,更是一种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即着眼于某一历史片断的追根溯源,使一个蒙尘已久的历史事件、历史陈迹、历史遗存,经过研究者对那些零散、破碎的实物遗迹与文献资料,进行审慎的清理、拨离、修补,使其展现出可能的整体性原貌。
在这一研究方法中,不追求历史的连续,不发掘诸如“时代精神”之类的“宏伟话语”,不表述一系列事件的逻辑联系,只把着眼点放在“这一”事物的具体而细微的历史原貌的追溯上。这种方法的最好类比与描述,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考古学”,即建立在科学的田野发掘与文献考证基础之上的,对历史建筑物与建造活动及参与人物的一事一物的可能原状的具体描述。3.谱系学式的研究:注重描述性与解释性,注重事情的断裂、分叉、变异及彼此的关联。这里又是借用了一个术语,即将家族史研究中的谱系式研究方法,运用到建筑历史的研究中来。研究者没有任何预设的背景、沿革之类的描述,没有一种先人为主的规律性前提;而是就某一建筑物,或建筑现象的实际状貌出发,追踪产生这一建筑物及建筑现象的相关先例;循着一个有据可依的追寻过程,将产生这一建筑物特征的,或这一建筑现象的前后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故而,谱系学要求细节知识,要求大量堆砌的材料,要求耐心。它的‘庞大纪念物’不是借助‘巨大、美好的错误’一跳而就的,而是用‘不明显的、以严格方式建立起来的微小真理’垒就的。„„谱系学不是以一种在博学者服鼠般眼光看来高深莫测的哲学家视域而与历史对立;相反,它反对理想意义和无限目的论的元历史展开,它反对有关起源的研究。
”比如,关于明清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形式的研究,人们可能追溯到元代的北京民居建筑,如元代的后英房遗址,尽管后英房具有元代居住建筑中常用的工字形平面形式;也可以追溯到京郊及河北的明清民居建筑,进而追溯到明代山西合院民居的格局。如在京郊山村中尚保留的、将一座房屋中间并列开两个门的作法;与山西民居中将合院两侧厢房中央开两个门、以便将来儿子长大成家时再从两门中间设墙、分户的作法;恰恰说明了京郊民居与山西民居的这种前后承传的谱系上的关联。而如果从历史主义的研究出发,我们就会从唐代回廊院、宋元工字房、明清四合院之间,找出某种演变与发展的规律。这其实是一种说其有则有,说其无亦无的话语方式,未必能对建筑历史的真实景况的了解能够真正有所裨益。谱系学式的建筑研究,在宫殿建筑研究中,更显出了其独到的学术成果。其关注点,在于对某些具体建筑现象与其前的某些建筑现象的关联、媲递。比如,今日故宫的建筑空间基本格局,尤其是前三殿、后三宫这条主轴线上的空间布置,追溯到其直接的先例,是明初的南京宫殿。而南京宫殿的空间蓝本,是从最初建造的明中都宫殿中沿袭来的。其中,虽然有一些变化,但基本的空间形式变化不大。这可以说是一条谱系。
此外,还可以向元代的大都宫殿,作一些追溯。大都宫殿的前、后两个区,其上的两座大型工字殿,可能对明清北京宫殿前三殿、后三宫的格局,有着某种直接的联系,也可能是首先对明中都的宫殿格局产生过一些影响,后来又间接地影响到明代北京宫殿。4.解释学式的研究:注重符号性与分析性。注重内在的结构、的关联及象征的意义历史一解释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门学科,着眼于对历史原典,或原文本进行分析与解释。在解释学研究中,运用了当代哲学、语言学、符号学、结构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艺术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对历史原典中隐含的意义与象征性,进行揭露与展示。所谓解释,如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所引列维一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一书结尾的话时所说:“科学的解释并不像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存在于由复杂到简单的简化过程之中。相反,他说,科学的解释存在于用较易于理解的错综复杂的事物来取代较不易于理解的错综复杂的事物。„„解释常常在于用复杂图景代替简单图景,同时力图保持简单图景所具有的清晰的说服力。”因而,可理解性、从而解释力,即建立在了列维一斯特劳斯所指的“用盘根错节但可以理解的事物代替盘根错节但不可理解的事物的可能性上”。
以语言这种符号而言,一般认为,传统话语着重于“相似”性,将与实际事物相似的话语,表示其话语所指陈的东西。而现代话语中,话语与意义已经分离,人们在其中看到的只是事物外在的理性与逻总结综上所述,本文从历史主义的、考古学式的、谱系学式的、解释学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历史的探究是从宫殿等几个角度出发的,选用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建筑进行分析,这也是对古建筑的一种历史诠释,本文的分析可能会有不足之处,仍需我们继续探索建筑历史新途径,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1]乔迅翔;宋代建筑营造技术基础研究[D];东南大学;2011 下载说明:文档《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问题探究》,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本资源来自于网络,本着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请您下 载后勿作商用,只可用于学习交流。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 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