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2020年,武汉市启动了新一轮中考改革,历史学科恢复进入中考科目,满分60分,实行闭卷考试。此次调整,既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视,也能够更好地与新高考对接。新形势下,历史学科教学如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呢?武汉市六中位育中学历史组在作业设计方面做出了探索,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开放式作业
成学生展示特长舞台
在六中位育中学,历史组的老师们有一个共识:“基于学情设计的作业才是好作业”。
他们通过设置调查问卷了解什么样的作业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作业。在问卷中,64.98%的同学选择最喜欢的作业方式是分层设置,由自己选择;39.3%的同学希望老师多布置探究性作业;93.77%的同学认为适当布置作业对学习有帮助;86.25%的同学认为观看纪录片对自己学习帮助很大。为此,老师们在作业设计上加强了综合性、探究性、创新性、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
八年级学生创作的历史漫画
比如,占帅老师在完成“近代化探索,救亡图存”专题教学后,设置活动任务群:学生可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任选其一创作一幅漫画作品;或以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为主题,画一张思维导图。
在“抗日战争”主题教学完成后,她又以大单元为主题,设计了“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实践任务群,以下任务学生任选其一完成即可:抗日COSPLAY,还原经典抗战画面;制作日军侵华和中国人民抗日大事年表;绘制抗战时局图。
“这种开放式的作业设计,将选择权完全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参与,能画的画,能演的演,能写的写,人人皆有可为。作业变成了学生展示特长的舞台,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都异常高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业。”占帅说。
立足于学情
分年级分类设计作业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学情不同,又该如何对作业进行分类设计?
学校历史组的老师们便群策群力,依据课标要求,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规划作业设计。
图为九年级学生绘制“古代亚非文明示意图”
如七年级学生历史学习刚刚启蒙,作业设计以兴趣为先,推荐学生观看系列纪录片《中国通史》《历史的拐点》《河西走廊》等;学习制作历史发展时间轴和大事年表;制作历史文物模型和历史文创作品。
八年级作业设计注重提升能力,老师们又会指导学生绘制近代历史地图;观看近代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觉醒年代》,撰写观后感;参观考察革命遗址遗迹,制作美篇;访谈长辈,搜集老物件、老照片,制作简报等。
九年级作业设计则着力打开国际视野,自主绘制世界古代文明中心的地理范围示意图、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三角贸易示意图、一战前后的欧洲示意图、二战前后的世界历史地图等出现在这个年级的作业当中。老师们以作业设计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构建时空观念,涵养家国情怀,学会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跨学科学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老师们也做了一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尝试。
比如,李丽莎老师在上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课后策划“穿越北魏,营救李老师”活动:假设李老师穿越到北魏,请同学们帮老师改造形象,并出一份生存指南。创新性地将历史和艺术有趣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民族融合主题;周志杰老师在上中国现代史之前,设计“发现身边的历史”调研活动,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生活入手,搜集家中的老照片、老物件,了解其中的历史信息,拉近学生生活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七年级学生跨学科作业
戴细凯老师引导学生绘制各种历史地图,把历史和地理学科融合,构建学生的时空观念,张燕燕老师鼓励学生把历史和文学结合,撰写各种历史小论文……
在老师们的引导下,绘制思维导图,创作历史漫画,制作历史小报,观看纪录片,写历史影评等纷纷成为受学生们欢迎的作业方式。学生们跨学科创作的热情高涨,熊明悦同学《为什么是毛泽东》读后感,郑熙瑞同学《觉醒年代》观后感,于敬尧同学历史小论文《鸦片战争可以避免吗?》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叶莉莎同学甚至利用寒假时间自主创作了近两万字的历史小说《长城守望》。
作积极评价
让学子在历史中共情
“每一份认真提交的作业背后,都有一双期待回应的眼睛。给予积极评价,对学生是极大的鼓励。”占帅介绍,老师们有时候也会让学生分享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心得,从而产生对历史的共情。
比如在“致敬英烈,吾辈自强”实践活动中,刘梓筠同学说:“家里有一件爷爷的军装,我把它拿出来穿在身上,我对比了抗战时期的军装,那一刻,我突然热泪盈眶,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传承。原来我们的军装这么简洁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这是对历史的敬意。”
郭芸羽同学说:“当我看到同学们绘制的一幅幅抗战时局图,我真的有一种感觉,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同学们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有一种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我们的国家曾经饱受战乱,我们却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国家呢?”
“孩子们能够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这样的感慨,就是他们最好的收获。”该校一名家长评价道。
激发使命担当
用课程厚植家国情怀
“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作为学校历史组教研组长,占帅认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
“历史承载的是全民族的记忆,只有明白了我们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知道我们要往哪里去。”她在课堂上常常引导学生以古鉴今,比如在《百家争鸣》一课中,引导学生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百家思想之间的关系。儒家仁爱,墨家兼爱,法家集权,道家顺应自然,诸子百家虽有区别但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恰恰在于它多元一体,兼容并包。历史变迁几千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却依然是我们追求的价值,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博采各家众长的结果,也是历史的选择,从而树立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讲完《中日甲午战争》一课后,她又给学生播放《现代海军宣传片》,海还是那片海,但海军已不是当年的海军,中国也不是百年前的中国,鼓励学生为国家和世界发展贡献力量。
“在武汉市六中位育中学,老师用心用情教学,学生轻松快乐学习。”占帅介绍,不只是历史学科,在鲁志松校长的带领下,全校上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大胆尝试,学科建设百花齐放,语文三质书院,数学俱乐部,英语戏剧社,道法小剧场,星空社团等都已初具规模。
(受访者供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