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历史——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刍议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中学版2012【多媒体教学教学研究】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吕准能预览:开设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教师们一直在努力思考探索的难题。浙江师大附中的吕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历史、亲近历史,开发了“历史就在你的身边”的校本课程系列,包括15个特色学习专题,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走进金华”等,试图让历史变得更鲜活,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历史的内在价值与魅力…【摘要】我校作为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的样本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已作了积极的尝试,而且初见成效。在此以《我们身边的历史》校本课程系列为例,开设15个专题,每个专题为1个课时不等,总共18个课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把历史与自身生活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起来,即“历史就在你的身边”。通过总结与展示,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缺憾,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开发力度,本着集思广益,精益求精的原则,争取再上新台阶。【关键词】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热潮的逐步推进,高中历史新课改实验初见成效并渐入佳境,各地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也方兴未艾,可圈可点。我校作为浙江省高中新课改样本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已作了积极的尝试,而且初见成效。
同时,由《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和《看历史》杂志社主办、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为顾问的“发现身边的历史”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邀请全国中学生在2011月15日期间参赛评比,旨在为全国中学生走进历史、亲近历史、感悟历史,搭建学习历史的实践平台,推动中学生发现、记录、认知“身边的历史”,并通过写作来交流自身所获得的体会和智慧。为了推进本次活动,笔者以《我们身边的历史》校本课程系列为例抛砖引玉。课程名称:《我们身边的历史》主讲教师:**能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属于任选课,课程推进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某些课题可组织、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适当的合作探究。教学材料:自编课程提纲、相应的课件及其他多媒体素材,撰写教学设计并整理成文(共18时)。课程推进的过程应当既是引领学生发现身边历史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以及师生共同研讨的过程,以及课程内容不断调整与充实的过程。在自编提纲及相关光盘等音像或实物基础上,经过积累与整理,最终形成基于校本教材的资料。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1课时,共18课时);有可能的在高二以后延伸和扩充。授课对象:主要针对我校高一学生;也可为高二甚至高三部分学生选修,尤其是三个年级的直升班文科爱好者。
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历史学科囊括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无所不包,博大精深,同学们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依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需要因势利导,针对高中历史的重点、热点和疑点问题展开,通过了解身边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以展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而知道史料的获取途径与方法及作用;同时尝试学会简单掌握史学研究的初步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并培养和锻炼写作、交际和动手能力。最终让每一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争出苗子、出成果、出品牌和特色,使毕业生具备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积极的人生理想,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奠定基础。二、过程与方法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经验。笔者主张“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要更多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使之成为活跃课堂教学和丰富课余活动的“抓手”,进而引导学生亲自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共同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师生共同创造过程。
通过主动、合作和探究式学习,使参与选修者具备更加开阔的知识视野、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出色的表达能力。为此,采用情境法、发现法、体验法和对话法等来引导学生借助“最近发展区”,利用临近的区域、学校、个人确定开发可关注的重点资源。然后,经历一系列探究步骤,诸如选题、搜集、整理、利用各种史料,力求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定期集中选取优秀成果进行公开展示。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遵循当今课程的多元化、开放化、生活化和乐趣化等趋势,在教学中应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力图真正赋予学生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主要为:1、学生个性发展;2、教师专业成长;3、学校特色形成,即满足我校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生动地发展;要继承和发扬我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有利于我校特色的形成,最终促进课程与学生、教师及学校一起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与开发中成长。此外,从中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初步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促进“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克服轻视历史学习的不良倾向;增强“以史为鉴”的自觉性。
课程内容:为此,结合教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笔者计划开设15个专题,每个专题为1个课时不等,总共18个课时,主要框架如下:1.序论: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为校本课程开设准备,让学生以明确课程的总体概况与目标要求,并进行初步的师生接触,以便于了解学生需求)2.亲近历史――你身边的历史学科(高中历史学科概述,展现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潜质,并列举身边历史的案例,学会发现、探究与感悟身边的历史)3.在光荣与梦想中与新中国同行――浙江师大附中(金华二中)校史(作为学校文化周系列教育讲座之一,回顾学校近60年的风雨历程,引导学生树立今天我以附中为荣,明天附中以我为荣的共识)〖2课时〗老校区红楼(苏式建筑)文革中红卫兵造反派1996年教学楼迁校后教学楼(中西合璧)4.千山千水千秀才――魅力浙江(基于学生来自于浙江各地,梳理千百年来浙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主要人物与事件,并与现行教科书内容相渗透)〖2课时〗5.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走进金华(发掘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中的文化遗产)〖2课时〗6.感受近代以来身边物质生活的变迁(衣、食、住、行等,感受百年来尤其是最近30年来通过改革开放,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丰富、开放与舒适,但也伴随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例如交通拥挤、资源的耗费等)7.描绘身边精神生活的嬗变(主要包括习俗节庆、娱乐方式、择偶观念、就业观念等,反映了在物质生活改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与时俱进,与社会变革相适应)8.考究起名的学问(只要留意街道、村庄、企业、孩子等的名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些规律性趋势和共性比较明显,诸如文革时期的政治色彩明显,当下流行个性化、商业化和洋化等,以金华市区街道的命名具有代表性)9.现代学校教育的更新追溯(例如学制、目标、教材、文具、你的母校等、也可以介绍金华市区几所名校的校史、展示文革时期的课本封面、清华与北大、浙江大学的简要介绍等) 清华园 清华大学纪念章 清华大学新校门 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 北大南校门 蔡元培铜像 北大学生发起五四运动 校友李祎璐的喜报 10.数风流人物――古今金华历史名人(利用金华方志、博物馆、名胜古迹以及名人故居等,感 受风云激荡的金华历史风云) 李清照与八咏楼 近代著名史学家何柄松墓 何氏三杰故居 近代山水画家黄宾虹故居 11.日本法西斯对金华的蹂躏――日寇在金华的暴行(以就近搜集的素材展现侵略者的罪行,以 史为鉴,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12.燃烧的浙中大地――金华抗战风云及后续(体验金华军民英勇抗战事迹,既有军民武装斗争, 又有后方的宣传呵动员,例如浙赣会战、金萧支队八大队、台湾抗日义勇队等),见下图: 位于金华古子城的台湾义勇队旧址 位于义乌、金华交界的萧皇堂抗战纪念碑 13.在那遥远的地方――走进青海(我校青海班开设,有待于增进对于青海风土人情了解,接触 西部少数民族) 14.遥望年轻的美利坚――美国采风(我校与美国缅因州牛津山中学为友好学校,加强相互交流) 15.结语:学****结与展示。
第一讲 良好的开端 成功的一半——初高中历史课程设置中的衔接教育 教学目标:为迈好高中历史学习中校本课程的第一步,共同促进学生与课程的成长,优化学生原 有的不良的观念与习惯,逐步学会历史选修的有效方法与思路,培养学习情趣,为高中历史必修的补 教学方式:教师主讲,师生对话,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学要点:为有效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从源头抓起,着力涉足初高中课程设置的衔接问题,加强课程 的统整研究,以适应不同地区、层次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1.问题由来与准备工作;2.观念定位; 3.方法诱导与习惯养成;4.内容回顾。 第二讲 亲近历史――你身边的历史 教学目标:了解历史与历史学的概念含义;说明历史与历史学的相互关系;知道学生身边的史料 的获取途径与方法及作用;掌握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描述历史概念;列举相关的史学名人名 教学要点:1.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2.让我们去感受身边的历史;3.触摸身边历史的途径;4.学习历史的价值;5.查阅、搜集信息,整理和积累资料。 笔者游览北京故宫 笔者在天安门留影 第三讲 在光荣与梦想中与共和国同行――浙江师大附中校史 教学目标:我校即将迎来60 周年的校庆,我校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云历程,与新中国同呼吸, 共命运,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新世纪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为了让同学们树立“今天我以母校为 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信念,增强大家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为学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方式:学生搜集资料、信息,小组讨论,教师指点。参观校史馆,走访老教师或老校友。 组织形式:学生分小组讨论,查阅搜集信息,整理和积累资料。 教学要点: 1.初创与起步(1953—1965) 2.蒙难与波折(1966—1992) 3.新生与跨越(1993—2010) 第四讲 魅力浙江 内容纵览:《魅力浙江》是一节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别具一格的校本课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注意 挖掘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积极开设校本课程。本课依托经济、文化和遗产等几个模块,简要梳理浙江 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结合了自然地理环境,还立足于浙江经济和文化现状进行拓展。 教学目标:通过2 课时的浙江地方史的梳理,图文并茂,遵循三维目标,着力开发历史校本课程。 同时,力求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史综合,浙江简史与中国通史渗透,促进历史与现实对话,面向未 来,并兼顾高考。 教学要点:梳理浙江历史,提炼主干,理解中国整体历史与浙江历史的关系,提高区域历史学 习能力。教材中的浙江历史比较分散并稀疏,如何与现行课本模块的重构,是实施探究学习的难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