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外文明比较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全球文明史研讨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本届会议主题是“中外文明比较视野中的现代化研究”。研讨会采取了线下会场与线上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会议由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外文明比较研究室董欣洁研究员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夏春涛研究员在致辞中代表历史理论研究所欢迎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他指出:历史理论研究所建所还不到两年,按照中央核定的建所方案设立九个研究室,其中之一就是中外文明比较研究室,体现了中央对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次会议主题“中外文明比较视野中的现代化研究”很有意义,从传统走向现代是世界趋势,不同国家和文明的路径不尽相同。西方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在现代化进程中开风气之先,但其过程有不光彩的一面,20世纪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挑起的。中国是文明古国,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近代不幸落伍了。中国为摆脱半殖民地的悲惨处境进行了艰辛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为缩小南北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这些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尊重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应本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谐共处,相互学习借鉴,加强交流对话,尽量避免冲突,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相信通过这次研讨会,将会进一步深化认识,推进研究。本次会议是中外文明比较研究室牵头举办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在主题报告的环节,共有九位专家做报告。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的报告题为“亚洲文明的复兴与现代化”。他指出:亚洲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是人类文明的中心,直到资本主义在欧洲出现时一直是这样,对此应该正本清源,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资本主义在欧洲出现时,世界上存在着4个文化圈,其中3个在亚洲,它们是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西亚北非文化圈,第4个即欧洲文化圈。任何文明若想延续,都需要有两个载体:一是精神的载体,即宗教或非宗教学说,构成了文明的意识形态;二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力量,构成了文明的制度保障。两个载体缺一不可,其相互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明的生存能力。20世纪以后,面对西方的冲击,众多文明存亡危殆之时,全球性的现代化运动形成了。亚洲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表现非常突出,经过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努力,亚洲的古老文明获得了新生,曾经被西方霸权扭曲的文明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正在被重新扭转,我们看见了“文明的回归”。这意味着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间的关系重新平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于沛研究员的报告题为“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基于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他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并非是最近这些年的事情,至少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近代中国的维新运动。20世纪30年代初,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特定的“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背景。今日的中国已不能脱离世界,世界也不能没有中国。中国与世界开始融为一体,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中国作为国际社会深刻变革的驱动力之一,历史性地从世界体系的边缘走向中心。基于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就是寻求历史矛盾运动中的规律性内容。世界大变局的实质,是经济全球化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张,向着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转化和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姜芃研究员的报告题为“文明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她认为:世界现代历史的发展非常迅猛,当今的现实与20世纪末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她在梳理中华文明、俄罗斯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内部各种文明具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世界现代史发展的主流还应当用文明的理论来进行分析,它可以分析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态势。现代化的趋势各国是一致的,但传统根深蒂固,不是一时可以改变的。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全球化和移民的潮流,目前的世界已经在改变,因此,多元文化理论也应是相当重要的分析当今世界现实的理论,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分析方法。
北京大学历史系董正华教授的报告题为“中国人的现代化研究”。他提出:现代化是指从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是围绕工业化、包括社会经济思想政治各领域的全面大变革。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现代化是内生的,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义上的一场规模宏大史无前例的革新运动。中国人研究现代化问题要比美国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论早得多。中国史学家认识现代西方文明,比较研究中西文明的差异,探讨东西方各自的历史发展道路和现代化道路,是从了解东来的西方列强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界重启的现代化研究,是适应国家的现代化战略应运而生。它有“从中国看世界”和“从世界看中国”两个面向。打破西方中心论、本族优越论等狭隘观念对研究视野的限制,也是历史学家研究现代化的应尽义务。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刘德斌教授的报告题为“百年变局中的历史转换”。他指出:在当今世界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些西方学者已经意识到冷战后美国推行的“自由霸权主义”战略,即以自己的价值观改变世界,这种战略不仅毫无成功的可能,还会让美国付出巨大代价,原因在于该战略与主导世界政治的另两股力量即以国家生存为归宿的现实主义和以民族自主自立为归宿的民族主义存在冲突,非西方世界的崛起,特别是非西方大国的崛起,改变了近代以来西方与非西方力量对比,“世界体系”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和瓦解,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崩塌,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转换期。全球现代化日益转型,在秩序重塑的过程中,中国的经验、亚洲的经验、世界的经验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刘文明教授的报告题为“文明比较研究方法的全球史思考”。他认为,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的文明比较研究主要以欧洲文明为中心或坐标来衡量其他文明,带有典型的欧洲中心主义色彩;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文明比较研究,开始承认世界由多元文明构成。当今的全球史视角下文明比较研究的理论前提是:世界由相互依存的多元文明构成,任何文明的发展变化都或多或少受到其他文明的影响。将文明置于大历史的情境中、从全球化的视角来进行交互比较,是为了理解不同文明在人类共同进步中的作用这一宏大主题,着眼于各个文明与人类整体进步的关系。各文明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中共同发展,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张乃和教授的报告题为“文明比较研究中的几个命题”。他提出,19世纪末以来,西方学术界在文明比较研究中提出了许多命题如特纳命题、桑巴特命题、韦伯命题、默顿命题、李约瑟命题、齐塞尔命题等,这些命题多聚焦于欧洲文明的现代性起源问题,也就是欧洲的现代化问题,仍具有欧洲中心论倾向。20世纪初以来西方文明比较研究的总体趋势是日益意识形态化。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评价西方学术界的这些命题,不仅关系到我们对中华文明的世界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而且关系到我国世界史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还关系到当今中外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遵循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才能科学认识和评价这些命题。经典作家所说的文明既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和精神文化等内容,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我们要深入开展文明比较研究,打破欧洲与非欧洲之间长期存在的历史学发展的不平衡格局,积极提出自身的学术命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吴英研究员的报告题为“马克思的文明理论”。他概括指出,唯物史观主要从四个方面为研究文明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导。一是终极原因追溯法,即在因果链条上不断向前追溯以揭示文明发展的终极原因。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二是层次分析法,即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三个层次来分析文明内部的结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作用决定了他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三是阶段划分法,即从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划分出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四是文明交往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分析法,即决定文明之间交往状况的是各个文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文明在交往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反之,则处于被动受制的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高希中副研究员的报告题为“文明比较视野下的’天人合一’——以世界瘟疫史为中心”。他认为:全球历史中的征服观念(即征服他人,征服他国,征服自然),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极端表现,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其所造成的恶果已经在全球显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未像今天这样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现实,更关系到后世子孙的未来。“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万物不是外在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体”,并以此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不但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而且提供了实现二者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不论是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还是“天人合一”观念,都为生态伦理的审视和重构以及破解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根本性路径。
在会议讨论环节,于沛研究员指出:在当今世界,深入研究现代化问题正当其时,我们面临着很多重大的历史理论问题,要通过现代化研究来回答和解决。今天这个会就是用实际行动来深化现代化研究,体现出历史研究的科学本色。九位专家的报告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既从世界历史范围着眼,又扎根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鲜明地体现出21世纪中国学者的立场和观点。在建设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克服学术研究中“欧洲中心论”的影响等方面,在文化、文明、现代化、全球化等问题分析方面,我们都需要具有中国学者自身的理论解释。今天到会的钱乘旦教授与江苏人民出版社密切合作30年,出版了《世界现代化历程》、“大国通史”等一大批精品力作,赢得海内外盛赞。在今年10月23日的2020凤凰作者年会现场,钱乘旦教授获颁“金凤凰”奖章。今天到会的董正华教授就是十卷本《世界现代化历程》的东亚卷的主编。祝贺钱老师和董老师。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党委书记张冠梓研究员做总结。他指出:这次研讨会的效率非常高,效果非常好,与会者的收获很大。参加视频会议的学界同仁非常踊跃,说明了会议主题、会议主办方、主题报告专家学者的学术吸引力。祝贺钱乘旦教授获得“金凤凰”奖章。祝贺董正华教授。本次会议的研讨内容,在纵向上从人类文明起源到当今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横向上涉及各大文明发展和现代化实践,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非常广阔。各位专家思考深邃,立论理性,论证充分,体现出史学研究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与会专家在发言中对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外文明比较研究室寄予了厚望,我们既感到了责任,也受到了鼓舞。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十四五”规划,努力做好具体的研究工作,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关心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