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的产生于两次世界大战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和战后异化的社会环境里。对于一些西方作家和艺术家来说,当代历史是毫无效益和混乱不堪的光怪陆离的巨大场景,传统的创作已不再适用,只有种种反传统的形式和风格方能表现历史所呈现的绝望和混乱的景象,冲出一化的牢狱走向整体。于是,在现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和哲学思潮的基础上,艺术家们在作品里集中体现出带有抽象意味的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绝望感,人的生存本身难以忍受“形而上”的痛苦等复杂的感受。现代派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所表现的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文明深切的危机意识和紧迫的变革意识。
二、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
现代主义流派纷呈,作品也是多姿多彩,象征主义有梅特林克的戏剧《青鸟》,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表现主义有斯特林堡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音乐做品《华沙幸存者》,立体主义有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亚威农少女》,超现实主义达利的《记忆的永恒》《带抽屉的维纳斯》等。
三、现代主义的主要特点
在艺术特征方面,主观性、内向性是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往往侧重于以本能为主导多变化的内心来反映现实,常常把现实世界和心理世界搅拌起来表现,追求的是现实世界挤压之下的心理世界的真实以及心理世界扭曲之下的现实世界的真实。
现代艺术的主题思想的譬喻性、模糊性和多义性,是由于现代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心理学等广泛渗人的结果。因此“对于理智地强调,对于辩证的兴趣,对于悖论逻辑的爱好以及象征、譬喻、寓言等手段的运用,都说明了他们对于作品中一种哲学品性的自觉的追求”。
西方现代主义结构还表现出思想方式的“非理性”,作品主人公的“非英雄化”倾向;艺术作品的结构趋于松散而复杂,随着哲学成分的加重,清洁淡化甚至被取消,任务的抽象化、寓意的象征化,很多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思想的载体,追求“较深刻的哲理内涵和尽可能多的信息量”,从而启发观众去思考,并且“化繁求简、返璞归真”。
在表现手法上主张“离间”,即“把人们熟悉的经验陌生化,引起人们从另一角度重新认识这个经验”;追求表现的创新,常常使用象征、譬喻、寓言、暗示、无意识、意识流、梦幻、荒诞、悖论等探索方式和表现手段,从而传递事物背后不可言传的意义。
四、现代主义的历史地位
在艺术创作上,现代主义主张以反传统为宗旨,强烈反抗传统的思想和文化,有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和欣赏习惯,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追其骛新,向一贯受到尊重的文化标准挑战,以破坏既定的秩序,使常规读者感到惊异。
在表现对象上,主张艺术作品要突出表现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我放任异化对立关系,以及有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