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专题三史学研究的新范式新视角.doc

专题三史学研究的新范式新视角.doc

专题三史学研究的新范式新视角.doc专题三:史学研究的新范式、新视角----- 新史观应用, 变换认知视角, 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一、现(近) 代化史观[ 史观要点]: 1

专题三:史学研究的新范式、新视角----- 新史观应用, 变换认知视角, 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一、现(近) 代化史观[ 史观要点]: 1. 基本内涵: 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现(近) 代化以科技为动力, 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核心, 包括政治法制化、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思想文化科学化、理性化, 社会生活现代化。 2. 主要特征: 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 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 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等; 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改善和提高外, 主要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还涉及教育现代化、军队与国防现代化、信息传播现代化、人口控制化、社会福利化等。 3. 现代化模式(1) 从动因和起步看, 可分为: 内源型现代化模式, 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 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刺激下开始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2) 从体制特点看, 可分为: 市场经济模式, 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

计划经济模式, 如苏联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 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如印度等国现代化。(3) 从社会性质看, 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 4. 启示借鉴现代化不等于完全西化, 应该既保留民族特色又学****西方; 现代化是动态的历史进程; 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现代化有消极面, 需要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 应从宏观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进程, 即按照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纵向发展历程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二、全球史观( 又称整体史观) 1. 基本内涵过程:指 150 0 年地理大发现后, 人类历史发展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开始时期: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 完成时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深入时期: 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主线: 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视角: 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从整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 注重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2. 基本特点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 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 关注的是全人类, 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 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3. 启示借鉴树立全球意识, 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 承认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不同文明应相互理解和尊重; 提倡宽容精神, 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求同存异”; 把重大事件放到世界整体发展进程中去认识 4、[ 史观***] 全球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 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这一史学理念, 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 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 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三、文明史观史观要点 1. 基本内涵(1) 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质上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文明相互交织、渗透和转化, 共同推动人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 横向方面: 人类历史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物质文明史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 精神文明史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 政治文明史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3) 纵向方面: 人类历史经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 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2. 基本特点(1) 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 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2) 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从现实追溯历史, 由历史联系现实, 突出历史的时代特征。(3) 以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为标准评价历史, 辩证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 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精力, 或所做出的牺牲) 的关系。(4) 以文明类型

上一篇: 平原外国语学校
下一篇: 历史如何选择了李同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