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浅谈历史认识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认识

浅谈历史认识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认识

浅谈历史认识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认识历史认识的真理就是经过历史研究的实践和社会实践检验证明是符合客观历史实际的认识。

历史认识真理就是经过历史研究的实践和社会实践检验证明是符合客观历史实际的认识。历史认识包含三个层次:(一)主体对现实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历史观和现实社会与历史的联系的认识;(二)对历史史料和史实的认识;(三)对史料史实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因果关系乃至规律性的认识。而在具体的历史著述中,能直接体现出来的是后两个层次,即,对史料史实的考辨和史料史实间的历史规律性的因果联系。因此,要从对史料史实的检验和对理论解释性判断的检验来形成正确的认识就是历史认识的真理。同时,历史认识的真理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之分。绝对性是指某一历史认识真理所包含的客观性内容,相对性表示这些客观性内容的近似性、不完全性。我们通常用绝对性来表示一种局部的完满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认识的至上性,用相对性来表示这种局部的完满认识的局限性、有条件性和非至上性。

对史料、史实的检验,要有社会历史观、史料搜集的是否充分、方法是否科学严谨,这都会对史学研究产生局部或全局性的影响。如在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人物—石达开的研究中,就曾有学者利用民间流传的《石达开诗歌》作为研究和评价翼王石达开的史料,该学者在没有考证《石达开诗歌》真伪的前提下,就以此为依据先入为主的开始研究和评价石达开,根本不知《石达开诗歌》实为造假;而以此为依据得出的关于石达开的人物评价自然也是站不脚的,是无根之萍,没有任何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对理论解释性判断的检验也就是用社会历史运动的实践来检验理论是否是正确的认识。如在晚明的历史大变局中,明朝的对外贸易始终处于贸易顺差的位置,在弗兰克的《白银资本》中认为:1500年到1800年间,亚洲始终处于世界经济中心的位置,“十六世纪的葡萄牙、十七世纪的荷兰或十八世纪的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根本没有霸权可言;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据统计,晚明在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七世纪中叶的“丝-银”对流贸易中,美洲生产白银的1/2、全球白银的1/4~1/3都流入了中国,那么为什么大量资本流入中国后,中国却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呢?或者说没有进入工业文明呢?马克斯•韦伯在《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只能诞生在欧洲,因为其道德伦理并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的,而是建立在新教伦理的基础上。也就是说,韦伯认为只有新教理论才能滋生出资本主义,而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不能影响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但是历史事实证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却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此韦伯的这一说法在社会历史运动的实践中不攻自破。

历史认识真理的相对性代表着对历史认识的不完美,因此历史认识真理的相对性要靠向绝对性。而历史认识中存在更明显更突出的相对性,即历史认识的异常复杂性、非重复性、非直观性和客体内容的特殊性。如英国查理一世在议会中拒绝接受《大抗议书》,最终和议会决裂。在这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被送上断头台处死,英国开始英吉利共和国时代,英国由腐朽的封建国家变为先进的共和制国家。而随着克伦威尔于1653年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出任“护国主”,英国由先进的共和制国家变为以个人军事独裁为特色的护国政体。此后,英国经历了克伦威尔病逝导致的混乱时期以及之后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二世发动血腥报复,最终被英国议会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迎回了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及身为荷兰国王的丈夫威廉,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英国在这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资本主义革命中,曾推翻了腐朽落后的封建国王的统治,建立先进的共和制政体,但却最终在一系列社会变革中走向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将自己亲手赶走的“国王”又亲手迎接了回来。这种由共和制向君主立宪制的倒退,是英国资产阶级和守旧势力双方的妥协与退步。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历史认识真理相对性的异常复杂性。历史的进路,纵然有一盛一衰一衰一盛的作螺旋状的运动,英国历史发展真理的相对性也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从封建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却也是进步的过程,也证明了历史认识真理的相对性要靠向历史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历史认识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一定是向着共产主义社会螺旋上升的过程。

上一篇: 2023年中国玻璃用纯碱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中国光伏玻璃用纯碱需求潜力大
下一篇: 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400字五年级10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