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墓葬

墓葬

墓葬摘 要:本文重新探讨了三则战国时期三晋文字中的地名:韩国兵器二十三年新城矛及四年新城矛的铸地,旧以为在今河南省伊川县,本文认为应在今河南省新密市;两件魏国垣上官鼎的置用地

历史文物研究_研究历史文物有什么意义_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

《文博》创刊于1984年,是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的文物考古及博物馆研究的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扩展版)、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拥有多层次的读者群体。

《文博》以保护、研究和宣传人类文化遗产为宗旨,关注国内外考古与文物新发现,广纳学术和艺术百川,提倡人文关怀,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与发展。常设栏目有:发现与研究、探讨•争鸣、史迹考述、文保科技、博物馆天地、遗产保护等。

本期目录

研究历史文物有什么意义_历史文物研究_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

目录摘要

发现与研究>>

01

陕西西安杨家湾西汉墓发掘简报

摘 要:2019年10月,为配合基础设施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杨家湾村发掘古墓葬3座,均为竖穴墓道土洞墓,出土随葬品78件(组),器类组合主要有陶鼎、盒、钫、缶和灶等。墓葬排列有序,保存较完好,随葬品较丰富,其中M3出土一枚“杨嘉”玉印,推测此处应为西汉早中期杨氏家族墓地。

关键词:陕西西安 杨家湾 西汉 墓葬 家族墓地

02

湖北荆州枕头台子墓地西汉墓发掘简报

摘 要:为配合高阳大道项目建设,荆州博物馆在湖北省荆州市枕头台子墓地发掘了18座古墓葬,含4座西汉时期墓葬。4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以陶质日用器、模型明器为主,另出土少量铜器、漆木器、玉器等,其中M18还出土签牌和木牍。这4座墓葬器物组合的时代特征明显,为了解郢城周边同期居民随葬品组合特点、丧葬习俗及与周边墓葬的对比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湖北荆州 枕头台子墓地 西汉墓

03

湖北荆州朱家草场汉墓M29发掘简报

摘 要: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荆州博物馆在湖北省荆州市朱家草场墓地发掘墓葬36座,其中M29是一座竖穴土坑单室砖墓,并用空心砖封门。类似形制的墓葬在荆州地区发现较少,因此其价值尤为重要。通过与周边地区同类墓葬的对比研究,可以为当时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供实物资料。

关键词:湖北荆州 朱家草场 西汉 空心砖

04

汉文帝霸陵对西汉帝陵规制的影响

摘 要:汉文帝霸陵不起封土,但因墓上加密植柏形成方形景观,或为西汉帝陵封土由“坊”形演变为“覆斗”形的原因之一。其墓室面积大幅缩小,首次出现双重陵园,外藏坑规整有序,特别是围绕帝陵向心式分布等特征,直接影响了西汉中后期帝陵的布局与规制。

关键词:霸陵 封土 墓室 陵园 外藏坑

05

试析延陵陵园形制形成的原因

摘 要:延陵陵园平面形制呈西北角内凹、东南部外凸的不规则形,这在西汉帝陵陵园中是绝无仅有的。本文认为延陵最初规划为东西向长方形,延陵前十年的修建也是按此规划进行的。昌陵五年未成重修延陵时,为减省费用重新规划了延陵布局,更改了原本平毁秦王陵的计划。为避开秦王陵,东墙北段西移。为保证陵园面积,西墙也相应西移;西北角为避开平陵陪葬墓向内凹进;南墙东段为容纳陵庙而向外凸出,从而形成不规则的形制。

关键词:西汉 成帝 延陵 陵园形制

探讨·争鸣>>

01

乐府琴轸钥及相关问题

摘 要:本文考证了新发现的乐府琴轸钥铭文内容,确定其时代为西汉文帝时期。这是首次发现的一件刻有铭文的琴轸钥,为琴轸钥的断代研究提供了标准器,同时论证了琴轸、琴轸钥出现的时代,战国秦汉时期琴轸钥的时代特征,以及秦汉乐府设置的相关问题,重新诠释了汉武帝“乃立乐府”的含义。

关键词:琴轸 琴轸钥 乐府 战国 西汉

02

三晋文字地名考证三则

摘 要:本文重新探讨了三则战国时期三晋文字中的地名:韩国兵器二十三年新城矛及四年新城矛的铸地,旧以为在今河南省伊川县,本文认为应在今河南省新密市;两件魏国垣上官鼎的置用地,旧多以为是河东王垣,本文认为可能是《魏世家》中的新垣;魏国卅年 令鼎和卅五年 令鼎的铸地,本文认为可以读为“虚”,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

关键词:新城 垣 虚

03

西汉安定郡临泾、安武县治考

摘 要:本文依据文献及考古资料,重新探讨了西汉安定郡临泾、安武县治的具体位置,认为临泾县治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屯字镇洪河南岸的川口遗址,安武县治在同一流域的平泉镇麻王村民乐遗址。笔者同意《中国历史地图集》关于两县治城方位的标注,并为之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进行佐证,且进一步确认其位置。

关键词:西汉 临泾 安武 县治

0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量化方法初探

摘 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数量、保护级别、保存状态、产权等因素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确定4个因素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量化中的权重,进而构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量化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进行了量化,给出了各地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分布规律及特点,为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分布量化

史迹考述>>

01

汉镜“宜酒”“幸酒”“纵酒”铭文

摘 要:汉代铜镜铭文中涉及“酒”的文句体现了当时的饮酒风习已经对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镜铭所见“宜酒食”“饮澧泉”等表达了汉代日常生活中酒的重要性。“酒如河”“酒而河”希求体现了“酒”的社会需求程度。镜铭中“醉”“酲”“醒”生动体现出饮酒后的生理与心理反应。

关键词:汉代 铜镜 铭文 酒 社会生活

02

《 唐故余杭郡太夫人泉氏墓志》考释

摘 要:200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县征集到一方《唐故余杭郡太夫人泉氏墓志》。墓主为入唐高句丽人泉献诚的“曾”孙女,于元和二年病逝于京师长安,享年82岁。值得注意的是志文中提及泉献诚的儿子为“泉同济”,这在已有文献及石刻资料中首次出现。同时,志文明确记载泉氏夫人籍贯为“钱唐(塘)人”。本文依据现有史料,探讨入唐高句丽泉氏家族融入唐人共同体之过程,考释泉氏夫人涉及人物事迹,认为“泉同济”为子虚乌有人物,推证泉氏夫人转换籍贯可能与开天时代朝野政治有关。

关键词:泉氏夫人 入唐移民 唐人共同体

03

唐《乙速孤行俨墓志》及相关史事考

摘 要:乙速孤氏为代北胡姓,目前已出土的相关墓志有乙速孤行俨夫妇两石和乙速孤行俨之弟乙速孤行均子乙速孤直一石。《乙速孤行俨墓志》于20世纪30年代出土,嗣后亡佚,仅见拓本存世,尚未见有研究刊布。本文谨据《乙速孤行俨墓志》存世善拓本予以录文,并结合相关文献史料对乙速孤行俨的世系、婚姻、历官及其家族兴衰与宫廷政变的关联等问题略作考证。

关键词:乙速孤行俨 墓志 宫廷政变

文保科技>>

01

故宫博物院藏粉蜡笺纸科技分析

摘 要:本文以故宫藏深粉色暗八仙纹粉蜡笺纸为研究究对象,对其显微形貌、结构、材料和工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粉蜡笺纸为双面涂布,在桑皮纸表面依次涂布铅白粉末层,蜡层及表面描金纹饰层。本研究基于该清代宫廷粉蜡笺纸的科技分析,阐释其加工工艺,为清代宫廷粉蜡笺纸类文物的价值认知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加工纸 粉蜡笺纸 涂布

02

陕西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地仗层研究与现场保护实践

摘 要:陕西紫阳北五省会馆壁画地仗层出现了大面积空鼓、脱落病害,需通过空鼓灌浆、地仗补全等修复操作来改善壁画的不稳定的状态。通过材料和工艺分析,确定壁画地仗的材料、配比和工艺;现场模拟实验从收缩、粘接、强度、流动性等方面筛选适宜的灌浆料材料配方和工艺;基于原材料配比开展地仗补全材料评估,确定适宜的配方。北五省会馆壁画地仗层病害得到针对性治理,壁画整体结构得到有效加固,稳定性和画面表达显著提高。采用的灌浆配方和材料筛选方法对同类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壁画地仗层 空鼓灌浆 地仗补全 玻璃微珠

博物馆天地>>

01

博物馆海峡两岸“根亲文化”表达路径探索

——以河南固始根亲博物馆为例

摘 要:近十年来,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成员单位,固始根亲博物馆紧扣海峡两岸主题,在优化展览设计、推进学术交流、打造闽台寻根的“城市客厅”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新形势下,仍需深耕“根亲文化”连接点,在“根亲文化”多元化表述、特色文创研发,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地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固始根亲博物馆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根亲文化 多元化表述

遗产保护>>

01

凤堰梯田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凤堰梯田这一陕西地区重要的梯田类农业文化遗产在汉阴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反观其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其原因。笔者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以及保护与利用原则,借鉴“四态合一”理论在龙脊梯田的成功经验,提出构建汉阴凤堰梯田保护与利用的科学对策,以期对保护利用梯田类农业文化遗产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思路。

关键词:凤堰梯田 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02

明代秦藩永寿王《瑞莲诗图》碑考

摘 要: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明弘治七年《瑞莲诗图》碑为永寿王朱诚淋颂扬宗兄秦藩朱诚泳的美德而刊刻。刻碑的动因与秦藩赏莲活动有关,碑中之图借鉴了元明以来瓷器装饰上流行的一把莲纹样,表达了廉洁、高尚、恤民、仁厚等丰富的象征意义,同时也隐含朱诚淋对秦藩子嗣绵延、政通人和的期盼。此碑为了解明代弘治中兴时期宗藩与地方民众、中央君臣的互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瑞莲诗图》碑 明代宗藩 秦藩 图像文化

上一篇: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
下一篇: 1949~1989年《人民日报》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解析.docx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