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4月11日06:59 光明网
王建中
在特定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男女典型行为或为社会所限定的适宜行为,构成了社会性别的差异。这种差异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表现为特定社会中男女的社会地位、角色、权力以及在生产与生产体系中的种种不同作用和影响。正因为社会性别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因此对性别体系及其文化背景进行思考就成为认识和分析人类历史与当今时代的基本因素
之一。
但是在以往的历史研究中,性别视角一直为学术界所忽视,很少有历史学家将性别之间的差异作为自己研究的一个基本因素。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女性主义各种流派的激荡中,性别视角才逐渐从妇女史研究中脱颖而出,成为学者们研究人类社会诸种社会关系中的一个因素。美国妇女史学家琼·凯利-加多[JoanKelly-Gadol]、女性主义史学理论家琼·斯科特[JoanWScott即是。我国学术界也很快意识到了性别视角研究的重要意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方面有妇女史研究者做译介的工作,另一方面有学者开始用性别视角对中国古代的历史进行分析和阐释,目前已有专著问世。
从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和史学研究的实践来看,性别视角对于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首先,性别视角为历史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增加了历史学认识的广度。在以往传统的史学研究中,视野多集中在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史、军事史、思想史等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又兴起了文化史、社会史等研究领域,如果再从性别视角将这些内容重新审视,当会有更多新的发现,从而使历史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如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史,基本上是以男性为主,但是却无人从性别视角的意义上分析男性社会的建构;而对历史上的母后专权、女宠之祸,也缺少从性别视角的分析和探讨。虽然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从史学界整体的研究状况看,尚待继续深入。对这些历史上具体的男女人物既可以从个体的性别差异去认识,又可以从整体的行为方式之不同去探讨,这无疑会使历史研究更具魅力。
其次,重视性别视角研究能够促进对历史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增加史学认识的深度。男女两性的差异,从生物学意义讲有生理的、心理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从特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看,性别差异取决于社会文化,性别在社会权力关系组合以及生产方式的变化中与阶级、种族和族群意识等有密切的关系。要对这些进行研究,传统的史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进行多学科交叉。如情感因素对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对特定人物的情感进行研究,心理学的应用必不可少,这里既应懂得男性心理学,也应懂得女性心理学,但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对男女角色的行为期待和控制无疑更值得重视,因此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学的理论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性别视角对特定男女人物的情感因素进行多层面的开掘,必定会加深我们对具体历史事件进程演变的认识,使我们的历史研究更加有深度,更加丰富多彩。
再次,从性别视角进行研讨,可以促使史学工作者更要从多方面武装自己,开拓思路,勇于探索,能够发前人之所未发、究前人之所未究。性别视角的运用为更深入地理解各种历史现象提供了一种可能与途径,性别视角研究以提示历史多样性和变异性的方法,通过对历史上特定时期的政治状况、权力关系,宗教信仰,文化生活以及生产与经济活动的分析,达到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再认识。要使这些分析建立在牢固的理论基础之上,史学家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等都要不断地进行充实和完善。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天地等观念,无不包含着对性别差异的看法,它们与两性之间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和角色有着深刻的关系,由此而影响到中国古人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如西周建国之初周公的制礼作乐,可以从政治、文化、个人贡献等各种视角解读,但是它的深层核心内容,则是建基于性别分工基础之上的婚姻家族制度、生育继承制度、宗庙祭祀制度等,由此而形成以祖先崇拜为中心的宗法礼制传统,深刻地规定和制约了后世中华文化的发展趋势。从性别视角对此重新进行思考和研究,涉及到中国古人对性行为进行的控制、规范以及礼法限定,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婚姻史、家庭(家族)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史学家不断地丰富自己,努力学习新的知识以充实自己,进而提高我们历史研究的水平,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的真实。
性别视角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相信只要认真开掘下去,必定会有可喜的收获。(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