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2022年中国口述史研究综述

2022年中国口述史研究综述

2022年中国口述史研究综述全文约4200字 | 阅读需9分钟精 彩 提 要2022年,国内学界的中国口述史研究继续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多学科学者广泛参与,研究主题日趋多元,推出了一批佳作

历史学研究综述怎么写_历史研究综述_综述历史研究怎么写

全文约4200字 | 阅读需9分钟

精 彩 提 要

2022年,国内学界的中国口述史研究继续呈现百花齐放之势,多学科学者广泛参与,研究主题日趋多元,推出了一批佳作,推动了中国口述史研究的繁荣。

综述历史研究怎么写_历史学研究综述怎么写_历史研究综述

口述史理论与方法

历史学研究综述怎么写_历史研究综述_综述历史研究怎么写

2022年,国内学者对于中国口述历史理论讨论较多,围绕口述史的价值、方法及研究转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跨学科视野下的口述、不同领域的口述史实践操作进行了分析。

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左玉河主编的论文集《中国口述历史理论》,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口述历史理论研究领域的创新性成绩,总结了中国口述历史发展的宝贵经验,展示了中国口述历史学界的理论探索成果。

在口述史的具体方法上,学者们结合国内外口述史情况进行了探讨。肖唐金《国外口述史研究的范式、方法、应用与中国口述史研究的耦合》认为,中国学者的口述史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本土化”特点,但在现代技术运用、理论体系形成以及实证研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王庆明《口述史研究的方法论悖论及其反思》指出,单位人个体记忆与集体话语之间的“记忆裂痕”以及同一单位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给出不同口述内容的“记忆偏差”,呈现了单位记忆的不同图示,而由此生成的两种叙事或许可以成为透视“记忆悖论”、逼近历史完整性的另一种路径。牛乐《知识史与生活史:口述史研究的理论转向与实践策略》提出,口述史不能被视作历史书写的补充,而是具有能动性的知识生产形式,体现为动态的研究面向与实践策略。郭辉《“口述成史”的学科意义与现实价值》《史料、路径与领域:记忆史视域下的“口述”》两文关注了口述史的重要性及口述与记忆史关系。此外,宋平明的《唐纳德·里奇的口述历史研究和实践》指出,里奇自始至终都聚焦于美国的精英和领袖人物,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精英口述历史”。

在口述史与不同学科的融合研究上,社会学的口述研究为讨论热点。谢治菊《社会学与口述史互构的逻辑、旨趣与取向》关注社会学与口述史的关系,认为两者通过社会性、功能性与历史性的逻辑互构,从而在个体既视感的群体幻象、个体生命历程的社会轨迹和个体记忆的集体表征中有着共同的研究旨趣。金大陆《关于口述与档案互补互证的若干问题》指出,社会学口述研究关注记忆的表达和情感的真实,“忠实度”不是突出的问题。此为口述研究的新突破,却在学理上应标注为“口述记忆研究”,而不应径称“口述史研究”。“共同经历型”口述史是新的发展方向,实践和理论均需要深入探讨。对于口述史与社会学强调的记忆的关系,王东美《口述史中的情感与集体记忆的生成》主张透过口述史访谈中的情绪情感,分析个人无意识、社会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过程。李二苓《搭建历史研究共享平台的探讨:以口述历史为切入点》则认为口述历史具有跨学科以及连接学术界与大众的媒介特点。较其他史料而言,口述历史的采集、编辑、呈现等需要更加规范,以确保其真实性。

还有许多学者结合不同的口述史专题实践,对口述史理论进行了探讨。李喆《红色文化口述史的国际传播路径》提出,采用口述历史的形式创新红色故事的叙事方式、话语表达,充分利用红色口述史的故事性、大众性、真实性等特点,助力讲好中国红色文化故事,开辟国际传播新路径。叶铭《论战争史口述内容谬误的产生原因》指出,口述资料产生谬误是一种常态,构成这些谬误的主观因素包括:社会变革对战争性质的影响;社会认知对战争经历的影响;个体身份对战争记忆的认知。客观因素主要是:个体记忆被国家记忆替代;社会记忆干扰个体记忆;个体记忆受群体记忆所影响。化世太《扎实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口述史研究》提出,在书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口述史过程中,必须坚持处理好口述访谈史料与档案资料、群体分析与个体解读、主观喜好与客观书写、政府观点与移民表述四组关系的研究思路。孙科《体育口述史研究基本问题探析》则提出,体育口述史研究要注重其“史”学特性,最大的独特性是运动场景的再现;体育口述史注重“对话式”的访谈,采访者必须历史在场。陈鸿超、杨祥银《口述史在华侨华人研究中的实践》指出,随着近年英国国内各领域对华侨华人口述史愈加关注,相关口述史实践的叙述视角更加多元,采集方法更加多样,访谈对象更加广泛,这推动了华侨华人口述史的整理与研究。

口述史专题著作

历史学研究综述怎么写_历史研究综述_综述历史研究怎么写

2022年,国内出版社推出一批口述史专著,在形式上有个人或群体口述,也有专题性口述,其涉及的内容颇为广泛,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人物口述,还有一些著作则是用口述记述“四史”、进行抢救性访谈,这些都是珍贵的口述史资料。

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口述上,2022年产生多部著作。如《王水照访谈录》《戴庆厦先生口述史》《回归大学之道:章开沅口述史》《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朴:童庆炳口述自传》《东莞学人口述史》《郑观应研究口述史》等书,涉及多位社科领域的名家。在自然科学领域学者的口述上,则有《我为什么上大学: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我的南大,我的磁:都有为口述史》及张佐双口述的《逐梦:植物园六十年》出版等。

在文化艺术工作者领域,也产生了多个行业的口述作品。在电影、电视剧工作者的口述上,有《艺术心声:王苹访谈录》《她的光影:女导演访谈录》《身为动画人:上海美影人口述史》及《中国直播电视剧史:中国第一代电视剧人口述史(1958—1966)》出版。还有涉及摄影家及武术家群体的,如《长天长镜头:我和照相机的七十年》与《武术家口述史研究》。在音乐口述方面,有《民间音乐家的口述人生》《河西民间音乐老艺人口述史》《北京舞蹈学院民乐队口述史》出版。在戏剧艺术口述方面,北京教育出版社推出“荀派艺术传人口述实录”系列丛书,武汉出版社推出“武汉舞台艺术口述历史”丛书,另有《京剧舞台艺术口述史》《鬃人人生:白大成口述史》等。此外,《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则为综合性的文化名人口述著作。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口述史成为学界关注热点,本年也推出多部著作。如学苑出版社推出“热贡艺术及传承人·唐卡”口述史系列丛书、天津大学出版社继续出版“传承人口述史”研究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继续出版“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各出版社还推出了《守望:贵州省“非遗”舞蹈传承人口述史》《时间、记忆:云南省滇西皮影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文化记忆:新疆非遗刺绣传承人群口述实录》《根雕技艺传承人口述史研究》《守艺人生:上海市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海上生遗珠:上海静安非遗传承人口述实录》《匠心之路:景德镇手工制瓷非遗传承人口述历史》《漳浦剪纸口述史》《成都工匠口述史》《宁波评话口述史》等,涉及西南、西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的非遗口述。

2022年还推出多部文化教育机构的口述著作。在文化机构方面,有《首都博物馆口述历史》与《予知识以殿堂:国家图书馆馆舍建设(1975-1987)口述史》出版。在中小学教育口述上,则有《青云志:顺德青云儿教院口述史研究(1941-1945)》《吾生有涯:曲靖一中老教师口述实录》《鼓浪扬波:厦门二中口述往事》等。国内高校口述史近年出版较多,本年有《北京地区大学分校(1978-1985)口述史访谈录》《寻找北航印记:大学生采访老同志口述北航历史纪实》《西北师范大学口述校史》《口述校史:万里记忆》《同济设计70年访谈录(1952-2022)》等书,记录了这些高校的发展史。

在医疗领域的口述上,有《浙一路·记忆犹新:口述浙一访谈录》《医脉相承:“口述历史”访谈录》《鼓医老专家口述史》《戴“帽子”的人:精神疾患口述实录》等书,涉及医生及病人群体的专门口述。在华人华侨口述史上,则有《重庆归侨口述史(1937-1978)》《归侨口述史·广西篇 》《旅欧丽岙华侨华人口述历史》出版。

随着近年来“五史”学习教育的开展,该领域的口述也成为热门话题。如在中共党史领域,有《百年党史访谈录》《新民主主义革命口述史》《口述渝北党史》《口述铜梁党史》等出版,另有涉及民主党派口述的《我的初心:湖南九三学社社员口述史》。在国史领域,则有《工人阶级劳动传统的形成:洛阳矿山机器厂口述实录》《农业机械化的中国想象:第一拖拉机厂口述实录》《老会战:中国石油100位老会战口述历史》《轨迹:援建“坦赞铁路”人才培养口述实录》《高原城市湖泊流域的口述环境史》等书,以个案口述讲述共和国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大事。在改革开放口述史方面,则有《宝山之子:贾正方口述史》《“我们那时候”:常州创新创业口述访谈实录》《古道嬗变:西溪路产业口述史》《知行合一的力量:宁波企业家口述实录》《瓯海区建县设区40周年口述历史》及《凉山州脱贫攻坚亲历者口述实录》等书。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当代口述史出版,如有《清廉瑞安口述史》《惠山口述》《岁月流金:神木口述历史》等。

口述史新项目

历史学研究综述怎么写_历史研究综述_综述历史研究怎么写

在各地口述史项目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2022年还有一批新的口述史项目立项,展示了国内口述史研究的新动态。如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有“中国共产党与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情感的口述史研究”“宁夏黄河流域水利建设口述史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1949-1978)”“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口述资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研究”“新中国少数民族歌唱家口述史”“湘鄂渝黔片区土家族传统体育口述史研究”等,涉及当代中国的少数民族、经济、文学、艺术、体育等口述历史领域。

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方面,则有“湘江战役口述史整理与研究”“当代中国手语翻译口述史研究”“藏彝走廊藏戏口述史料采集、整理与研究”“凉山甘洛彝族民间乐人口述史考察与整理研究”“中国体育解说口述历史研究及音频库建设(1948-2022年)”“西江流域濒危剧种老艺人口述资料挖掘、整理与深度研究”“长江流域民间补花布艺传承人群口述史及其谱系研究”等项目,内容上主要侧重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口述研究。

纵观国内学界2022年中国口述历史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所推进,对推动中国口述历史的健康发展及“三大体系”建设贡献了力量。但是,有些口述史作品仅是简单的整理,并未辨析口述史料的真实性,还存在理论深度不足、口述访谈不规范等问题,在构建新时代中国自主的口述历史知识体系建设上仍然任重道远。

上一篇: 历史类权威期刊大盘点,小竞带你挑期刊——历史篇
下一篇: 记忆研究专题|记忆和历史之间:记忆研究书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