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淡出淮安视野的文化名人

淡出淮安视野的文化名人

淡出淮安视野的文化名人明 珠 摄华 炜陈琳是淮安文化名人之一,可惜这么多年没有引起淮安人的足够重视。而现在“陈琳”在网上宣传铺天盖地出现,主要内容说他是扬州人、江都人、宝应人,也有人说他是盐城人

淮阴的名人_淮阴历史名人_淮阴的历史名人

明 珠 摄

华 炜

陈琳是淮安文化名人之一,可惜这么多年没有引起淮安人的足够重视。而现在“陈琳”在网上宣传铺天盖地出现,主要内容说他是扬州人、江都人、宝应人,也有人说他是盐城人,竟没有发现一人说他是淮安人。

现在各地都在打名人牌,以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宝应县建有较大规模的陈琳广场、陈琳塑像和陈琳碑记,盐城市更建有七子亭、建安七子塑像、陈琳墓等等。而在其故乡广陵射阳(今淮安市淮安区)多年来却未见动作,其不为一般百姓所知,让人何以情堪。可是,陈琳却是淮安文化名人实实在在的源头之一,有其重要的人文价值和重要地域影响。按照当今的说法和淮安相关县区的做法,淮阴区和清浦区抓住漂母、枚乘、枚皋父子、步陟及韩信、韩母等名人不放,大做宣传,大搞建设。我们对“内”,不与他们“相争”,对“外”,也不能与扬州、江都、宝应、盐城等地“相争”?如果这样,我们不只是丢失的一个“陈琳”,而是丢失了一千余年的文脉。不能只讲明清的辉煌,不讲汉唐的地位。历史是传承有序的,丢了汉未的陈琳及臧洪、臧旻,淮安秦汉、魏晋名人还有谁人可数,淮安名人不可能、也应出现断挡!因此希望能在萧湖古典景区内,增设一“陈琳”纪念亭或一组塑像,与漂母祠、韩信钓鱼台和古枚里相呼应,以壮文脉。

一、 陈琳的籍贯

读过《三国志》《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陈琳的故事,但不一定会深入了解建安文学大家、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的籍贯、身世及文学成就。陈琳(?一217)字孔璋,主要政治活动和文学创作生涯在东汉末、三国时期。《后汉书》、《三国志》以及明、清《淮安府志》均有传记。原有《陈琳集》十卷,已散佚;明代人辑有《陈记室集》;我国编选最早的文集《昭明文选》中收有《饮马长城窟行》、《游览诗》、《宴会诗》等篇,是陈琳的作品。

《三国志·陈琳传》称陈琳的籍贯为广陵,因广陵治所多在今扬州,后世诸多著作,包括《辞海》、《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等,都称陈琳为江苏扬州人。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据宋郑兴裔《郑忠肃奏议遗集》(下)《嘉庆一统志·扬州府》载,广陵作县名,始于秦,属九江郡,隋初改邗江,后又改江阴;广陵作郡国名,始于战国楚,汉景帝四年为江都国,武帝元狩三年,更名广陵郡。广陵郡辖境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治所多在广陵县,而“三国魏移郡治于淮阴,东晋复以广陵为郡治”。《资治通鉴》六十三卷记载:“魏之广陵郡治淮阴,汉之广陵故城废弃不治”。

明《天启淮安府志》淮南淮北沿革表也称:“魏吴,广陵郡治淮阴,属徐州,晋统淮阴、淮浦、射阳、盐渎,治淮阴”。可见在陈琳生活的三国魏时期,今扬州市虽属广陵郡,但郡治所并不在今扬州,而在古淮阴。《三国志》署陈琳籍贯为“广陵”,此广陵不能说就是今天的扬州。

那么,陈琳的籍贯究竟在哪里呢?《三国志·魏书》臧洪传提供了重要线索。

初平四年(193),曹操围张超于雍邱,东郡太守、广陵射阳人“臧洪闻之,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袁绍)请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喻以祸福,责以恩义。”

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让陈琳致书臧洪,因为他们同是广陵射阳的“邑人”。

“邑”古指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颜师古注“四井方邑方二里”,这个意义见于《尚书》《诗经》《左传》等书。邑作为城镇,见于苏洵《六国论》“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镇”。邑作为县的别称,见于《汉书·傅宽传》:“赐食邑雕阴”,孟康日:“县名,属上郡”。三国魏、晋时期,邑的范畴无非是县或镇,而不会是郡。“邑人”就是“乡人、同村人”,臧洪为广陵射阳人,他的故友、邑人陈琳,也应为广陵射阳人。由清李鸿章题词、著名学者范以煦撰写的《淮流一勺》“陈琳”条中,明确地说:“琳为广陵射阳人”。历代的《淮安府志》亦称“琳为广陵射阳人”。

广陵射阳又在今天什么地方呢?

《后汉书·志二十一》载,“广陵郡十一城”,“射阳故属临淮”。《资治通鉴》卷六三:“广陵太守陈登治射阳。射阳县前汉属临淮郡,后汉属广陵郡,今楚州山阳县。”《旧唐书·地理志(一)》日:“山阳,汉射阳县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亦称:“淮安县南齐置,汉射阳县,东晋改山阳县”。广陵射阳就是今天的淮安市淮安区,陈琳的籍贯应为淮安区。

二、主要政治活动

陈琳在汉灵帝时,为国舅、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典理文书,办理事务,参与机要,总领府事。当时,灵帝重用宦官张让、赵忠等十常侍,将他们封将军、封侯。宦官则依仗皇权,胡作非为,欺瞒盘剥,最后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并爆发了“黄巾之乱”。灵帝驾崩后,何进借机欲诛宦官,太后坚决反对,何进欲召集地方豪强,引兵来京城咸阳,以此恫吓、劫持太后。陈琳力谏,他对何进说,“《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他劝道,您掌握国家兵权,总揽皇威,整肃朝纲是很容易办到的事。而现在,你放弃有利的条件不去做,反而召集地方诸侯豪强进京,无异于引狼入室,功必不成,只会造成国家大乱。可是,何进一意孤行,坚持从地方引兵入京胁逼。结果不出陈琳所料,地方实力派董卓率兵进京,自立为太师,废少帝,立献帝,动乱四起,何进被杀。后陈琳避难于另一个地方实力派袁绍。公元196年,曹操派兵围攻臧洪的盟友张超于雍邱。此时,任袁绍东郡守的臧洪“徒跣号泣、求救于袁绍”,袁绍与曹操新和,不予救兵,雍邱破,张超自刎于城上。于是臧洪义愤填膺,与袁绍对抗。袁绍派兵攻打,可“历年不下”,而臧洪以弱敌强,抱必死打算,誓守穷城。此时,陈琳感到事态严重,连忙写信“譬洪,责以恩义,喻以祸福”。臧洪特意回信故人,《后汉书·臧洪传》,作了全文抄录。陈琳后归附曹操担任司空军谋祭酒,军国书檄多琳所作,为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作出了贡献。总的来看,陈琳的政治主张,有利国家统一,有利安定社会秩序,安定人心,有利社会发展。

三、文学成就

中国文学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堪称乱世文学,其起始点是汉末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汇集了一批文学家。陈琳命运多桀,但文笔恣意,并以文名于史。其依袁绍时所作《为袁绍檄豫州》,文辞铺张,纵横驰骋,多用排比对偶句法,呈现散文骈体发展之迹。袁绍败后,操爱其才而不加罪,让他负责起草军国文书。据载,有一次,他起草了文告呈给曹操看,其时曹操正犯头痛病,躺在床上,读到他的文告,忽然坐起来说:“这篇文章治好了我的病”。由此可见陈琳作品的魅力。《淮流一勺》称赞他:“翩翩记室建安骨,大笔淋漓垂著作”。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陈)琳、(阮)确之表章书记,今之隽也。”称赞陈琳和阮瑀的奏章,表文和书信是当时的杰出代表,高度评价了陈琳的文学成就,列其为“建安七子”之一。

陈琳亲身经历了汉末动乱,又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因此,他的作品在书写个人理想的同时,也反应了社会动乱和人民生活的苦难。其代表作有《饮马长城窟行》,作品假借秦代筑长城事,揭露了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羁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这正是当时永远服不完徭役的象征。诗中役夫忍痛劝妻子改嫁和妻子愿以死相守的情节,艺术地概括了繁重徭役给无数家庭带来的悲剧。诗中运用对话展开情节,真实地表达了人物内心世界,这是乐府民歌中的艺术杰作,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为中国文学史上留下重要一章。

上一篇: 男八字纯阳有多可怕 纯阳命的人是高级神仙下凡吗
下一篇: 姓韩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