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历史名题
感悟数学之美
★
2022年12月6日下午,天正小学六年级数学文化课例研究活动在五楼报告厅举行。
杜姝纬老师执教数学文化课《奇妙的斐波那契数列》。上课伊始,杜老师呈现有趣的历史名题—兔子问题,“假定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并且以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那么由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12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之后,引导学生借助画图和列表探究从第一个月到第八个月兔子对数的变化情况。并围绕“每个月大兔子的对数与上个月的什么数量有关?每个月小兔子的对数与上个月的什么数量有关?”这两个问题进行充分交流,在此基础上,自主归纳出了斐波那契数学模型,从建模的角度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本质内涵。在出示斐波那契数列之后,杜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生活中蕴含着斐波那契数列现象的事物,感叹造物之美,感悟数学之美。
奇妙的斐波那契数列
在评课环节中,张皓老师提出,抓住关键条件进行分析,明白“大兔”和“小兔”都是怎么来的。大兔是由小兔长成的,再加上原本的大兔。小兔是大兔生的。明确条件后再进行找规律,找规律的过程可以充分开放,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最后总结归纳。
张曼主任提出建议,在学生探究之前是否可以先估一估第12个月有多少对兔子,再通过计算进行验证,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杨梅老师认为,整个探究过程蕴含了等量代换的思想,在教学过程当中将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更能体现王九红校长提出的“适合的教育”中“顶天立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进行小初衔接。
潘柯琪老师认为,刚开始可以进行实物展示,给学生一定的直观体验,再进行活动研究,更富有层次感。
蔡小倩组长建议,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一般研究方法,关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长足的学习与发展。
最后,王九红校长总结发言,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素养培养,这一点可以从题意的表征方式得以体现,应该让学生充分实践,最后回到计算、列表这些更抽象的数学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从哪里来?如何展开?为什么学习?有什么用途?教师在设计一节新的数学文化课时,需要关注其文化在哪儿?有什么独特研究点?教学目标是什么?怎么上好这节课,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发展?这些都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研究的,望大家共勉。
在“斐波那契数列”的研究中,不仅学生研究出了趣味,每位数学老师都陷入了积极思考,如何让这节有难度、有深度的数学文化课展现得更有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多的生长与发展。
文字:三年级数学组
图片:三年级数学组
审核:张曼
请
敬天正人
我们在
天正园
等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