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求进”视线丨【学年度成绩单】历史学科:学科素养 · 学科思维 · 学科融合

“求进”视线丨【学年度成绩单】历史学科:学科素养 · 学科思维 · 学科融合

“求进”视线丨【学年度成绩单】历史学科:学科素养 · 学科思维 · 学科融合2021—2022学年度是学校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研究的一学年,历史学科组秉承教育初心,在课堂实践中坚持探索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聚焦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的发展

2021—2022学年度是学校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研究的一学年,历史学科组秉承教育初心,在课堂实践中坚持探索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聚焦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的发展,拓展历史教学视野,不断提升文本研究能力和“教”与“学”的品质。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

一、夯实核心素养,优化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加强课例模式的研究

无论是“问题引领式”教学、“情境创设式”教学、“大单元、大主题式”教学还是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云课堂”深度学习模式,历史组在这一学年中积极开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系列课例模式教学实验,涵育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开设多节组内研究课,

刘相国老师研究课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

冀强老师公开课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

祁国栋老师研究课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

祝美老师研究课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

建设新课程教学资源库

注重资料的物化过程和共享建设是我们学科组的优良传统,在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实施以来,面对新教材丰富的内容,长时段的跨度和专题史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我们注重依托备课组和学科组的集体力量,做到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件制作、学案编订、题库整理等多方位教学资源的整合,在积累中传承,在传承中完善。

以校园比赛为契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新入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前者结合省级赛事程序,旨在激发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提升教学业务能力。刘相国老师参加了纲要下册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的微课展示、课件制作、教学板书以及现场即兴演讲,表现优秀。后者围绕职初期“六个一”,吴妙老师以扎实的功底、踏实的态度、清晰的表达等多方面优势,在入职第一年的基本功大赛中脱颖而出。

刘相国微课展示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

时代孕育真理,真理领航时代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强调“立德树人”的宗旨下,全体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点滴中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认真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理论,高擎起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逐梦前行的精神火炬,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课堂,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用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

二、回归原点,发展学科思维,提升课堂品质

历史学科是一门思维学科,在历史教学中尤其需要关注指向高阶思维的教学设计,它对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历史学习方式,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当下的历史课堂中,现代技术和海量信息是教学的“双刃剑”,给课堂打上“现代化”标签的同时,也易舍本逐末,导致学科思维贫瘠,课堂品质不佳。因此,发展反映历史学科本质属性和思想方法的学科思维和提升课堂品质才是关键环节。

以公开课为研究抓手,探索学科思维发展的有效路径

为深入推进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研究,探讨“双新”背景下指向学科思维发展以及核心素养养成的课堂教学样态,2021年10月29日,在校园“精品示范课” 活动中陶芸老师开设的高二选择性必修教材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深度分析了中国古代“国聚千万家”的户籍制度、“家是最小国”的社会基层组织、“家国共此心”的社会救济和国家优抚措施。大容量与专业化是这一课的难点,更是教师处理教学的困惑所在,如何凝练主旨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如何铺陈教学环节,贯通思维方法考验着一线教师。我们邀请了无锡市惠山区教研员徐沂老师一起来研讨历史课堂中落实思维方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

陶芸老师公开课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

12月3日在“聚焦学科思维发展、探索素养本位教学”的云上公开课活动中冀强老师以“中国四大发明和发现”为切入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堂有深度、有张力、有活力的历史精品课程。在构建基础知识框架的前提下,冀老师呈现大量文献史料、图片史料,带领学生从学术角度有力回击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权的质疑和挑战之声。冀老师语言精炼、幽默,借助论证中国享有四大发明优先权,引导学生领悟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史料实证”应坚持唯物史观、论从史出、孤证不立、注重一手史料等多种基本原则,从而将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于无形中落地生根。

以教研活动为阵地,推进教学思考与研究

本学年开展了多次主题研讨活动,如围绕“学科大概念”的教学研讨,探究教学方式的变革;围绕“情境式教学”探讨“情境创设、问题引领”教学设计之关键;以“项目学习”为主题,研究历史学科推进项目学习的现实路径;把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整合,如“国家版图意识下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课题申报与研究;积极参与“长三角骨干教师交流培训”活动,与宁波效实中学胡谟旭老师一起开展长达一学期的学科教学研讨、交流学习活动。

学科组教研活动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

尤其值得称颂的是历史组骨干教师马虹霞作为无锡市第十八批支教老师,前往延安市第一中学支教一年,在延安一中担任高一历史备课组长,把历史组的宝贵经验、教学资源以及多年来对历史教学的深度思考带到了革命老区,积极推动延安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年的辛苦耕耘,她获得了“延安市第一中学优秀教师”和“洛川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

以历史思维导图为抓手,推动学生深度学习,涵育历史学科素养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发挥人类大脑潜能的图解工具,它融合了结构化思考、逻辑思考、辩证思考等思维方式,以焦点集中、主干发散、层次分明、使用图形、使用颜色而著称。这种笔记方法特别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科思维训练,能够把零散知识系统化、隐性思维显性化。为了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高一历史备课组再度组织了以《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为依托的思维导图创意设计大赛,并把这种学科深度学习的方式与校园科技节活动有机结合,营造崇尚科学、学以致用的校园学习氛围。学生提交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

- 左右滑动

高中历史课题研究选题_高中历史课题研究申报_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报告

上一篇: 新传择校必读: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有哪些研究方向?
下一篇: 我国半导体研究的“拓荒者”——王守武院士诞辰100周年丨科学史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