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校本教研成果系列

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校本教研成果系列

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校本教研成果系列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从广义来说,凡是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

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从广义来说,凡是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教学组织形式,都属于研究型启发式教学。但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都是为了克服过去基础教育过程中那些僵硬呆板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那些“灌输”、“识记”的填鸭式教学,启发鼓励学生主动地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中学历史教学来说,这种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在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科学求实的探索精神等方面,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实用而导向鲜明的积极作用。

首先,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对历史的好奇、想象与探索,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是已经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的历史。我们的历史教学,就象一座桥梁,它回顾往昔,联系今天,展望未来。如何引导学生,在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感悟历史、探索历史,从历史中获取对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从历史中去追求美好未来和人生真理,是我多年来在历史教学中从未懈怠的。记得十多年前,在一次高一历史课堂上,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许多同学说是为了考试。“要是高考不考历史,我决不伤筋费神地沉醉于这繁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中,也决不会把那么多的历史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之后记入脑海。”在同学们的七嘴八舌中,我听见一位男生说:“学不学历史,反正都一样,大不了我永远当一名橡胶工。”定睛看时,才知道是那位调皮倒蛋、有点油腔滑调的赵定军。一个十足的对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有点失去信心的人。人不笨,但各科成绩都不行。当时我对全班同学说:“你们从今天起,每位同学都利用所有的课余时间,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特别是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然后在每天的日记里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暑假时,我不仅要一 一检查,而且有要事相告。”课后,同学们都问我有什么要事,我只是笑而不答,鼓励他们坚持做下去就是了。

之后,我又特别注意检查督促指导那位赵定军。到暑假时,我专程去他家,当他把自己大半年来潦草、简单而又不象日记的日记拿出来时,我和他一起认真审阅,并要求他对自已和日记里记录的各种事情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写出评语。我说:“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你大半年来的生活史。一个吊儿郎当、不负责任,简单马虎、不思进取,年龄轻、心态老,思维敏捷而又油嘴滑舌的高中学生。若干年后,特别是将来你长大了成家以后,你的下一代看了你的这本日记,看了你的成长史,就会说:‘我的父亲怎么这么差劲?’到时我看你怎么面对你的孩子?”说这话时,我见他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似乎内心已在发生剧烈变化。后来他写出的日记和评语就认真多了,其中不乏对自己过去的检讨和未来的设想。课堂上他也少了许多油腔滑调,多了几分成熟和认真。到高三时,他居然主动请我给他点评指导他搜集整理并融入自己观点的《坝洒农场橡胶史》,学业成绩跃居全班前列,特别是历史成绩更令人欣慰。高三毕业后,他考上了华东师大历史系。现在看来,这正是从学生生活中挑选课题,以此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向往,对历史的好奇、想象和探索,进而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了改造后进学生的典型案例。

第二,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边缘扩散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的课堂,很少限制学生发言的时间,更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我总是注意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探究同一个问题。有时遇到学生的回答离题万里,我也总是加以鼓励之后给予引导,因为我知道,只有事物的多个不同侧面的组合,才能反映该事物的整体;也只有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得出的多个不同结论的组合,才能反映真实的现象、全程的事件、鲜活的人物,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讲到“北宋东京城布局”时,教师首先给学生说明东京城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夜市”、“瓦肆”等现象,接着向学生提问:“‘坊’‘市’不分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夜市、晓市、鱼市的出现,又说明了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宋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留下历史小论文:“马克思说:“‘商业依赖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这是不言而喻的。’结合有关史实和北宋东京城布局图,论证马克思的这一观点。”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小论文,再相互点评。通过这一系列研究性问题的分析和解剖,逐渐引导我们的学生由对北宋商业发展、城市繁荣的表面认识更进一步更深层次地认识到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北宋社会经济、商业经济繁荣的基础,再进而认识商业发展与城市繁荣的辨证关系,让学生形成在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也有城市化趋向的观点,甚至还可以得出北宋初期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认识。这多个侧面、多个角度的认识组合,最终得出一个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那就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的繁荣,促使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城市化进程,进而让学生理解我们党和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政策的正确性,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泛而深刻的内涵。

这种层层深化的认识过程,就是在研究型启发式策略的引导下,激活学生边缘扩散思维,使其以新的视觉对各种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分析的结果,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创新的结果。

第三,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现代历史意识、独立意识和自主探索的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本源是物质。中学历史课程设置、教科书及各类教辅读本,规范了广大历史教师的教育思想,规定了师生相应的历史教育观和学习观。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过去着重思考和研究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学生记忆、理解并掌握教科书上那繁多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很少思考和研究如何引导学生以历史课本为参照,自觉主动地探寻历史,探寻那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滚动的历史,进而去探寻那色彩斑澜的复杂而有时代气息的不断前进的社会生活。过去我们着重强调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学史以明智,而很少注重何以尊重历史、何以以史为鉴、何以学史以明智。过去我们尤其关注教科书上现存的结论,很少关注何以得出该结论的全过程。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垂沫四射、写条条划表格,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扮演引导者、帮助者、服务者、共同参与研究者,切忌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过去的内容除了政治纷争就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在增加了许多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个体实际的丰富而精彩、启智而又塑心的内容,师生双方不再是单纯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而是发展课程、创造课程的“交互主题”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互动的。既发展了学生,又发展了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过去师道尊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师生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共同发展。过去的教学,只局限于课堂,现在,除了课堂这个研究型学习的有效载体外,还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历史文化古迹……

在这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思想、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中,在我们广大历史教师的自觉学习、实践和不断探索中,青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历史的兴趣和执着常令教师和家长震惊,他们的现代历史意识和自主探索的钻研意识空前强烈和与时俱进,这也同时给我们广大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和教材编写者不断地提出一系列发展着的崭新的教研新课题。

第四,研究型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和鉴别判断能力.

老师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不断地提出不同的研究课题。不论是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相关,还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都可以促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产生联想。联想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学会了联想,也就学会了创新。发挥联想功能,就能使学生在联想中进行知识的迁移,从旧认知衍生新认知,从旧知识获取新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讲授“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知识点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战国初期商业经济发展的状况”,然后设问:“战国初期商业经济发展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这两个时期的商品有何不同?不同的经济现象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认真审题,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首先认清了商业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继而通过比较可知:战国初期商业经济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再进而认识到:同是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前者处在封建社会的勃兴时期,其商品主要是马匹、象牙、鱼盐、皮革,其商业经济主要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最终促使奴隶社会彻底崩溃和封建社会走向强盛。而后者处在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其商品主要是丝绸、棉布、瓷器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需求大,生产多,生产的目的是进入市场,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逐渐对封建社会起着瓦解的作用。最终,学生对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认识得以深化,在旧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迁移出新认知,达到了引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向学生提出的研究性课题的侧重点是社会生活。诸如:家乡资源的开采状况、家乡地貌的成因及现状、家乡教育透视、家乡历史溯源、家乡新变化等。通过对这些课题的研究,让我们的历史教育从社会生活切入,使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升华为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迷茫升华为对社会的关注,从而让历史教育不与现实割裂,不与大众割裂。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学生在收集相关资料,访问相关人物,关注相关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心灵受到震撼,人文精神得到升华,社会调查能力,鉴别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第五,研究型启发式教学,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强大的生命力,它教会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养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科学的进取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奋力探索,使我逐渐形成了历史教学三步曲:第一步,要求学生在新课之前,走进学校图书室和县图书馆,查询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历史材料,摘抄掌握相关历史问题的多方面信息,并就教材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第二步,课堂上,就学生提出的与本节教材相关的重点难点,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或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拔开迷雾,让学生清晰透彻地了解历史问题的来龙去脉,达到解决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并基本掌握课本及相关知识的目的。第三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史书,撰写历史小论文,编辑历史小报,举办历史演讲比赛,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走访历史名人。特别是通过历史知识抢答赛和历史演讲赛,学生所学历史知识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提高。

教学中,我还注重“身临其境”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把自己放到历史人物的活动场所和生活年代之中,鼓励学生结合历史想象自己就是当年的那个历史人物。讲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我鼓励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当年的宋太祖,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什么?以什么方式方法才能妥善解决?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你一点我一条,集思广益。找出了自唐代以来到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诸多原因及其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之后 ,我再让学生对照课本,看看自己提出的方法与当年宋太祖的措施有何异同。这样,学生就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变成了主动参与者,从机械地背诵现存结论变成了理解和记忆并举,学习和探索共存,注重了何以得出该结论的整个研究过程。

在这样的研究型启发式教学中,学生在主动探索和理解的前提下,掌握了历史知识,也同时学会了用辩证思维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懂得了一个哲理,那就是:人们对真理的探索是一个不断矫正、无限接近的过程,世上并没有绝对的真理,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辩证思维的方法、不断探索进取的精神,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求实的治学态度,而且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让我们以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在教改实践和科学育人的百花园里,为着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成长,更为着激发学生深厚的历史情结,勤探之、深思之、活用之。

上一篇: 蒋超:常孝元宇宙《神由都城》为第四次技术革命贡献力量
下一篇: 关于历史研究中一手史料的几点辨析(全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