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历史文化思辨课2:文化是什么?

历史文化思辨课2:文化是什么?

历史文化思辨课2:文化是什么?多个典型的传统符号入手,探讨历史文化的流变。

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_思辨历史哲学_历史思辨

历史人文亲子思辨课,是一门家长和小朋友们共同参与,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研讨为主要内容的非学科类游戏化课程。

上堂课《历史是什么》给大家带来了一次关于“我与历史是何关系”的大讨论。

家长朋友们和小朋友们先是随机抽取断代体史书、历史小说、历史遗址介绍读物、自然史科普读物、青少年文化史图书、历史文献和历史人物传记等书籍,通过嵌套问题的相互指认,来了解历史的概念,理解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和诠释性。

接着,又通过“历史是生活的老师 / 历史不会容纳谎言 / 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等十三个句式的互动研讨和共同朗读,加深对“历史是什么”的理解。

两个小时的课程,在不知不觉间互动讨论间很快过去,意犹未尽。

对于大家而言,历史并不是冷冰冰的记忆和过去,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有关。

读史会让人更加清醒和理智。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就如同起伏的潮汐。

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

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更不是历史的倒退;

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

同时,历史还是延伸的,是文化的传承,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第二课《文化在哪里》

《文化在哪里》就从多个典型的传统符号入手,探讨历史文化的流变。

比如: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鼎、尊、豆、爵等礼器多见诸于祭祀场合。可随着时代的发展,青铜礼器似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它们都去了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再比如:龙是真实存在的生物吗?甲骨文中的“龙”和现在塑像、壁画中的龙有什么差别?龙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再比如:竹子被称为万能植物,之所以万能是因为竹子可以用来写字、造物,造房子,竹笋还是美味可口的食物。

竹子还是典型的装饰品,古人甚至发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感慨。竹子为什么会成为文人墨客欣赏的自然物?竹子被赋予了怎样的文化涵义?

还有太极鱼、皮影戏、辣椒.......

第二次课依旧采用视频教学、启发式提问、互动小游戏等方式,通过某一典型事物或符号的变化,帮助大家理解历史文化的流变以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历史痕迹。

最后,要强调一下课程是亲子参加的共学形式。

有了家长的参加,孩子们会看到爸爸妈妈们看待同一问题的不同视角,以及考虑问题的侧重点的差异。

这对于孩子去理解父母的想法有直接的帮助。亲子共学使得家长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历史文化视野,还可以通过跟孩子的多次互动,增进亲子关系。

此外,亲子共学还可以让家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更多的特征。

最后,亲子共学也会让孩子更加地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

另外,第二次课《文化在哪里》是人文思辨素养基础课,意在通过概念科普,了解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加强对历史文化原理的基本理解。

第三次课《社会有哪些》上过之后,课程将进入第二个模块:人文思辨素养低阶课。

由于是亲子参加,历史人文思辨课是小班授课,一个班4组-8组家庭。具体信息如下:

课程时间:本周六晚7:00——9:30。

授课地点:成团后小群内通知。

班级人数:亲子4-8组家庭,8-16人(家长若不参与,可与小友提前联系)。

学员年龄:小学5年级以上,家庭有探讨氛围的,思辨能力较强的可放宽至4年级。

课程价格:358元(一大一小),298元/孩子。

优惠政策:

转发朋友圈可减20元。

文案:我要和大学老师,爸爸妈妈一起探讨历史文化,看看怎么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授课老师:

思辨历史哲学_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_历史思辨

思辨历史哲学_历史思辨_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

本周其它活动:

思辨历史哲学_思辨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_历史思辨

往期活动链接:

友 闻 社

友闻社项目制学习缘起于2016年(猪猪博士),旨在引导8-14岁的青少年家庭,认识自己,了解世界,与青少年一起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下“行走·对话·反思”。

友闻社(猪猪博士)自主设计并实践了“走读长沙”,“走读湖湘”,“走读中国”等系列走读课程;设计了紫鹊界、大明山庄、柏乐园等研学基地课程;开办《正面管教》系列家长课程陪伴家长共同成长,即将开设历史人文思辨、中医等传统文化系列。

点击蓝字

上一篇: 西域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研究
下一篇: 春季课程 |《历史思辨+批判思维》 工作坊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