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更有利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
党员干部要认识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一个前提。
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实践活动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本身。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只有考察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真正理解人本身。
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 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党的领导人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 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要求理论工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勇于立足历史潮头,引领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郑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