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命题至少在如下层面表明了历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联。其一,现在与未来是以过去为基础,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都有历史渐变或突变的过程,所创造的观念、制度、行为习惯也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无论哪个学科都必须重视历史研究,并置之于前学科地位。
其二,社会科学是以复数形式出现的。“社会科学”既可以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作为整体和一般意义上的social science,但按照现代学科分类,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部分加总,即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作为一个整体而诞生,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但现代学科分化并丧失历史意识,其内部的各学科之间、外部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无不充满冲突与争议。
其三,社会科学的各学科独立建制,与历史研究时有关联,但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已经分割为不同侧面的历史,历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关联是碎片的而不是整体的。由此,人类生活领域与知识体系也难以再是整体性的认识与把握。
那么如何理解社会科学与历史研究的选择性亲和关系?不同的社会科学家们如何具体对待历史研究,或者他们的历史意识有何差异?有的社会科学家模仿历史学家,重视语言,收集和整理一手材料,理解独特的社会变迁;也有的只偏爱历史数据,应用社会科学方法对二手材料再分析,目的是提炼理论与概念,或者发现决定性的机制与因果关系。同时,一部分历史学家也主动接纳并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概念、方法或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现象与过程。那么历史倾向的社会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倾向的历史学家之间有何差异?历史学与社会科学是否可能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可以相互理解与融合呢?
▼
|本书主要关注转向历史的社会科学家,展示他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及具体做法。|
主要内容
本书挑选英美世界原创性强、知名度高的十五位历史社会科学家,据于各自个性化的学术成长道路和研究领域,致力于回答——社会科学家如何对待历史研究?面临哪些争论?十五篇访谈主要采取面对面的、半结构化的学术交流方式,每一篇由三部分组成:
本书涉及美国社会学转向历史这个学术传统的两代学者、关键人物及其作品,主题覆盖面很广,包括传统与现代、资本主义与世界体系、精英冲突与阶级形成、现代国家形成、帝国与殖民、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激进与保守等。社会科学家转向历史时,有自己的选择偏好和充分理据,并创造出丰硕的成果,但也时刻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转向历史的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知识运动,不断推动社会科学与历史学之间的持续沟通和对话。
力图着重反思19世纪以来史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基本面向
作者简介
郭台辉,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政治学理论博士学位,分别访学于美国纽约大学、英国公开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主要研究领域为运用概念史和话语史方法论研究公民身份问题,关注历史社会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学术史变迁,并进一步把概念史与历史社会学结合起来研究国家构建与治理问题。已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齐格蒙特·鲍曼思想中的个体与政治》《现代政治中的公民身份》;译著《利维坦的诞生》《西方公民身份传统》《公民身份的条件》《探寻政治》《公民身份》《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三卷);编译作品《历史中的公民概念》《当代国家理论:基础与前沿》等。
简要目录
第一篇 世界体系分析与历史社会科学
——访耶鲁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第二篇 跨学科研究及方法论问题
——访剑桥大学彼得·伯克
第三篇 抗争政治与比较机制
——访康奈尔大学西德尼·塔罗
第四篇 社会权力与民族国家
——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迈克尔·曼
第五篇 民族主义、世界主义、激进主义
——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克雷格·卡尔霍恩
第六篇 人口、革命、国家崩溃
——访乔治梅森大学杰克·戈德斯通
第七篇 精英冲突、资本主义与国家形成
——访纽约州立大学理查德·拉克曼
第八篇 历史、结构与网络
——访哥伦比亚大学彼得·比尔曼
第九篇 家族式国家、帝国、现代性
——访耶鲁大学朱丽叶·亚当斯
第十篇 革命、社会运动与恐怖主义
——访纽约大学杰夫·古德温
第十一篇 晚期帝国与国家控制
——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凯伦·巴基
第十二篇 东方主义、公民身份与民族认同
——访新学院大学池上英子
第十三篇 身份构建与社会抗争的历史透视
——访哈佛大学裴宜理
第十四篇 国家建设中的利维坦问题
——访纽约大学托马斯·埃特曼
第十五篇 宗教改革、规训革命与国家形成
——访耶鲁大学菲利普·戈尔斯基
名家推荐
1.如果想了解历史社会学家如何思考,他们如何把自己的研究与过去以及同时代的学者关联起来,你就有必要阅读这本访谈录。多亏作者对每一位受访者的精细关注和深入交流,让这本集子最广泛、最显著地展示了当代历史社会学的状况。——理查德·拉克曼(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
2.多么好的一本书啊!比较历史社会学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而这些难能可贵的访谈正好抓住了北美学者在这个领域的毕生研究及其珍贵反思的精髓。——朱丽叶·亚当斯(耶鲁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
3.郭台辉以访谈的形式,展示了十五位转向历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家。由此表明,跨学科研究的一个作用是理解社会政治重要变迁的原因与结果。当今西方社会科学界一些最有影响的学者都在转向历史,只要是对其方法与动机饶有兴趣的人都会喜欢上这本书。——裴宜理(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
4.当中国恢复在世界的领导地位时,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理解历史上不同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制度是如何兴衰变迁的。郭台辉对历史社会学家的的系列访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洞察:西方学者是如何理解这些进程的。——杰克·格尔斯通(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
5.中国社会科学终究是要走向历史与世界的,而在这两方面该书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其一,作者编织了联结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的纽带,绘制出西方历史社会科学的“地形图”;其二,作者带着自己的问题,直接找“当事人”交流,为中国学者提供与西方历史社会科学家对话的一种“范式”,为中国读者奉献原汁原味的“营养大餐”。——肖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6.从斯考切波的《历史社会学的视野与方法》后,本书是个人所见最具雄心与最富深意的理论探讨之作。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样一册“开创历史”的巨著,居然完成于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之手。本书在作者的规划下,既展现了当代名家丰富多彩的研究风貌,又旁及学者相互的阅读与评述。而且每位受访的名家都是在作者的引导下,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探讨当代社会政治研究“转向历史”这个热门话题。这有助于我们多维度地理解社会政治研究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使命。
尤其难得的是,本书不仅涉及当代名家迥异的学术成长历程及其经典研究的独特阐发,还有随处可见作者补白的引介,让本书深入浅出、逸趣横生。对于希望了解当代社会政治研究风貌与理路的学者而言,这既可以作为第一本入门读物,也会是不断拷问、督促省思的几本大作之一。尤其对入门的读者而言,请相信我,凡是曾经耳闻书中所涉的当代名家的朋友,当您轻翻开本书第一页后,您会禁不住一页又一页地翻读下去。——耿曙(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7.郭台辉教授刚到纽约大学访学时,就与我讨论过这本书的总体构想。我认真拜读过本书的所有访谈稿,为访谈项目的前期设计和后期整理提供过一些帮助,并深入参与了其中的几个访谈。所以我见证了本书的全部成长过程及其学术分量,也深知他为此付出的心血。郭教授功莫大焉!
历史社会学是中国社会科学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领域,本书将为中国学者进入国际学术前沿领域提供重要指引,明确的方法论意识和比较视野更使它成为难得的教学参考。衷心希望所有社会科学从业者都将此书作为案头必备书。——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写在最后|
▼
本书从访谈项目的发起到最终完成,作者前后断断续续花费了六年多时间,所做的主要工作依次是:收集并完整阅读这十五位访谈对象的学术成果,并从中寻找和提炼个性化、批判性、针对性的问题;逐个发邮件,明确访谈项目的目的和拜访的意图,逐个落实访谈的时间与地点,提前一周把编辑好的大致20个问题发给他们备好录音设备,奔赴约定的地点,交流大致两个小时;回来后整理录音稿,再把初稿发回给访谈对象,让他们修改和校正一些没听清楚、口语化严重或者表述不妥当之处;查找访谈过程中所有提到过的著作与文章,作为注释补充;最后翻译成中文。
相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定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付出心血之大、用功之深,所呈现的这部著作也并没有因为是“访谈录”而失掉学术厚重性,可以说每一篇访谈都闪烁着这些世界学术大家独到的问题意识和经年沉淀的思想精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