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安徽省桐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3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桐城(风景园林网配图)
批复要求,安徽省及桐城市人民政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责任重大的观念,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要求,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保护的原则和重点,强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制定并严格实施保护管理规定,明确各类保护对象的清单以及保护内容、要求和责任。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重视保护城市格局和风貌管控,加强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保护;保护修复历史文化街区,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加强文物和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推动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充分发挥历史建筑的使用价值。不得改变与名城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不得进行任何与名城环境和风貌不相协调的建设活动,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对不履职尽责、保护不力,造成名城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行为,依法依规加大监督问责力度。
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要加强对桐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桐城市简介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面积1571平方公里,人口75万,现辖1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镇、3个街道。先后获得“全国中部百强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中国农产品加工基地”“中国羽绒家纺名城”“中国刷业城”“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教育强县(市)”“安徽省文明示范县(市)”“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等国家和省级荣誉20余项。
桐城是文化之城。桐城古称“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定名为“桐城”,迄今已有1200余年。桐城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享有“文都”盛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民谚流传已久,“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一时传为美谈。这里文风昌盛,“桐城派”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归附作家1200余人,在中国文化史上蔚为高峰,其波澜所及,几遍海内,流风余韵,经久不衰,走出了方令孺、舒芜、陈所巨等一批现当代著名作家。这里文化繁荣,号称“黄梅戏之乡”,严凤英等杰出艺人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桐城派”文化、君子文化历久弥新,“桐城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文庙、文和园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名士辈出,涌现出“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美学大师朱光潜,哲学大家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等众多名人,先后走出了近3000名博士、近20名“两院”院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