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慎细实“六微实践”
清正和美“积极教育”
两江巴蜀中学微课题强师实践报告
六微实践——忘了时间的阅读,不取悦于人的写作,基于实际问题的研究,具备教育远见的课题,愉悦身心的运动,还有彼此成全的报告。
校本教研要解决实际问题,突出行动研究;强调师生为重,重质性研究;以提振教育教学为出发点,自发自主自成一格;教师广泛参与,对于全面提升校本教研品格,践行立德树人要求意义重大。重庆两江巴蜀中学校本教研,坚持“小灵准”实践,“真新实”诉求,全面推进严慎细实“六微实践”,清正和美“积极教育”。
“小灵准”实践:笃行“清正和美”的积极教育
两江巴蜀“小灵准”办学实践由校长陈学智领衔创建,是两江巴蜀“据名校创新校”的治校方略,是创建“新时代好学校”的实践策略,也是高品质教研、高质量办学的实践途径。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学科育人为实践,探索多元智能观下的积极教育。善“小”“灵”动精“准”,激发师生内在生长力,促进学生自主自律成长。
“六微”做教研:践行“严慎细实”的校本教研
严冲副校长提出“六微实践”校本教研方案。“六微”规划,分别是微课题、微教研、微报告、微阅读、微写作、微运动,“一心五点”工程,打造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平台。
两江巴蜀“小灵准”教研理念是,小处不微,据小问题而把握学校发展全局;灵动教研,多元化多样性研究中探索学校发展未来;准确建言,求真求实求新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方案。通过严慎细实“六微实践”,实现清正和美“积极教育”。
七场微课题校本培训
提升科研软实力
近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教科处精心组织的“2022-2023学年度微课题校本培训”。从申报、立项、开题、研究、中期检查、结题、评奖等各个环节展开系统性学习,带领所有学科教师全员参与,体验课题研究全过程。
语文组课题培训
数学组课题培训
英语组课题培训
理化生组课题培训
政史组课题培训
地美音组课题培训
体育信息组课题培训
微课题锻造教研团队。“六微实践”平台,攻克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借助团队智慧,提供微课题研究方案。我们不断探索教师成长成才特色路径,彰显“学术两巴”魅力。
十七个微课题学术团队
增强科研凝聚力
《基于兴趣导向的“一本书”阅读
项目化实践研究》
初一语文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丁兴丹
研究成员:严冲、陈亮、叶丽娜、李卿、张星南、陈余、李欣悦、邓文清
课题概况:基于兴趣导向的“一本书”阅读项目化实践以阅读兴趣为导向,以“一本书”为载体,通过项目化实践这一实施路径,力图实现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学生阅读培养目标。
《基于积极教育理念的整本书课型
实践及监测研究》
初二语文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刘忠梅
研究成员:李庆华、谢倩、穆俊成、涂思琪、黎倬君、薛贵青、何雨婷
课题概况:整本书阅读课题研究是建构整本书课堂教学的课型模式,破局单篇课文的评价标准,形成弥补整本书阅读课的评价理念及标准,引导一种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和共情能力的课堂及评价方式。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学困生
计算能力提升的研究》
初一数学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代啟桃
研究成员:周婷婷、薛运朋、阮军、张凌曦、喻娟、郑直、付雪梅、冯仁婷
课题概况:数学计算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关系到学生数学综合成绩的提升。教师根据初中不同计算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要求,深入分析其对应的认知结构、难点和易错点。
《积极教育视野下的初中数学
大单元知识的项目化实践研究》
初二数学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幸佳丽
研究成员:孔小娟、黄成佳、文娟、陈林、黄梅、秦启发
课题概况: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了解”“识记”和“理解”,其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忽视了学生自身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综合成长,而项目化学习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能够改善现状。
《融合ARCS学习动力模式与新课标
实践探究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初一英语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徐霜霜
研究成员:张曦尹,张瀚文,周宇晴,曹睿,周蓝,李佳琪,李舒令,杨星月
课题概况:融合ARCS学习动力模式,以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初中英语写作高效的教学模式为研究核心,展开对于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索。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英语
exchange speech听说实践研究》
初二英语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张佳敏
研究成员:王娇 程婷婷 柏佼妍 刘欣 魏宗琴 付启涵 彭杰
课题概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的培养,而且需要注重生命教育的培养。通过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归因”理论,引导学生在对话中站在对方的角度寻找出发点,定位“可变归因”收获积极心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提升学生
政治认同素养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黄巧艳
研究成员:彭凡 吴芳 黄金铭 张博 骆晗
课题概况: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是基于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挖掘利用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包括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必要性、实践探索及策略总结。
《红色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中
的应用研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初中历史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陈诚
研究成员:王文利、颜宏、向卿、田祝兰、赵刚田
课题概况: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收集、挖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实施家国情怀教育,让红色教育资源更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坚定学生的红色信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家乡区域
调查项目化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崔莹
研究成员:余福莉、秦源、曹永丽
课题概况: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家乡区域调查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落实区域认知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为目标,以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为理念,立足家乡区域,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家、校、社会等不同地点的主题内容,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怀,加深对家乡的区域认知,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基于GeoGebrade 初三物理
可视化复习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刘刚
研究成员:刘俸宁、张坤玲、王玥、冯娜娜、杨巧巧、李莉平
课题概况:在初三物理复习阶段,学生对知识已有基本掌握,可利用GeoGebrade软件来呈现物理动态变化的过程,构建物理模型,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推理过程的理解。
《积极教育理念下简易供氧器
创意设计与制作实践研究》
初中化学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傅丽卉
研究成员:王茜、任舒婷、苏珉
课题概况:“简易供氧器创意设计与制作”体现“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化学变化”学习主题的大概念及核心知识,涉及“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中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艺术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构元素观、变化观等化学观念,促进“系统与模型”、“比例与定量”等跨学科大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生命教育的校园劳动实践——
黄豆种植及食品制作的项目化学索》
初中生物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朱林曼
研究成员:李正杨、罗香、张周扬
课题概况:基于生命教育的校园劳动实践以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落实劳动教育、提升生命观念为目标,围绕黄豆的种植与收成、黄豆制品的制作、宣传与售卖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展开项目化学习探索。实践过程中融合生物、美术等多学科特色,进行跨学科实践,让学生多维度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提高劳动技能,珍惜劳动成果。
《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生
体育品德培养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贾云祥
研究成员:龙林荣、张浩锴、李国栋、卢国平、李涛、郭芮杉、周言、钟佳玲、秦建华
课题概况:体育核心素养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初中生体育品德的重要路径,依托体育活动培养初中生体育品德是初中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基于初中生体育品德培养现状,进一步探究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体育品德培养路径,充分发挥初中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体育品德。
《智慧教育筑素养,科学人文双领创——
两江巴蜀中学跨学科智慧学习的校园实践》
智慧教育团队
课题负责人:唐鑫
研究成员:郭芮杉、刘俸宁、刘月、涂思琪、张佳敏、郑直、邹芮
课题概况:本课题以两江巴蜀中学跨学科智慧学习为实践,应用AI重新构建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示范教学模式,分层次、分专业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全方位提升,融合应用。从智慧教育的角度,领创教育教学提质减负。
《基于多学科整合的青春期性教育
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心理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王菲
研究成员:舒茜 李正杨 黄巧艳 王丽霞 徐霜霜 秦源 朱林曼 骆晗 吴芳
课题内容:本课题从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为起点,对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保护等方面的教育。
《基于生活美学的美术校本课程
教学评价实践研究》
初中美术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王埝榕
研究成员:龙林荣、谭成颖、谭林蕊、周迎香、陈亮、周俊秀
课题内容: “和美生活 ” 美术校本课程是我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进行的 教学评价的研究, 让美术校本课程评价与生活实 际紧密结合, 让美育更好地与德育、智育相互促进, 全面打造“清正和美 ” 的育 人环境。
《基于积极教育的校园“每周一歌”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组科研团队
课题负责人:沈鑫
研究成员:程乐霖、邓秦君
课题概况:基于音乐教育的“每周一歌”实践以初中音乐教材、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歌唱,陶冶学生情操、舒缓情绪、促进学习成效为目标,通过每周一歌,每月主题化歌曲学唱、学期成果展示与宣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开展项目化学习探索。
主 办:教科处、教务处、校本教研中心
承 办:各年级组、教研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