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东方外交:历史、现实与未来”第13届“东方外交史”学术研讨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召开。此次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亚太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东亚历史研究中心协办。国务院学科组成员、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韩东育,《历史研究》杂志社社长焦兵,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院长沈志华出席开幕式。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许双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奉林、香港樹仁大学历史系主任魏楚雄、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魏志江在开幕式上致辞。大会开幕式由山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孙立祥教授主持。
许双庆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对来自全国5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3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本次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举办第13届“东方外交史”学术研讨会,是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体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政治站位和学术意识,“东方外交史”作为一个崭新的学科,不仅拓展了历史学研究的学术视野,而且直接关注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为我国处理好同周边国家关系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
陈奉林、魏楚雄、魏志江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表示“东方外交史”研究契合了时代召唤,要开展原创性学术研究,为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对青年学者开展“东方外交史”研究提出希望。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报告由焦兵主持,韩东育、沈志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宋成有教授、魏楚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华教授、魏志江分别做了题为《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内争》《观察美苏冷战如何发生的新视角》《东亚“三足鼎立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东方外交史之意义》《从“东方政策”到“东方革命”:20世纪初俄国政治风云中的德尔智》《西辽帝国对中亚的治理与文明的多元共生——兼评亨廷顿“文明 冲突论”》的主旨报告,报告有高度、有深度、精彩纷呈、富于启迪。
下午,研讨会进行分组讨论。八个分会场的与会专家学者,在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研究所所长谭志云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曾巍编审、《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主任刘莉副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肖海燕副教授等17位主持人和评议人的组织下,举办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
国务院学科组成员、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陈秀武教授主持大会闭幕式,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晓刚教授对大会主题报告和分组报告作总结点评,陈奉林、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唐利国教授、辽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孟月明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桂芳教授致闭幕辞。
第13届“东方外交史”学术研讨会是继“中国日本史学会2018年会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学术研讨会”后,由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亚太研究中心主办的又一次学术盛会,对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推动山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编辑:向玉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