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第一次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3.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和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5.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6.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7.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8.试述马克思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9.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10.试论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代西方各种社会科学方法。11.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4,文本标准和逻辑证明在检验社会科学真理性的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2,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3,如何坚持历史主义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联系现实生活中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并说明基层调处干群之间、民商之间发生的矛盾时所要把握的关键要素。
2,联系自己的学科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社会各阶层的变化以及利益分配,分析一下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局限。1,为什么说“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第五章P57-58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第五章P60-623,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为什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第五章62-634,联系自己的学科实际,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第六章P66-675,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第六章P70-72第一次思考题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用人的实践活动解释历史的发展,从而达到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为社会科学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方法论基础。首先,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人类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包含着人类历史的全部秘密,人的实践活动的水平体现了历史发展的程度。其次,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实践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活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性,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再次,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统一的基础。实践活动高于理论活动,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只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解决。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只有立足于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主观和客观、思想和现实的统一。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句话同样适应于社会科学。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一个伪问题,那么,尔后的全部研究都会变得没有什么价值。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统一我们的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首要的基本原则。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首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只有把社会的认识至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科学方法的可靠基础(即社会科学研究模式:面向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
其次,实践的需要时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反映人民的愿望。最后,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蛇和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研究不会有真正的理论。二是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即概括实践。首先,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理 论源于实践,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而是要超越经验。其次,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最后,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归根到 底是深入群众。 三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首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的归宿是实践 (改变世界)。理论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检验。其次,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世界上不存在 永恒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最后,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破除迷信,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本质上是一致的。 只有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才能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 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从实际出发不等于价值中立。
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核心,即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的 原则。这里的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事实既是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也是社会科学 研究的出发点。 价值中立论主张,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主体一旦选择了研究课题,就必须放弃任何价值 观念,用“纯粹客观的态度”和“中立的原则”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但是,社会科学研究研究是一种社会行为,其中渗透着研究者的价值观念。无论是课题 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设计,研究资料的取舍等各个环节上,无不渗透着研究者的价值立场、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而,从实际出发的研究方法也处处体现价值,它不等于价值中立。 第二次思考题 第三次思考题 第四次思考题 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1)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社会现象是由无数个人的有意识有 目的的活动构成的,它既有客观事实性的一面,又蕴含着价值的维度,因而,社会科学研究 过程中既需要作出事实认知,又需要给予价值评价。 (2)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评价,既要客观地把握社会自身包含的价值维度,从而具有 科学的社会认知功能,又要体现研究者所属群体的价值取向,从而表现出特定的主体性和价 值观。
如因价值尺度各异,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3)社会现象的“事实描述”,应当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结合别人已 有的调查材料,互相对照,然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加以整理,最后作出描述和判断,坚 持“观察的客观性。如格言: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 (4)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尤其需要通过对价值与事实的关系的认 识,找到正确评价各种价值观的准绳,正确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要求社会科学研究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知的真理性与价值评价的合理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客观地认识社会的性质和矛盾运动,正确地理解并把握人类自身的命运和使命。 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1)社会认知就是人们每日每时都在进行的一种活动,方法与途径为经验观察与事实 描述。 (2)观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及其变化,进行细致的 考察、观测。“一定的目的”即问题意识,确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有意识地”,指围绕 目的而形成的自觉的研究计划。调查分实地调查和文献调查。文献包括报纸、杂志、书籍记 叙的相关资料,也包括有关部门发表的数据资料、档案材料,还包括一些事件当事人的回忆 录、日记等等;实地调查主要依靠调查者的经验观察。
(3)社会现象的“事实描述”或“事实判断”,应当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 结合别人已有的调查材料,互相对照,然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加以整理,最后作出描述 和判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目的都在于揭示社会事实的本来面目,而不应当附加任何外来 成分。如列宁所说,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 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1)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