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古钱币
活动通知
东城区各中小学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下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创新"一带一路"教育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货币的造型、色彩、图案等方面的知识,在自主探究行动中认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货币所担任的重要角色,理解货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将组织开展“探究中国古钱币”科普活动,通过活动课程体验,学生实践探究、作品成果展示等内容的开展,促进东城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东城区教委学校科技教育办公室
(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支持单位
北京京西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二、活动主题
中国货币的前世今生
三、活动时间
2022年3月-6月
四、活动对象
1、东城区中小学(含职高)在校学生
2、活动作品成果评选分为小学组、中学组
3、每项作品辅导教师1人
五、活动内容
2022年东城区中小学“一带一路”教育活动——探究中国古钱币科普活动将分为以下4个阶段实施:
线上科普微课
以网络微课的形式组织学生对中国古代货币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古代货币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人民币向数字货币的演变;三维数字化采集技术讲解;3D打印机的使用与后处理技术;文物修复技术之文物上色技术等。
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网络微课
中国古钱币探究活动
学生抽取 “货币盲盒”(组织方提供),根据“货币盲盒”中的任务手册及相关材料,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其中“货币盲盒”分为有实物货币模型的和没有实物货币模型的2种。
有货币实物模型的探究步骤:
1、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古钱币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有古钱币展位的场馆进行实地探访,对“盲盒”提供的钱币的真实材质、形状、颜色、图形、文字、尺寸、重量、制造技术、所处年代等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和资料搜集。
2、学生在走访及全面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钱币实物模型进行上色,体验文物修复中的上色技术。
3、利用相机、摄像机或手机记录下学生的学习经历,制作一段关于货币探究的视频。
视频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学生利用上色的模型与实物照片配合介绍自己选中的货币知识+学生发挥创意与想象创作一段自己与选中货币之间的故事。
无货币实物模型的探究步骤:
学生按照“货币盲盒”中提供的说明及数据要求,利用3D打印机制作出货币模型实物,体验文物复仿制中的数字化制作技术。
其他步骤与有实物货币模型探究步骤一致。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探究任务书
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钱币三维数据
视频成果要求
视频要求
1、学生必须在片头、片尾出镜。
2、视频总长度应控制在6分钟以内。
3、视频分辨率为1920*1080,MP4格式,大小不超过500 MB,视频图像比例为16:9。
4、视频片头必须包括展品名称、学生所在学校、年级班级、姓名等关键字幕信息。
5、视频需要配有中文字幕,声音及画质清晰,无明显背景噪音,剪辑流畅,内容完整。
6、片尾字幕需标注制作人员。(视频拍摄及制作可以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帮助,需在片尾如实提供制作人员分工)
内容要求
1、能够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过程;有参与活动的感受表述;有对探究对象钱币的自主认知内容。视频内容积极健康,主题鲜明,内涵深刻,表现力丰富,感染力强,有创造性,有故事性,传递正能量,务必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和冒用他人作品,无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侵犯他人著作权、商标权、肖像权等),无不良风尚内容,并保证活动主办方合法拥有视频作品的正当使用权和最终解释权。
2、仪表要求
学生在视频中需穿着得体(建议穿着校服,佩戴红领巾),神情自然,仪表大方,富有朝气。口齿清晰,表达畅达,语调自然,逻辑清晰。
作品提交要求
1、所有参赛作品需填写《探究中国古钱币科普活动视频作品说明表》(附件2)
2、参与活动的学校需填写《探究中国古钱币科普活动学生报名汇总表》(附件1)
3、上述附件同视频作品一同提交
报送方式
请于5月25日前通过以下报送形式之一,提交作品,逾期不予受理。
1、电子邮件形式
需将对应的附件1、附件2和视频作品统一存放于一个文件夹中,文件夹以学校+作者姓名+作品题目命名,打包发送至邮箱dckjj2009@126.com。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附件1和附件2
2、光盘或U盘形式
统一刻于光盘或拷贝至U盘中,并送至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千福巷5号)二层科技教育办公室。
成果展示
学生成果作品将通过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宣传,根据疫情变化拟定开展线下成果交流展示会活动,具体形式以及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活动奖励
1、小学、初中分别设一、二、三等奖
2、教师设“优秀辅导教师奖”
未尽事宜 另行通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