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国近代史带来的启示有哪些

中国近代史带来的启示有哪些

中国近代史带来的启示有哪些考察中国近代化的演变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波澜壮阔,但却一波三折,举步维艰。中国的近代化固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就,但它遗留的经验教训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考察中国近代化的演变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波澜壮阔,但却一波三折,举步维艰。中国的近代化固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就,但它遗留的经验教训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并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启示。

妄自尊大的天朝上国思想成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加上相对封闭而又独特的经济地理位置,逐渐形成了“华夏中心”观念。在近代以前的中外交往中,中国一直奉行着“我族中心主义”,把自己视为“天朝”,世界的中心。一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就展现了优于周边外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先进性,他们往往以输出华夏文明为己任而很少考虑自己的不足,更没有想到向别人学习的问题,使得中国人缺少“变的理念”或“历史的进化观”。当面对西方思想观念、科技文化的传播和冲击时,他们食古不化、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致使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传播速度缓慢,使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受到重重阻力。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是反功利主义的,仅致力于人格的自我完善,重义而轻利,不屑于推动社会生产的进步和改善物质生活的追求,造成资本主义发展的后天不足。

衰败的清政府缺乏勇于变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后进国家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封闭保守,要实现近代化,促进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依赖国家政权的力量去推动。当时的中国作为落后国家,既没有成熟的社会条件,又缺乏有权威的中央政府对近代化的强有力领导和推动,因而中国的近代化发展缓慢。愚昧、落后、腐败的清政府把自已的统治地位和政权看得重于一切,他们担心近代化的发展会危及清政府的政权稳固,所以,他们没有推动中国近代化的热情,更没有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决心。

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严重干扰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国际上,资本主义列强自19世纪中叶起就把中国作为侵略扩张的主要对象,从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就陆续发动较大规模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是动荡、战乱、死亡、饥荒和瘟疫。列强迫使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攫取特权、战争赔款大量掠夺中国的财富,严重摧残了中国经济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国内,清朝统治者对被迫揭竿而起的人民起义残酷镇压,战祸连年,百姓苦不堪言,为求生存,或是流亡或是起而抗争。统治者镇压人民起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耗损和破坏是无法估量的。

人口过多,缺乏懂科学、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制约了近代化的进程。一方面,人口众多,负担过重,影响经济发展。道光初年,中国人口突破4亿,比欧洲人口总和还多一倍,比日本多12倍;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素质较低,直到1945年文盲人数仍占总人口的2/3以上,而数量不多的知识分子,又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和科举制度的束缚,热衷于八股,不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和传播,近代化运动缺乏必要的人才基础,缺少近代化运动的推动者和管理人才,使近代化进程受到影响。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进程及其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不断追溯和探究这份历史遗产会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历史启示。

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伴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任何国家的发展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其他国家的发展。因此,对和平国际环境的追求,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愿望和目标。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局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要尽可能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不仅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而且必须要有安定的国内环境。如果没有国内的社会稳定、团结一致,再好的发展规划和改革方案都将难以实现,一切无从谈起,而且还会削弱国力,危及国家安全。

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实现现代化的经验。对外开放,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文化,先进的管理经验,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取长补短,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

加快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使之保持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才能增强自已的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赶上先进国家发展的步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教育立国,优先发展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发展。中国要在21世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实现现代化,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就必须以教育为立国之本。这既是对一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反思,又是回应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因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上一篇: 从人类起源,到宇宙爆炸,一套给7-15岁孩子的“高颜值”科普书!
下一篇: 探索宇宙前,需要“对一下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