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和起点,要非常小心地保护。
当孩子问你问题时,爸爸妈妈一定要认真回答,然后试着把孩子的提问,当成一把为他开启新世界的钥匙。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一套书,一本讲“宇宙”,另一本讲“人类的演化”。 既是“科学”,也是关系着我们一生的哲学问题: “我从哪里来”。
其作者为了 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对宇宙科学的好奇心 ,不但设计了一场随心所欲跨时空的“ 穿越之旅 ”。
还“请”来 各个时代的科学家 ,像卡尔·萨根、伽利略、爱因斯坦、达尔文……让他们和孩子进行一对一的对话。
让孩子早早就接触“宇宙”与“人类演化”的概念, 帮助他们建立宏大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可贵。
《宇宙的征程》以小女孩艾娃寻找外公的故事为线索,她乘坐宇宙蛋从地球出发,穿梭在不同的时空之中,进行了一场宇宙冒险之旅。
首先登场的卡尔·萨根,会让孩子了解宇宙星系的相关知识,确认地球在整个宇宙中的坐标。
接下来,埃拉托色尼负责讲解地球的形状、测量法。
伽利略重点介绍了月球的相关知识,地球与月球的关系、月球的诞生、月球潮汐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宇宙的历史、重要科学家和他们的主要成就,还构建起基础的宇宙知识框架。
《人类的旅途》将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古人类学、考古学、现代生命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融于一次漫长的旅行中。
这是一本涵盖物种起源、人类演化、哲学启蒙与科技发展的大型少儿科普书。 我们将与达尔文一同乘坐贝格尔号船去探险,亲历物种灭绝与人类发展至今的艰辛历程。
相比《宇宙的征程》来说,《人类的旅途》更多地在讲述人文知识,人类语言的形成、早期人类的艺术创作、早期象形文字等等。
这两本书,在故事主线进展的同时,还有另一条辅线也在开展,那就是每页边上的知识模块,让孩子在阅读中积累很多干货。
↗《宇宙的征途》
↗《人类的旅途》
从两本书后都有“快速访问”页,相当于书的目录,能够帮孩子理清整书的内容结构,定位到想查找的内容。
《宇宙的征程》
《人类的旅途》
可以看出,这两本书从内容上来说,满满都是干货。
只要随手翻上几页,就可以发现这套书风格活泼,绝不是一般带有工具书属性的、略显枯燥的科普书。
一场脑洞大开的穿越之旅
关于宇宙历程与人类进化的知识盛宴
超丰富的知识,超有趣的故事
回溯宇宙诞生至今的历程
观察人类从远古走来的旅途
超权威的作者
物理学家讲宇宙史 考古学家讲人类史
《人类的旅途》《人类的征程》
全2册 精装
7-15岁阅读
原价258团购185元包邮
点击购买 参与团购
▼
下面来看看,为什么推荐大家入手:
NO.1
以冒险的故事和穿越的方式讲述
并与伟大的科学家一一对话
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给孩子穿越时空的探险之旅,与伟大科学家轮番对话。
孩子们都喜欢看故事,他们完全可以把《宇宙的征程》和《人类的旅途》当成探险故事来看。
在《宇宙的征程》里,女孩艾娃为了找到失踪的外公,坐进了外公的新发明“宇宙蛋”,据说,这个宇宙蛋能带她去“人类做梦都没有梦到过的地方”。
在太空中翱翔的“宇宙蛋”——《宇宙的征程》
而在《人类的旅途》里,主人公欧达尔德·卡沃内尔则是在一个寻常的夜晚,遇到了一只长着猴子脸的小怪物,然后被小怪物邀请和达尔文一起旅行。
和达尔文一起踏上探险之旅——《人类的旅程》
“人类做梦都没有梦到的地方”和“充满神秘气息的旅行”,都是孩子们以拒绝的情节。
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无数次的幻想,上天入地,随意在时空中穿梭,与我们喜欢的人物一起探险吗?
值得一提的是,在《宇宙的征程》中,科学家们并不是按照各自时代的现后顺序依次登场的。
这样“混乱”的登场顺序,和我们习惯的有很大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这是因为,所有这些人物都是为帮助孩子构建“宇宙知识”框架而服务的。
例如,牛顿、哈雷阐释了万有引力;
夫琅和费说明了恒星的爆炸和宇宙中各种元素的诞生;
爱因斯坦重点介绍了黑洞。
爱因斯坦邂逅—《宇宙的征程》
至于《人类的旅途》则重点展示人类的演化历程,作者在达尔文的带领下,前往了300万年前人类刚刚出现的时代,观察人类先祖的生活。
然后不断地在时间长河中穿梭,亲眼见证“生命的起源”“适者生存”“共生的力量”……目睹了“制造并使用工具”如何一次次迸发出社会大变革的力量。
你能在这张“工业革命”的图里,发现蒸汽机车的图纸吗?
NO.2
脑洞大开的情节
巧妙的互动设计
来讲晦涩难懂的科学常识
给孩子看的科普书,必须做到两点:
一是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给孩子讲科学知识;
二是确保自己讲的,孩子能懂。
《宇宙的征程》和《人类的旅途》都包含了很多“大人也未必知道”的知识,要让孩子专注地阅读并理解,不开些脑洞可不行。
比如,在讲金元素通过中子星的撞击产生时,《宇宙的征程》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捕蝶网,让它像捞鱼那样,将“撞”出来的金子捞住。
相信看过这个场面,孩子一定会牢牢记住“中子星撞击出了金子”。
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大人要短,所以有教育经验的人,在给孩子讲解问题时,特别注重设置互动环节。 把“宇宙”这样宏大的问题讲得生动易理解互动设计必不可少。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宇宙的征程》里,作者建议孩子用弹力网、台球和玻璃球,模拟一个黑洞。
也有些“互动”只能发生在想象中,比如“如何制作一个宇宙”。
如果说《宇宙的征程》侧重“理解”,那么《人类的旅途》注重的就是“体验”,它通过人物众多的热热闹闹的大图,让孩子感受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
你能说出下面这张图中的人物都来自哪里、哪个时期吗?
在书的结尾,作者特地设计了一个“人类群星谱”,不知道你的孩子看了它,会对里面的那个人物产生兴趣呢?
NO.3
精装大开本,封面和内页精美
图文结合,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宇宙的征程》里,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它的第一张跨页大图就藏着非常有趣的细节。
比如,墙上写着“卡尔·萨根”名字的贴画,卡尔·萨根曾经出过一本书,就叫《宇宙》; 还有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照片。
需要放大镜显示
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完全可以借机给孩子讲讲里面的典故。
主人公艾娃初见卡尔·萨根的图也很有趣,它展示了嬉皮士运动时美国大学校园里的样貌。
精装大开本(6开),在少儿科普类书籍中算是“大块头”了,因此,它能把很多盛大、壮阔的场景展示得更清晰,也更全面。
书的内页全部使用了157g太空梭哑粉纸,厚实耐磨,经得起孩子反复翻阅。
画面的颜色特别漂亮、柔和,虽然是科普书,却充满了艺术美感和浪漫情怀,每一页都可以当做一幅艺术画作来欣赏。
可以把手机横过来看——
NO.4
一套由真正的科学家创作的读本
向孩子传递出一个观念——敢于探索!
这套书的作者本身,就是人类考古学、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家,从根本上解决了 内容准确性,和表达生动 性兼顾的问题。
《人类的旅途》中的 殴达尔德·卡沃内尔 ,一直一身探险装。 他本人就是西班牙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古生物学家。
↗欧达尔德·卡沃内尔
《宇宙的征途》的作者 索尼娅·费尔南德斯-比达尔 ,毕业于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是一位物理学博士。
↗索尼娅·费尔南德斯-比达尔
她曾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等地工作或参与项目合作。
《宇宙的征程》的另一位作者弗兰塞斯克·米拉列斯,是西班牙传播领域的标志性人物,精通心理学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
↗弗兰塞斯克·米拉列斯
真正的科学家给孩子讲自己专业领域的科学,从根本上保证了内容的正确性。
而就这套书来说,最难能可贵的,还在于科学家作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向孩子传递出一个观念——要敢于探索!这正是这套书的精髓所在。
《人类的旅途》一开篇就援引了诗人纪德的一段话:
“如果没有勇气远离海岸线,长时期在海上孤寂地漂流,那么你永远不可能发现新大陆。 ”
《宇宙的征程》则通过一封发给主人公的信,传达了同样的观点:
“一定要享受旅行,并从每一段旅程中学习新的知识。 生命是一个奇迹,我们不能总是踮着脚,过得小心翼翼。 ”
《人类的旅途》《人类的征程》
全2册 精装
7-15岁阅读
原价258团购185元包邮
点击购买 参与团购
▼
书名:《人类的旅途》《宇宙的征程》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