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史三书》二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开讲#
今天我们来聊聊《治史三书》中严耕望先生,留给后人的原则性的基本方法。
在史学研究中,他提出了6点原则性的基本方法。
(一)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
首先关于专精和博通,他认为专不一定能精,能精则一定有相当的专,博不一定能通,能通就一定相当的博。
起初还被这一句话绕到了后面,仔细想想的确如此。
近代治学愈来愈走向专精之路,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专家,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在一方面有更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博通的重要性。
可是专精之前谁又不是在博通呢。
治史的博通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史学本身的博通,另一方面是指史学之外的博通,也就是指对于其他社会学科的了解。
书中说,博通本身的重要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讲。第一是消极的,可使你做专精的工作时不出大错,不闹笑话。其二就是积极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为史诗做解释。的确如此,我们研究史学,很多时候会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或者方法。
(二)断代研究,不要把时间限制得太短促
研究断代史,不能仅仅从朝代看去,朝代虽然更迭了,但是人类社会依然是联通的。
只有将一个朝代放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才能平等的看待每个朝代的重要性,理会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历程,探究到历史演进的规律。
如此不仅仅对研究这个朝代有益,对整个历史也是有帮助的。
所以严耕望先生就建议,我们不得以研究一个时代或说研究一个朝代,要对于上一个朝代有极深刻的认识,对于下一个朝代也要有相当的认识。所以研究一个时代或朝代,最少要懂三个时代或朝代,研究两个相连贯的朝代就得懂4个朝代,如此类推。
毕竟注意的时限越长,越能够得到史事的来龙去脉。
毕竟很多事物不是凭空突然出现的,只有深刻了解过去,才能明白这个时代或者朝代的产物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三)集中心力与时间做“面”的研究,不要做孤立“点”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要跟风抢进。
这里孤立“点”或与专精有所不同,原文中记“一般人研究史学都是找一个范围狭小的问题作研究,美其名曰仄而深的研究”这里或许可能是能专却不一定能精的意思。
严耕望先生说,我所谓的“面”的研究,就是研究问题,目标要大些,范围要广些,也就是大题目,里面包括许多小的问题。如此研究,似慢实快,能产生大而且精的成绩。
我想,太小难免有些自欺欺人,而且浪费精力。而研究面过于宽广,却难以有深刻的研究成果。
(四)要看书,不要只抱个题目去翻材料。
这一点的确本人也常常容易犯,每每需要写一些东西时,都是抱着题目去找材料,最后发现,耗费了不少心力,却收获有限,照这样的效率,实在是难以言说。
所以好好看书的确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初入门阶段时期,毕竟我们的相关知识积累本来就比较少。
大多数书记还是不遗漏的看,更好。
(五)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
这一点我觉得是相对比较困难的,毕竟很多时候我会本能的决定,历史本就是既定的事实,这么多年,就算还有什么,也都被翻来覆去的研究的差不多了,更何况,如此形成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谈何容易。
但是看了严耕望先生的解释,却有多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不过我所谓说人人所为说过的话,绝不是标新立异,务以形取胜,更非必欲推翻前人,别立新说……”
如此而来,似乎又令人茅塞顿开
(六)其他几点意见
1.慎作概括性的结论。
2.注意普通史事,既历史上一般现象,不要专注特殊现象。
3.概括叙述性证据与例证性证据。
4.注意时间性与空间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