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研究【摘要】文章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意义,回顾了我国名城保护的困境,强调名城申报对保护城市脉络,延续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各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要求进行了对比

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意义,回顾了我国名城保护的困境,强调名城申报对保护城市脉络,延续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各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要求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名城申报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遗存;保护

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分三批公布9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增补,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已达135个。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年修订版)的相关要求,全国范围内符合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条件的地级市已基本申报、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

1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意义

1.1保护和延续地方特色

城市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城市既是社会经济的文化景观,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犹如人的成长历程,在其诞生、发展和消亡中的各类文物遗存、历史建筑以其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成为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象征。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中的各类文化遗存及其周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威胁。大量有着悠久历史文化遗存的城市、街区、古镇、古村落、古建筑及遗址的部分甚至整体风貌遭受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对原有的城市遗存如果没有完整系统的方案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则城市的文化特色势必逐步消亡,部分城市中的遗存随着旧城改造将消失殆尽。因此,尽快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编制名城保护规划,以法律形式尽快确定城市中需要保护的遗存及其环境,规划好城市遗存未来的利用方式和方向,确保其原真性、完整性不受到破坏,其永续性得到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1.2展示城市软实力

1990年,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在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及同年在《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软实力》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核心理论是:靠自身吸引力而强于或优于对方。文化软实力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大多数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深厚,其历史建筑、文化遗址、遗存,亦或名人故居、重要历史遗迹等能充分代表地方特色,挖掘和展示其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对增强城市文化归属感、社会凝聚力、体现城市软实力意义重大。由《瞭望东方周刊》联合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发起,历时近半年,调查人数超120万人,涵盖了城市的社会和谐力、文化号召力、科技创新力、政府执政力、形象传播力、教育发展力等10项指标的“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调查评选中,除大连、东莞两个正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外,其余城市均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可见,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是城市软实力强大与否的重要标签。

1.3以保护促发展

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等遗产资源,可有效促进城市的永续发展,尤其在文化观光、旅游休闲、形象宣传、乡土情结的维系、文化身份的认同以及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等方面意义重大(图1)。世界上留存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往往是旅游业十分发达的地区,保护好各类文化遗产在提升地方经济方面发展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名城由文化遗产带动的文化创意、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实困境

虽然我国自1982年以来已有135处申报成功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名城保护方面的工作已有序展开,尤其是各个被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脉、古迹、遗迹等大多数已得到有效保护,但仍然有部分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名城保护重视不够,部分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遭到大拆大建、大搞房地产开发、拆真建假、部分历史街区被搬空,或长期闲置不管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2017年至2018年组织开展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对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力的城市提出了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否则将提请国务院撤销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部分已申报成功的历史文化名城尚且存在历史文化遗存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图2),那么对于市级以下,虽有大量遗存,但作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条件上又尚有欠缺的部分县城,在保护制度、保护规划和保护投入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延续城乡历史文脉,保护中华文化基因,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短板和现实困境。

3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条件要求

对于部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要求,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7年修订版)中(以下简称《保护条例》),提出了以下四点要求,分别是:①保存文物特别丰富;②历史建筑集中成片;③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④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同时要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严格来讲,部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在所具备的几点条件中,要求均较为模糊,没有对保存文物的丰富程度,历史建筑集中连片的规模做出明确的指标要求。因此,部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筛选具有较大的主观意志。同时,部级历史文化名城虽然将等级较高的,亟待保护的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确定,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大量的,保护等级稍低的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在县级层面,但却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由此笔者提出,是否在可以申报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外,申请省级层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对部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外的其他仍有大量文化遗产的城市进行有效的保护。

对于省级层面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其申报要求肯定是应该低于部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应如何确定呢?笔者随机抽取了四川、浙江和江苏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要求进行了比对,见表1。从表1可见,各省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要求基本与部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相同,主要侧重在以下三点:(1)城市历史渊源且文物保存丰富。(2)保存有部分传统城市风貌。(3)文物古迹分布在市区或郊区。以上三点要求比较抽象,各省的省级名城在省际的横向对比上可能出现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由于缺乏量化的申报标准,在省内也容易造成一窝蜂申请省级名城,反而不利于有效保护的局面出现。这其中江苏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要求稍显具体,如在年代上明确要求建城历史在明代或者明代以前,在街区上要求有一条以上古街且两侧古建筑物仍为原物,在文物古迹方面要求市区或近郊区的各级文保单位应超出10处以上。可以看出,江苏省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要求明显更为具体,申报城市在衡量自身条件的时候可以有比较明显的衡量标准。笔者认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应尽量统一全国标准,且应将指标量化,如限定城市建城年代;同时应明确传统风貌历史街区的规模,如街区个数不少于1个,街区总长度不少于300m,街区两侧传统风貌建筑应占临街建筑的90%以上等。

4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策略

为了最大限度保护现有遗存的价值,顺利实现地方政府成功申报名城的目标,笔者结合全程参与富顺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成功的经历,总结了部分可供业内人士分享的经验供借鉴。

4.1加强申报前期准备工作

城市政府对名城保护的态度是名城申报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名城申报前,应先期筹划旧城保护(或名城保护)的专门职能机构,并出台相关的旧城保护政策(或条例),明确旧城内针对不同历史地段建筑的保护与建设活动的管控措施,结合历史遗存和相关考证明确保护的历史城区范围,并研究历史城市形成的特点,对现状城市建设的影响和意义。初步划定1条以上的历史街区,大致明确保护的范围和规模,并挂牌公示。在确定历史街区的过程中,一定要现场走访,科学划定历史街区范围,并注意处理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如景区规划,棚改规划等。在划定的历史街区范围中,属文保单位、历史建筑或古树名木的,应一并挂牌保护。

4.2发挥地方历史专家的集体智囊作用

个人对地方历史的了解总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历史较为悠久的城市来说,要了解其方方面面,仅靠查阅历史资料既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获得完整可用的信息。因此,在名城申报中广邀地方历史专家,乡贤人士为名城申报出谋划策,发挥集体智慧力量至关重要。通过成立专家咨询小组,召开专家咨询会等形式,可以更加有效的收集名城申报相关资料,挖掘旧城保护价值,提炼出地方相关历史记载的精华。

4.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对接与沟通

自然资源部门、城乡建设部门和文化、文物保护部门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部门。虽然各县文物管理工作存在差别,但县级文物局一般均能掌握县域内文物点的分布和现状保护情况(主要依据“三普”数据)[3],尽快建立县域文物点基本情况一览表,为后期县域文物管理数据的建立做好基础数据储备。

4.4申报过程要有编制保护规划的系统思维

名城申报材料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应充分挖掘材料间的内在逻辑性,在材料整理中应为后期的名城保护规划打好基础,形成体系。(1)旧城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个体,其赖以生存的周边历史环境是旧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申报材料中应尽量由整体到局部,首先应反映旧城的历史区位,明确县域内各种遗存的分布及其周边人工或自然环境现状。(2)以旧城为重点,准确界定旧城历史城区范围,分析旧城历史格局,划定旧城风貌相对完好,特色突出的历史街区,并确定街区内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逐步建立中心城区遗存台账。(3)还要认真梳理旧城的景观山水环境和古树名木分布等反映旧城历史的非人工环境(图3)。(4)除不可移动文物外,还要尽可能收集县域内可移动的,能反映地区历史、文化的馆藏文物等。(5)非物质的无形的遗产同样重要,也是需要整理显示的内容。地区或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习惯,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该区域文化的原生状态。虽然在名城申报中,并未对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要求,但丰富详实的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和传承,与实物遗存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对扩大名城影响和提高申报成功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富顺的“才子文化”“盐文化”“豆花文化”等流传广泛,是富顺独有的地方文化和城市名片,且非遗文化与富顺文庙,各类牌坊间密切相关,是实物遗存的延续。

5结束语

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作为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及遗存的保护、彰显、发扬和传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得城市中的大量遗迹得以保存,有效控制了城市化进程对各类遗存的破坏。但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仅仅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遗存的“1.0”版本。申报成功后,如果各类遗存和环境保护得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否可以晋级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并未明确。同时,因保护需要的大量资金若主要由地方政府投入显然不具备可持续性,这也是大量遗存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均给名城保护的后时代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愈发受到各方关注的当下,对各类历史文化名城,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遗存保护力度,完善保护细则,增加保护投入,引导遗存保护和利用的发展模式,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哺育保护,通过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鼓励保护变为强制保护,并配套相应保护资金,对保护不力的原历史文化名城应敢于摘除称号,降低资金支持,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部分保护不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通报.建科(2019)35号[S].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

[3]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S].北京:国务院,2007.

[4]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富顺县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资料[R].2018.

作者:邹钟磊 单位: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 牛津大学博士后的研究领域和课题有哪些?
下一篇: 2018天津教师招聘初中历史重要考点:“新文化运动”练习题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