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预习】2023年新初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选择题专练附答案解析1.《宋史纪事本末》卷2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这段材料表明宋代()A.平定地方叛乱实现国家统一 B.开始在地方实行郡县制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D.郡守县令由地方来任免2.“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秦朝历史的“原始史料”是()A.《史记》 B.秦兵马俑 C.《资治通鉴》 D.《过秦论》3.秦朝时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刺史制 D.三省六部制4.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A.分封制的实行 B.县制的实行 C.郡县制的实行 D.行省制的实行5.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 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秦始皇(嬴政) B.晋武帝(司马炎) C.隋文帝(杨坚) D.元世祖(忽必烈)6.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浅议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者——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元朝行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浅谈李世民与贞观之治》7.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该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前4世纪 D.公元3世纪8.电影《英雄》中刺客对秦王说“剑”有19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有一种。秦统一后的这一做法()A.使楷书成为全国通用文字 B.对文化造成严重破坏C.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D.不利于不同地区人民的交流9.有人说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这一说法说明秦统一的主要原因是()A.嬴政自己高超的才能 B.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强大C.嬴政重视人才 D.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0.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对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一项是()A.皇帝制度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文字11.秦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A.世袭制 B.行省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1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强化对边疆地区管理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13.秦始皇为抵御匈奴,下令修建了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C.西起河套,东到辽东 D.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14.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公元前209年,邯郸人去集市买米,要用的货币是()A. B.C. D.15.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
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文字是()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16.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17.如图主要反映了()A.秦灭六国 B.秦朝统一文字C.战国时期多国文字并存 D.大篆是秦朝规定的文字18.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19.秦朝的疆域,正确的是()A.东到辽东,西到临洮 B.北到北海,南到南海C.北到长城,南到珠江 D.东至东海,西到陇西20.秦朝时期,对于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老大被征发去修万里长城 B.老二带着圆形方孔铜钱买东西C.老三在家用楷书写文章 D.老四因诽谤秦始皇被活埋2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完成统一大业的起止时间是()A.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30年至公元221年22.为改变“田畴异亩,车涂异轨”的情况,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法令23.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