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当代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新三反运动述评 王瑞芳 关于建国后至中共九大期间接班人问题的历史考察 刘志男 三支两军述论 邓礼峰 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多边外交 郑启荣

当代中国史研究

新三反运动述评 王瑞芳

关于建国后至中共九大期间"接班人"问题的历史考察 刘志男

"三支两军"述论 邓礼峰

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多边外交 郑启荣,孙洁琬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多党合作制度的卓越贡献 林祥庚

建国以来因私普通护照版本变化的回顾与思考 梁治寇

中国福利事业的发生与发展 张湛彬

《黄河边的中国》的启示 郭书田

一部全面深刻地反映中部农村情况的著作--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读后感 卢文

笔谈《黄河边的中国》 王立诚

重要的是学风 李成贵

忆关心留学生的一些往事 白小乐

与文物保护事业 曾自

邓小平理论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 刘正英

建国初期湖北个体手工业的恢复和合作化的初步发展 易新涛

60年代上半期安徽工业调整简述 沈葵

"全球史观"和当代中国史研究 于沛

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思考 邹兆辰

关于国史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关海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断想 侯且岸

国史研究应发扬探索和开拓的精神 陈其泰

关于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杨凤城

党史与国史:在怎样的意义上应有区别? 李向前

网络数字时代的历史研究 陈东林

试论的历史地位 辛逸

论开发建设攀枝花战略决策的形成 宁志一

改革后农村工业化对农户劳动力分配及收入变动影响之相关分析 杨德才

建国初期教会大学的历史考察 叶张瑜

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连载一) 戴超武

试论美国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评估与对策(1961-1964) 詹欣

新中国外交史若干史实考订(续) 宗道一

1956-1978年北京居民家庭的食品消费生活 张太原

河北农业合作化运动述评 刘洪升,胡克夫

经济思想与西部开发的几点思考 曹应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王世谊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黄宏,郭凤海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张忠江

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共产党 朱佳木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市场化有机耦合的历史分析 高伯文

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国民经济调整 王频

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 夏杏珍

冷战时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征与启示 周桂银

建国初期湖北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及成效 严雄飞

试论湖北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易新涛

解放后北京城市住宅的规划与建设 谭烈飞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评介 刁其武

民主法制: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机制--评《民主中国法制经济》 王玉芬

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及其对国史研究的重要启示 戴逸

、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李敦送,廖世江

当代中国国民素质发展态势与加入WTO后国民素质建构 单培勇

彭真与《二月提纲》 李淑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实践 李养第,韩英

建国初期城市居民委员会研究 陈辉,谢世诚

我国乡村居民居住方式的历史变迁 李永芳

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丁力

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与当代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 段强

跨世纪的强军战略——学习关于科技强军的论述 王真

科技强军推动军队质量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于化民

美国国会与美国政府对华决策(1949.1~1950.6) 徐红艳

美国对中国“”的反应(1966~1968) 唐小松

中国信息化理论研究回顾与述评 姜爱林

最大的国情与终极的关怀——《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评介 杨凤城,辛逸

我国现有各社会阶层不存在阶级对立 秋石

近20年来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研究述评 刘辉

2001年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 邵长兴

历史研究:从过程描述向理论描述的转化 于沛

中国口述史学现状 杨祥银

关于中国当代史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朱佳木

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传(1949~1976)》节选 《传》编写组

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张启华

奠定立国之本的思想理论基础 梁柱

胡乔木对和思想的评论 《胡乔木传》编写组

变动中的西方史学 于沛

中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以1954年宪法为例 刘国新

我国宪法内容历次变动的思路、重点、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李正华

中俄两国转型时期贫富分化问题比较研究--兼论中国渐进体制转型模式的合理性 关海庭

从农村合作化运动看国家构造中的集体及集体产权 刘金海

新中国图书出版的政府监管 刁其武

军队高干会和的"八月指示" 顾为铭

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历史考察 迟爱萍

王稼祥的党际外交思想述论 许凤林

领导上海解放之初的经济恢复工作 姚会元

中国现代经济史学会年会在青岛召开 徐建青

建国初期的社会变迁与党对思想文化的整合 王先俊

""运动悲剧命运探源 李付安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与中美关系 赵学功

肯尼迪政府的"限蒋出笼"政策(1961~1963) 唐小松

""时期人民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邓礼峰

论"九一三"事件后"学全国人民"活动 刘志青

乡村都市化与都市村民的宗族生活--广州城中三村研究 孙庆忠

集体化时期农村人口流动剖析--以赣闽粤边区为例 游海华

20世纪80年代的婚姻法律与婚姻家庭变迁 秦燕,李亚娟

党的绝对领导始终是我军不变的军魂--评《军魂论》 曾昭禹,毛广淞

国外邓小平研究综述 武市红

西方关于新中国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述评 肖南龙

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的贺信 刘云山

在国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陈奎元

在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 陈奎元

在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上的开幕词 朱佳木

"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学术总结 程中原

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在京举行

1948~1949年的苏中关系--苏联驻北平总领事的回顾 С·Л·齐赫文斯基

起步时的艰难探索 张启华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座谈会召开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王频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阐释 汪青松

1954年中印协定与中印边界争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回顾 康民军

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多边外交的初步尝试 宋晓芹

西方的当代中国研究 腓特烈·泰伟斯

关于当代中国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杨凤城,吴志军

试论建国初期河北省的禁烟禁毒斗争 董向前

建国后党和政府解决广东疍民问题述论 詹坚固

从建国后苏绣业的发展看手工业的政策和管理 叶继红

""理论和实践合法化之刍议 高正礼

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和层次提升问题 鲜静林,王杰,XIAN Jing-lin,WANG Jie

陈云与粮食统购统销 王瑞芳,WANG Rui-fang

建国初期究竟有几个大行政区 李格

陈云与20世纪60年代初的农业恢复 贾艳敏,JIA Yan-min

陈云与新中国的橡胶事业 韩洪洪,HAN Hong-hong

陈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刘仓,LIU Cang

建国初期陈云协调群众利益的理论与实践 占善钦,ZHAN Shan-qin

20世纪80年代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其效应 高伯文,GAO Bo-wen

有关开国大典的几条史实 李格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钟瑛,ZHONG Ying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研究 史春林,SHI Chun-lin

龚书铎教授谈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当代中国研究所

李文海教授谈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当代中国研究所

在领导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中给我们留下哪些遗产? 逄先知

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 瞿林东

与中国核外交战略的形成 潘敬国,张颖

中国战略核武器发展与美国早期ABM部署计划 张杨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1954年 刘国新

我国个体和私营经济法律地位的历史演变 冯辉,万其刚

我国的商品检验市场和检验事业 徐建青

常熟市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及相关问题辨析--以四个村为个案 郑有贵

从灾害经济学角度对“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考察 陈东林

对我国1959~1961年气候条件的分析与评估 张海东,张尚印,李庆祥

上一篇: 晶核coa新手攻略大全,萌新入门指南
下一篇: 国际眼看中共︱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历史进路与时代价值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