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人民法院执行情报分析师制度的路径探索

人民法院执行情报分析师制度的路径探索

人民法院执行情报分析师制度的路径探索如题

摘要:人民法院依托网络执行查控系统高效便捷地实施财产查控,但是,被执行人为逃避执行义务而转移、隐匿、变卖财产的现象依然存在。执行情报分析师制度,是人民法院立足司法实践探索,为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该制度以情报引领为价值理念、以职业规划为逻辑主线、以执行质效为目标归宿,通过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高端人才,提高执行精准度,实现执行智能化,降低涉诉信访率,增强司法公信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关键词:执行情报人才培养;切实解决执行难;情报分析师;竞争情报教育

[案例1]:被执行人覃某银行账户余额只有几十元、名下没车没房且一直自称无还款能力,广州互联网法院通过"E链云镜"智能执行分析系统,发现其近一年移动支付总支出近40万元,仅在某直播平台打赏主播达80余次,总额1万余元。该系统依托"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司法协助执行机制,分析评估被执行人移动支付信息、网络社交轨迹、信用等级评估等动态数据,输出可视化评估报告,匹配相应执行措施。最终,覃某主动履行17425元执行案款[1]。

[案例2]:C公司与J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执行案中,被执行人J公司对法院《送达网络询价报告告知书》不服,提出书面异议。法院举行听证并审查,认为财产基本信息错误,裁定《送达网络询价报告告知书》载明的T软件公司、D信息技术公司、G银行股份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作出的29份《网络询价报告》不得作为财产处置的参考价[2]。

[思考]:当前,被执行人逃避执行、抗拒执行仍是打通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突出问题,但法院执行失范也会对各方当事人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个人破产"制度的探索,对法院财产查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3]。从案例1、案例2看,法院在被执行人大数据分析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数据技术日益成为执行决策的核心要素,但对执行主体的"人"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法院要探索"情报引领执行"机制,推动"技术主导"向"人-技结合"转移,促进"数据"向"情报"转化。

1情报引领:制度设计的价值理念

错误执行会给社会带来"二次伤害",不仅会引起国家赔偿,甚至会构成刑事犯罪。法院应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坚持比例原则,推进"智慧执行",找准各方利益平衡点,实现执行体系和执行能力现代化。

"情报引领执行"是执行工作在管理科学、业务模式、协作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它强调重视情报分析以提高执行效能、汇集多源信息以发现财产线索、运用各种手段以精确控制风险,将情报视为影响执行决策与执行活动的关键变量、决定因素。执行情报分析师是负责收集与执行有关的各种证据、事实、谈话、记录等材料,将其整理成符合逻辑的信息,旨在发现可供执行财产、打击逃避执行行为、评估被执行财产价值、保护被执行人隐私,为执行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的专业职位。

"情报引领执行"实质上是"分析师引领执行"。执行情报分析师是融合"情报学"和"法学"于一体的应用型高端人才,是法院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的"耳目尖兵参谋"[4]。大数据时代,除了传统的隐蔽情报外,开源情报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开源情报地位不断上升[5]。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被执行人出行特征、社交媒体、银行交易、移动支付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得出分析结论,满足执行法官决策参考需求[6]。同时,加强对财产查控活动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审查[7]。可在程序上设置先后顺序,如通过查控系统"五查"、执行情报分析后未发现财产线索且当事人不能提供财产,再作出"终结本次执行"裁定[8]。

2职业规划:制度建设的逻辑主线

2.1执行情报分析师任职资格标准

明确任职资格条件并为其提供职业发展路径,是推动执行情报分析师职业化的逻辑起点。主要包括:

(1)能力素质:情报领域知识、计算机技能、沟通交流技巧、批判性思维、信息处理技巧、公正诚信等。

(2)教育与工作经验: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具有2年以上情报领域工作经历;专科以下学历具有5年以上情报领域工作经历。

(3)初任培训:熟悉执行情报分析流程、"情报引领执行"理念;理解情报相关法律法规、职业伦理规范;掌握情报信息处理、管理及保密技术;掌握情报研究方法、获取手段、制图技术、报告写作等。

(4)继续教育或高级培训:培训时长为每年至少12学时;培训方式为学历教育、培训班、在线学习、自学、研讨会及学术会议等;培训内容为情报分析方法技术、法律法规、执行情报监管;培训主体为具备相应资格的培训教员及专家;培训管理为学员考勤、测试及意见反馈等。

(5)认证标准:完成全部培训课程学习考核颁发证书;通过不同级别能力测验水平认证相应资格。

(6)职业网络:建立与其他情报专业机构、行业协会联系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7)领导能力:抗压能力、创新精神、团队意识、诚信品质等。

(8)职业发展:个人职业发展規划、单位考核晋升计划、终身学习机制。

2.2执行情报分析师适任能力水平

设定执行情报分析师适任能力标准,能为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国家人才教育培养提供重要依据。适任能力由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组成。通用能力包括:交流传播、协同合作、批判性思维、主动灵活、责任担当、组织管理等。专业能力包括:

(1)背景知识:根据工作职责和任务掌握相应领域,如金融证券、财务会计、房产交易等。

(2)地域知识:地理、资源、方言、人口、风土、宗教等。

(3)情报知识:情报理论、搜集、分析、报告、管理、保密等。

(4)法律知识:网络、情报、密码、数据安全及个人信息保护等。

(5)情报开发:通过数据库、互联网搜索、现场调查等获取情报并评估可靠性。

2.3执行情报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

执行情报分析师资格认证是对这一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设定的准入门槛,能证明申请者具备职业基本的学识、技能、素质要求。

认证机构标准包括遵循《国家情报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审查委员会、颁布职业伦理规范、发布保护隐私政策、建立申请认证机制等。

认证程序标准包括完整、准确、真实的认证申请;具备最低年限从业经验及教育背景;通过考试考核;具备专业协会或组织会员资格;完成最低学时的教育或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初、中、高三级,不同级别能力素质认证标准各有侧重。认证程序由资格审查、课程培训、水平考试三个环节构成。

认证技能主要包括刑事侦查、犯罪学等知识;数据清洗、解析与关联、元数据评估;时间序列、频率、中位数法分析;计量尺度、频数分布、标准差统计;地图投影、坐标系统、空间数据模型分析;搜索引擎、局域网、超链接、区块链技术;定性研究方法、信息源评估等。

2.4执行情报分析师教育培训要求

建立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是激发执行情报分析师职业荣誉感,培养终身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

(1)初级情报分析师技能定位:熟悉情报分析流程;能够制定搜集和分析计划;熟练运用大数据信息分析;熟练使用可视化软件;掌握各类分析技巧;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保持与同行及其他机构联系;评估信息可靠性及有效性;提出建议、得出结论、撰写报告、发现不足等。

(2)中级情报分析师技能定位:落实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执行情报保密审查;独立提出假设并得出结论;评估鉴别真伪信息源;共享执行情报;确定情报管理等级和限制范围;具备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等。

(3)高级情报分析师技能定位:明确本职工作的角色及使命;评估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制定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规范;领导管理情报分析项目;成为情报领域某个方面专家;理解情报影响司法实践的原理;提供教育、培训及指导服务等。

2.5执行情报分析师薪酬绩效考核

建立弹性制、激励制的薪酬绩效评估机制是提高执行情报分析师生产效率、工作质量、职业能力的核心原则。薪酬主要有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岗位津贴及休假计划等组成。充分利用绩效考核杠杆,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工资增减、奖惩、晋升或降级,树立"重实绩"绩效考核导向,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适当引入市场化工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情报机构获得情报分析服务。

绩效考核包括计划和设定预期、提供持续反馈意见、编制绩效评估档案三个阶段。

(1)计划和设定预期:提供与工作强度、职业等级相适应的绩效目标;以书面形式报送审核;绩效目标保持与其他情报机构和国家情报战略目标一致;以具体任务中生产的报告为绩效目标重点;明确评级标准"卓越、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合格"五个级别等。

(2)提供持续反馈意见:管理者及时反馈绩效结果,分析师接受并改进工作。绩效评估包括临时评估、中期审查、解决表现不良问题等三个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绩效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不合格两个等级,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

(3)编制绩效评估档案:建立分析师改进工作书面报告机制;绩效考核重点是促成达到绩效目标;管理者提供绩效考核书面说明,对不合格者单独说明;考核结束后公布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另外,建立申诉、重新考核的监督机制。对考核结果不服,可按程序提出申诉,绩效管理部门必须书面答复。

3执行质效:制度发展的目标归宿

3.1执行情报分析流程规范标准

执行情报分析流程旨在将情报分析师作用贯穿整个执行过程。

(1)计划与指导:理解任务目标、概念定义、工作要求、工具方法,制定调查计划,包括潜在信息源、时间进度、具体步骤;参与指导,以需求为导向确定调查重点和计划。

(2)收集与跟进:评估和监测信息收集进展,拓宽信息渠道;评估已获取信息价值,适时开展信息交换,充分发挥情报价值;向前端收集者反馈意见建议;保护公民隐私权、个人信息安全。

(3)信息评估:评估信息可信度,包括可靠性、有效性及关联性。可靠性分为4个等级,即绝对可靠、相对可靠、相对不可靠、无法判断;有效性分为4个等级,即绝对真实、相对真实、相对不真实、无法判断。

(4)信息整理:对收集到的原始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存储等;将信息按照统一标准、清晰逻辑整理。

(5)分析与成果:运用计算机可视化分析工具,包括数据库软件、绘图软件、电子表格、可视化软件、文本数据挖掘软件等。分析成果提供多种备选方案,通过竞争性假设分析得出最可能的假设。

(6)情报传递:制定传递计划,注明安全等级,共享情报结果。

3.2执行情报分析技能工具运用

分析方法、工具、技能是分析师运用结构化分析技术的重要内容。

(1)思维逻辑:批判性思维,对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能的缺陷保持警惕,并严格管理的思维方式;[9]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类比推理及似真推理;[10]归谬方法,找到不符合形式逻辑或非形式逻辑谬误。

(2)数据分析:行为分析,逃避执行相对稳定手段,乘坐交通工具和出入境次数及规律;特征分析,基于过去行为特征,发现其可能准备、正在或已经实施逃避执行活动;黑市分析,调查某一特定商品或服务非法交易市场活跃程度;财务分析,审查银行记录、财务档案、资金来源及用途等;

(3)风险评估:评估执行活动可能对潜在受害者、公众、社区造成的损害。

(4)软件工具:数据处理与演示型软件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图像处理、排版、流程图等。数据存储与统计分析型软件包括关联数据库、地理绘图信息系统、公共信息数据库、数据分析软件、消费记录分析软件、数据挖掘软件。案件调查管理型软件用于财产查控、跟踪、指挥及支持执行决策活动。

3.3执行情报分析报告质量控制

情报分析报告总体要求是客观性、准确性、独立性。质量要求包括:

(1)原始数据准确:建立原始数据核实、追溯、倒查机制。

(2)分析过程科学:所有判断依据证据且符合逻辑;最大限度提出可能的假设。

(3)克服主观偏见:注重正反两方面观点,避免先入为主;根据新证据及时修正原来观点。

(4)传递发布及时:了解执行活动时间安排、情报需求等。

(5)保持报告独立:不受特定偏好、观点影响。满足任务需求、信息表达全面、事实证据充分、分析过程严谨、存疑问题注明。

(6)外在形式规范:报告条理清晰、言简意赅、事实客观、论证严密。

(7)报告责任监管:分析师对自己情报报告负责;同行审查评估;建立专门情报报告监管机制。同时,加强对情报失误的研究,包括素材缺失、对手欺骗、突袭、时效性压力、思维模式、决策机制、任职偏差等,对提高情报质量有借鉴意义[11]。

4结语

"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是作出"终结本次执行"裁定的前提,但实践中法院对执行措施穷尽标准的把握不一。

为解决查人找物难题,法院探索形成"网络查控"、"执行协作联动"、"执行悬赏保险"、"履行能力大数据分析"等机制。执行情报分析师制度是法院立足实践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探索"人-技结合"执行模式的有益尝试。

情报信息的精确度是情报分析专家追求的目标,但也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信息预测。如果为了追求精确度而过分的剥离冗余信息,则可能损害信息的本身价值[12]。法院要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政策标准的逐层细化、相互援引,推动形成政策体系的"套娃模式",推动执行情报分析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13]。法院通过机制创新实现执行体系和执行能力现代化,既兑现申请人合法权益,又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的影响,实现"执行双赢"。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光荣榜丨探索外军科技前沿,聚力情报研究创新——记310所先进班组一室前沿创新组
下一篇: NASA 发布首部交互图像小说,和机器人、宇航服、月球前哨面对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