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编辑眼中的历史小说家李克定及其《晚清风云录》|| 编辑部的故事

编辑眼中的历史小说家李克定及其《晚清风云录》|| 编辑部的故事

编辑眼中的历史小说家李克定及其《晚清风云录》|| 编辑部的故事历史小说家、《晚清风云录》作者李克定 进得院来,只见一栋平平常常的二层小楼院内,东南角有一株遒劲的蜡梅树,鹅黄的蜡梅开得正艳。

犹记得初次拜访李克定,是春节前夕,远远地看到白河岸边伫立着一位老人,清矍俊雅,一头白发像一团白色的火焰,耀眼地燃烧。

历史研究编辑部主任_历史研究编辑部_历史研究编辑部成员

历史小说家、《晚清风云录》作者 李克定

进得院来,只见一栋平平常常的二层小楼院内,东南角有一株遒劲的蜡梅树,鹅黄的蜡梅开得正艳。楼上一百平方米的一个大通间,中间放了一张硕大无比的乒乓球台,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资料——都是这十几年他收集的各类文史资料,一望而知其勤恳靠谱。

历史小说家首先须是一个文史专家。李克定就是这样,苦修内功,淡泊名利,诚恳质朴,谦和谦虚。他早年从事曲剧的创作与整理,曾有机会去省城某文学杂志任编辑,为了创作宁愿隐居南阳读书、写作。二十年来,他深居简出,躲在楼上与满室清史做伴,将那段历史研究得透透彻彻,先后写出了《洋务运动》《晚清风云录》(三卷)等长篇巨著,令人刮目。

李克定的志向是进入历史现场。一百年沧海已然变成桑田,当年的历史现场如何进入?这需要非同一般的功力。首先,吃透所有的史料:官史,当事人日记、书信,奏疏……在故纸堆里拼接、还原历史的原貌;其次,要能够透过表层,在纷繁的细节记载中梳理历史的逻辑;看透千头万绪事件背后的逻辑,看透人物复杂行为背后的人性。历史走到近代,按照李鸿章的说法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万千矛盾一旦爆发,情势霎时间江河日下。惊涛骇浪,令人瞠目结舌。作家李克定却有本事用如椽巨笔,稳稳驾驭。

历史研究编辑部主任_历史研究编辑部_历史研究编辑部成员

《晚清风云录》系列第一卷:《戊戌变法》

1898年至1900年这三年间,一个古老帝国在重创之下分崩离析,摇摇欲坠、勉力支撑的帝国漏洞百出,终于在八国联军入京之时酿成悲剧。这三年间,戊戌百日维新如彗星一闪而过,天地复又玄黄,政治派别纷争,张之洞等人联合东南自保。义和团运动遍及北方,成为民众绝望中的呐喊;西方在华势力的利益争夺又给帝国沉重的一击。精英分子看到了远方闪耀着的文明之光,康梁等人以为振臂高呼就可以挽救危亡。号称国家重器的官员宁可亡国也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利益。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互相牵掣,终使那点亮光消失于茫茫黑夜、惊涛骇浪之中。这种顽固的惯性力量,慈禧太后都扳不动,何况光绪——一个有着满腔抱负,却没有成熟政治手腕的年轻皇帝,当年他才二十八岁。

小说原味呈现1898至1900年历时三年的沧桑巨变,再现了国家重臣、精英分子艰难补天却又捉襟见肘的窘迫,深度触摸民族在内忧外患中力求自救的刮骨之痛。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写出历史人物的心理——许多历史小说是不写人物心理的,或者说是假装写人物心理,是作家赋予人物的心理。但是李克定做到了,他写出了人物各自的处境,抱负,信仰,命运轨迹,及其行为逻辑。你会感觉到他们真实得如同身边的人。你能触碰到人性的本质,这本质古今一同。在小说中,李克定既设身处地体验晚清政治旋涡中的惊涛骇浪,又有足够的现代视野,去审视千年专制体系下官僚机器的运转;既有东方的悲悯之心,体恤新旧嬗变中的惶惑与奔突,又能像外科医生一样精准犀利,直刺痛点,刀刀见血。

《晚清风云录》系列第一卷《戊戌变法》推出后,行者先生称赞这部历史小说:“亦以历史真实为准绳,不夸饰,不美化,不随意杜撰,目的是切中肯綮,准确描画出人物的精神成色——这就使书中的主要人物大多呈多面性,或曰立体状,而非纯粹的完人或恶人。”行者认为,此书老成持重,作者多写坚硬的事实如上奏、廷议、召对,以及大臣们对皇帝旨意的阳奉阴违、潦草应付,保守派对康党的攻击、诬陷、下三烂式的人身袭扰。这是一种笨拙的不讨巧的写法,但它直抵事物根本,鞭辟入里,反令读者唏嘘,甚或拍案而起。第二卷《帝国裂变》也已推出,其在艺术上愈发精湛,炉火纯青。

历史研究编辑部主任_历史研究编辑部成员_历史研究编辑部

《晚清风云录》系列第二卷:《帝国裂变》

融汇了大智慧的历史小说就是这样,通透、豁达,悲悯,就像冬日阳光下落尽叶子的树,枝条纵横交错,筋骨分明,坦然地苍凉,呈现出历史的筋骨,瘦硬而柔韧。

寂寂文坛二十年的李克定,远离喧嚣,长伴孤灯,其实唯有这样才能进入历史深处。唯有这样的沉潜者才能捞到海底的真珠。

注:本文作者王淑贵,系河南文艺出版社历史文化编辑部编辑,副编审。责编有《晚清风云录》《岳飞十讲》《懿统三国》等图书。

上一篇: 汤因比:城市与未来人类的生活
下一篇: 【Midjourney教程】设计麻瓜也能15分钟一篇小漫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