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历史研究所

历史研究所

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本所概况: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其前身是1956年设立的省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

历史研究

本所概况: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其前身是1956年设立的省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后历经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至1983年4月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成立时更为现名。首任所长王鹤鸣,副所长徐川一;第二任所长朱玉龙,副所长张南、翁飞;第三任所长宋霖,副所长施立业;第四任所长施立业,副所长陈立柱;第五任所长陈立柱,副所长方英;现任所长汪谦干,副所长郝红暖。2006年起人物研究所并入历史研究所。研究所下设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个研究室,以及“李鸿章与淮系集团研究中心”、 “北洋皖系研究中心”、 “家族史研究中心”、“淮河文化研究中心”、“桐城派与区域文化研究中心”。

本所同仁:至2019年1月,全所共有成员13人,其中科研人员11人、所务秘书1人、杂志编务1人。在职科研人员职称结构: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3人;学历结构:博士5人(博士后1人)、硕士4人;年龄结构:1960年代4人、70年代4人、80年代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人才2人。根据分工安排,所内有5人兼职负责《安徽史学》的编辑、编务工作。

研究方向: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主方向为安徽地方史、中国史,现时的研究重点包括桐城派与区域文化研究、淮河流域历史地理与社会经济研究、徽学研究、淮系集团研究、北洋皖系研究、新四军研究、安徽著名历史人物与家族研究等。目前正在推进院重点学科“安徽社会经济文化史”的研究工作。应用对策研究方面,结合本所研究特色,为安徽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与决策咨询提供服务。

研究成果:自1983年以来,出版学术著作70余部,包括安徽历史系列专著《安徽近代史》、《安徽现代史》、《安徽近代经济轨迹》、《简明安徽通史》、《捻军调查与研究》、《太平天国安徽史稿》、《青年王稼祥》、《安徽通史》(承担4卷)、《安徽历史名人词典》、《皖江开发史》、《安徽省志•社会科学志》、《安徽省志•乡镇企业志》、《秦汉货币史论》、《淮系人物列传》、《胡适思想与现代中国》、《五代十国方镇年表》、《姚莹年谱》、《段祺瑞年谱》、《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合肥通史》(承担3卷)、《陈抟》、《安徽江淮地区商周青铜器》、《皖南商周青铜器研究》、《安徽地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桐城派名家文集•姚莹集》、《河北地区慈善组织的发展及其空间运作(1644—1937)》、《清代桐城派文人治生研究》、《李世民传》、《宋代地方势力与基层社会秩序研究》、《温州沿海平原的变迁与水利建设》等;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光明日报》、《史学理论研究》、《史学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民国档案》、《中国农史》、《文献》、《学术月刊》、《史学月刊》、《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理论动态》、《安徽史学》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共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若干项。

研究课题:历史所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淮系集团与近代中国”、“新编《李鸿章全集》整理”、“李葆华传”、“安徽地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明清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研究”、“皖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价值”、“桐城派名家文集汇刊”、 “安徽近代著名家族研究”、“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 “安徽地区城镇历史发展变迁研究”、“先秦宋国史研究”、“桐城派与桐城历史文化研究”、“《安徽通史》研究”、“《合肥通史》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献整理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部委委托课题、省领导圈定课题、各级地方政府委托课题等科研项目百余项。目前在研的项目主要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明清徽州基层社会管理研究”、“新四军与外界关系研究”、“胡适中文书信再整理与研究”、“10—19世纪浙南滨海平原的水利建设与环境变迁研究”、“桐城派稀见文献整理与研究”、“抗战时期民国政府对沦陷区教育应变研究”,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安徽文明史研究”,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安徽著名家族研究”,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明清桐城望族方氏研究”、“明清旅外徽州藏书家书籍活动研究”、“西周时期皖境国族考疑”等。

所长:汪谦干 电话:63437891

副所长:郝红暖 电话:6343836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

邮政编码:230051

办公时间:8:00-11:30,14:30-17:30(节假日除外)

上一篇: 植物考古学简史
下一篇: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