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4日消息(记者周尧 冯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20“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九大领域的50位获奖人获奖。
2020年“科学探索奖”评选结果体现出极高的“含金量”。50名获奖人中的48人拥有教授或同级职称,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今年的“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最终50位获奖人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其中女性5位,35岁及以下获奖人6位,最年轻的获奖者仅30岁。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李婧就是女性获奖者之一,她的研究方向是太赫兹探测、超导电子学和射电天文。她介绍说:“我们探测器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灵敏度,是一个基于高能隙氮化铌材料的灵敏度比较高的叫SIS隧道结混频器的一项工作。拍到去年黑洞照片的技术就是我工作中提到的SIS探测技术。所以如果SIS的重要性就是技术的重要性,我想,用这个黑洞照片就足以说明它是多么重要了。”
李婧成功研制了灵敏度突破五倍量子极限的0.5太赫兹氮化铌高能隙超导SIS混频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该类超导混频器的天文观测,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究竟什么是SIS技术?这项技术为天文领域的观测和人类探索宇宙空间提供了哪些更多的可能性呢?
李婧说:“传统的SIS是要在绝对温度以上4.2K,我的工作的突破是使传统SIS技术可以工作在绝对温度以上8—10k,温度提高了好几度。这样几度温度的提高对于空间来说,就降低了对制冷技术的要求。我这个突破使得空间应用的难度降低了,这样空间应用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李婧说,这项技术未来将应用于我国正在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当中,为我国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探索提供更清晰的拍照技术。同时,李婧说,现在已经有团队与他们沟通,希望加入黑洞拍摄的国际网络,为更多的宇宙空间拍下更清晰、准确的空间照片。
“中国空间站上有一个实验舱,实验舱里面有一个模块叫做太赫兹高灵敏度探测模块,是我们现在正在研制的,已经到了一个比较中期的阶段。目前我们预计可能会在2023年或者2024年去实现它的发射,到那时候我们这个技术就真的实实在在可以用在空间站上了。”李婧说。
“科学探索奖”致力于关注年轻学者、关注基础学科,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挣脱现实生活的“引力”,鼓励更多“从0到1”的探索。
今年,在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超过800名“两院院士”参与其中。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13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和100多位发达国家的院士参与,充分体现了科学界前辈帮助青年人的殷殷之心。
在生命科学领域,从事“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研究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黄志伟也是获奖人之一。他和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免疫和神经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天然免疫系统激活的新基因及其信号通路。黄志伟解释说,简而言之,就是我们体内的卫士T细胞如何能够在人体受到病毒入侵的时候快速有效地作出反应,进行自体免疫修复。
“其实新冠病毒或者其他的病毒感染了以后,都需要通过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来把病毒识别出来,把病毒消灭掉。实际上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来认识究竟我们的适应性免疫系统是怎么工作的,T细胞怎么来识别这些病毒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能够分清敌我。”他说。
黄志伟说,好的T细胞是“是非分明”的T细胞。那么,T细胞又是如何判断“敌我”的?它们自身是如何传递信号的?又有哪些工作规律呢?
“T细胞受体叫TCR,它是在细胞膜上的。它在膜上有一部分,在膜里有一部分,然后在胞内又有一部分,三个部分。它外面的部分就是识别肿瘤细胞,识别病毒感染的细胞,把这个信号识别好以后,通过它膜上的部分,再传递到T细胞胞内,然后激活整个T细胞的免疫反应。”黄志伟说。
T细胞是黄志伟团队的研究对象之一。我们知道,T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它属于白细胞的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的CART技术,就是通过比较先进的基因改造技术,能够使T细胞得以激活,激活的T细胞具有对抗肿瘤组织的作用。黄志伟介绍,团队的研究成果有望在五年之内得出结论,未来也将在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黄志伟说:“对现在比如做这种CART肿瘤的治疗,我们怎么来设计CAR,会有一些指导性的意义,包括我们对其他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对我们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会有一些启示。”
2020“科学探索奖”在评选过程中重点关注四个因素:独立性、创造性、变革性和可行性。相比起过往的研究成就和学术地位,评审委员会更看重申报人本人及其研究方向的未来潜力,鼓励自由探索。今年刚满41周岁的黄志伟教授出生于江苏,先后就读于兰州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哈佛大学,如今扎根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潜心研究。他说,作为青年学者,要甘于坐“冷板凳”。
“我想,年轻人要能够静下心来坐‘冷板凳’。其实我以前读书的时候,也听了一个前辈说,将来回国未必一定要到北京、上海,他说,‘你要是能够建立一个学科,建立一个方向,进入实验室,能够带领周围的人做起来,把学科方向做好,这种意义对你个人而言、对国家而言,都会更大。’”黄志伟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