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基本维度与认知.docx 10页

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基本维度与认知.docx 10页

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基本维度与认知.docx 10页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基本维度与认知.docx,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基本维度与认知 摘要: 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目的在于找到政府实现公共价值的有效路径?

公共管理中公共价值的基本维度与认知摘要: 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目的在于找到政府实现公共价值的有效路径? 公共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多维度的价值体系? 包括工具维度、 政治维度、 理性维度和空间维度? 基于政治平衡的价值观? 公共价值是公共理性的结果? 也是现代政府公共行政的依归? 一个新的认识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新的公共空间生成? 公共价值的属性判断? 一定意义上需要依托政府力量才能完成? 因此? 当代公共管理就是在公共价值新的建构中发现政府与公共价值相互依托的逻辑关系? 从而提升人们对政府及公共价值新的认识? 促进公共治理向新的高度迈进?关键词: 公共价值? 政治属性? 公共理性? 网络公共领域? 逻辑生成当今世界各国? 政府依然是公共治理的核心? 无论东西方国家有多少可圈可点的治理方式?一个基本的事实是除政府之外? 公民社会、 私营部门都无法通过公共利益满足来实现 “ 善” 的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是多维度和发展变化的?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在不同的空间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本质内涵? 直接影响着各个国家公共治理的效果? 因此? 认识其发展变化的空间维度? 寻找其变化逻辑? 是提高政府治理水平的根本?一、 公共价值工具维度: 非中立与基于政府存在的逻辑诉求MEC 分析法早在 1963 年由奈威尔和西蒙两位学者提出?[1] 之后?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 营销领域? 人们也一直试图建构 “ 手段—目的” 新的关系? 并从内在层次上分析目的的价值本意? 一个公认的结论是目的就是价值? 即通过一定的手段最终达到价值的实现与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一定的目的是相同的? 上一个目的 ( 价值) 总是实现下一个目的 ( 价值) 的手段?用 MEC 分析法看待公共价值? 它本质上也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即公共价值就是公共目的?也是一种公共认同? 公共价值具有治理的工具性? 也具有治理的目的性? 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工具? 以公共价值的工具性、 目的性为出发点? 实现对国家的整体治理? 因此? 一定意义上?公共价值是服务于政府治理需要的?公共价值是公共领域共有的集体意识? 也是一种共同价值? 其本质是指在公共领域多元的价5值体系中? 对公共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价值共识体? 传统公共价值在管理主义思潮影响下? 以效率为核心? 似乎始终在寻找一条中立的路线———包括威尔逊、 古德诺、 古立克和怀特等倡导者的观点?[2] 及至新公共行政运动后? 立宪主义思想兴起? 公共价值发生转向? 并且扩大为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新的价值体系? 在扩大化的价值认同中? 由于对民主、 公平等内涵的不同理解? 在国家之间? 基于政治的需要? 我们发现公共价值非中立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进入 21 世纪? 特别是当下全球治理体系中? 随着国家主义抬头? 全球化风险加剧? 经济摩擦与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公共价值的国家主义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非中立的富有政治意义的价值体系构建与国家政治的联系愈发紧密? 这是公共价值的困境? 也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个缘由?由于公共领域比社会领域更宽泛? 因此? 公共价值是高于社会价值的社会存在? 并对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发展起着引领作用? 政府是公共领域秩序建构的核心力量? 政府推动公共价值形成也成为一个必然的逻辑? 对此? 马克莫尔认为? 政府的任务一方面在于确保政府组织的延续? 同时作为创建者? 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对公共价值的理解? 转变组织职能和行为? 并且创造新的价值? 政府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创造公共价值?[3]56 显然? 创造和维护公共价值是政府使命? 也是政府责任?由于公民的分散、 利益的多元诉求以及个体行动的差异性? 因此? 维护和保持公共价值的统一完整并不能靠公民个体实现? 世界各国政府具有管理意义与国家结构形式意义上的差异性? 但在促进公共价值形成过程中并无差异? 洛克认为? 一切政府的目的是为人民提供福利? 并主张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 并且保障人民拥有生命、 自由和财产权利时? 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君主的最高权力必须有利于公益?[4]89 公共价值体现了公民的诉求? 因为公民的 “ 同意” 与委托? 政府自然获得了实现公共价值的正当性? 政府在维护和保持公共价值一贯性的过程中? 能够超越公民个体行为? 把个人利益上升为集体共识? 并使自身价值与公共价值等同? 因此? 维护和保持公共价值也就等同于维护政府自身的价值? 而政府作为公共部门也只有在这一价值的维护中才能发现自我存在的证据? 由此观之? 公共部门价值就是公共价值?那么? 公共价值的逻辑是什么? 管理主义认为效率是价值? 立宪主义把实现某一种价值看作一种责任? 比如民主与公正等? 但从行政国家角度看? 效率只对政府部门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效率能够解决公共部门因机构庞大和财政困难而造成的生存危机问题? 公共部门虽然有自身利益? 即公共部门的自利性? 但公共部门首先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5] 公共利益是公共价值存在的基础? 没有公共利益的需要? 就没有公共价值的意义? 因此? 公共部门是以公共利益维护的公共行动来维护和保持公共价值的一致性的?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排除了私营部门和公民个人两个主体? 一个原因在于私营部门的逐利本性使它不可能在公共价值的维持与保护中从公共利益出发? 它们总是想方设法从公共利益中获取个体利益? 并使利润最大化? 同时? 基于维护成本的考虑? 私营部门也不可能投入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从事这一工作? 公民个人的缺陷在于个人力量的单薄? 从维持和保护公共价值的需要出发? 公民个人很难自主自愿形成长久的以公共价值维护为目的群体? 恰如洛克认为的那样? “ 没有一部人们制定的、 稳定的、 人所共知的法律? 因而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是非标准? 没有一个共同的尺度来判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冲突没有一个人人皆知的、 公正的、 有权根据成文法裁决一切纠纷的仲裁人缺乏权力来支持正确的判决? 以使它得到执行? 凡是受到非法伤害的人? 只要自己有能力? 就会使用武力去抚平受到的伤害?” [4]367 也因此? 个体差异与行动的自主性使得公民个体为实现公共价值所做的集体行动很难达成一致? 各种各样的努力经常会付诸东流?或者收效甚微?从狭义角度理解? 公共部门仅仅指政府? 即政府是实质意义上的公共价值的维持者和保护者? 对此? 洛克认为立法权不但是最高权力? 而且一经社会授予? 则神圣不可改变? 如果没有社6会的同意或授权? 任何人都无权为社会制定法律? 自然状态的缺陷只有通过有限政府来克服? 同时? 当政府权力越过公共利益的范围或者统治者企图滥用公共权力为个人谋求私利时? “ 人民就是仲裁人” ?[4] 显然? 政府维持和保护公共价值是一种尊重公民意愿的事情? 并且始终保持与公民之间良性的互动?对政府与公共价值这一内在关系的认识是逻辑的必然? 也是我们进一步理解政府行政行为的起点———即政府始终以自身行为为实现公共价值不懈努力? 并保证公共价值追求与公民诉求之间的一致?二、 公共价值的政治维度: 政治使命与政治属性任何区域的公共管理都不能脱离具体的国家而存在? 国家意志同时也是公共管理必须遵循的政治使命? 因此? 公共价值本质上是一种政治价值? 服务于公共管理? 也服务于基于国家意志的政治意识? 因而具有清晰的政治使命与政治属性?管理主义看重政府的工具性? 但同时也强调政治与行政的不可分割? 虽然威尔逊认为 “ 行政管理不是政治问题” ? “ 政治为行政管理确定任务? 但政治无需自找麻烦去操纵行政管理机构?” [6] 但其本质强调的是 “ 认识” 上的 “ 二分” ? 并不是分割 “ 政治” 与 “ 行政” 二者之间的关系? 即一切行政活动都是被政治 “ 确定任务” 后的行动? 如果把伍德罗威尔逊 “ 政治———行政” 二分思想看作公共行政的起点? 那么? 公共行政从那一刻开始就认识到这种二分的目的在于改变政府自身效率低下问题? 同时? 倡导在公共领域建立以效率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并实现政府公共行政政治效用的最大化? 威尔逊之后? 在一个漫长的时期? 公共行政的效率价值掩盖了政府真正的政治本质? 使得政府陷入狭隘的工具主义巢穴? 甚至沦为机械化治理社会之手———各国政府基于政治的、 经济的、 社会的、 文化的各种努力都在建构公共价值的效率体系? 并为此也要求政府自身打造以效率为核心的运行机制? 然而? 在效率主义影响下? 公共领域的价值风险问题日益突出? 人们发现? 效率只能解决生产问题? 却无法解决生活问题———特别是政治生活问题?效率无法解决公共领域的秩序问题? 也无法解决公共领域的性别、 种族、 宗教歧视问题? 依靠效率观念? 能够解决经济平等问题? 但却永远无法解决政治平等问题? 在这一价值命题下? 政府迷失了行动的方向? 常常会因技术因素、 环境因素变革而陷入价值迷雾中? 以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数十年发展历程判断? 在效率追求中? 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单方面推进行政事务进步? 形成权力主导下的效率运行模式? 客观上促进了以经济效率为核心的公共事务的发展? 但始终存在的是各种政治利益的追问? 包括公民的各种诉求、 回应性、 社会平等、 社会分层等方面———政府的政治能力受到巨大的考验?回归公共价值的政治属性是政府成长和成熟的标志? 事实上? 在后来的研究者中? 包括古德诺等学者? 对政治与行政关系进行了符合逻辑的解读? 古德诺认为?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 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本质上并不存在脱离政治的行政和脱离行政的政治? 二者应该走向协调?[7]10 基于此? 我们也认为政府与政治只是国家主体的两个面? 也可以看做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8] 政府游离于政治之外或者脱离政治运行是不可想象的? 或者过于天真? 或者不成熟? 数百年来? 现代政府发展证明? 任何国家的政府都是在国家政治与公民政治之间寻找权力平衡? 妥协于国家政治的政府可能和公民之间产生对立? 而妥协于公民政治的政府则可能被国家所不容? 这样? 公共价值就是一种政治平衡中的价值认同? 随着政治变革而调适? 这是公共价值的政治属性? 也是政府公共行政的本质?新公共行政运动中? 公共价值政治属性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自美国第一次密鲁布诺克会议开始? 以沃尔多、 弗雷德里克森等为首? 不仅将传统的经济效率价值注入行政过程? 同时将社会公平纳入价值体系中? 强调政治与行政的连续性? 强调公平与对公众负责? 强调公民参与和回应性? 并把社会责任看成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新公共行政运动倡导的这些价值使得政府与政治关系7更加紧密? 也使得公共价值从机械效率回归到了政治属性? 完成了公共价值的理性重构?把 “ 效率” 与 “ 社会公平” 看成公共价值连续的两套语言符号? 一个偏重的是技术价值的表达? 一个偏重的是政治价值的表达? 我们同时也会发现? 虽然从形成过程来看? 两者具有发展的连续性、 完整性和有效性? 但不同国家、 不同政府在价值偏好上并不相同? 即有的强调公共价值的技术表达? 有的强调政治表达? 以中国为例?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 公共价值一直在 “ 效率” 与 “ 公平” 何者第一上争论不休? 早期深圳改革开放时提出 “ 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 ? 把效率推崇到第一的位置? 并在全国推广? 20 世纪 80 年代为实现 “ 翻两番” ? 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 也是效率观念第一的表现? 及至今天? 在一定意义上? 效率观念依然在公共空间占有重要的位置? 社会公平和基本正义? 包括回应性等仍旧处在一个相对缺失的状态? 在另一个方面? 虽然各国政府领导人积极倡导公共价值的核心观念? 但现实的不可预知往往使公共价值实现变得非常艰难? 中国政府的领导者也发现了公共领域价值的差异性? 因此在包括每年召开的全国“ 两会” 报告中积极倡导多元价值的满足? 但由于公共利益满足过程中各种现实问题羁绊? 实际的表现也并不好?可以看出? 作为一种政治价值? 公共价值在公共领域也存在为存在而进行的各种博弈? 从主体上看? 公共部门、 私营部门、 公民个人之间存在博弈? 从选择性上看? “ 何者优先” 也始终是博弈的较量点? 其最终的必然结果是博弈的产物?我们应该注意到公共价值在中国政治中的特殊性? 十余年前? 我们曾经认为中国政府主导下的公共价值选择已经呈现出了与工业化、 现代化紧密关联的多元共存共生的状态? 但发展到今天? 公共价值的多元共生共存状态出现了新的问题?[9] 近十年来? 公共价值似乎开始游离于政治意识和学术母体之外? 陷入一种空洞的语义表达中? 造成了价值迷失的状态? 表现是: 其一? 无论早期的效率价值还是新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价值? 整体上缺乏应有的价值标准? 公共价值应该包含什么? 不能包含什么? 本质是什么? 这些内容非理性随意表达? 正在演变成一种政治口号?其二? 把公共价值的共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 个别性混为一谈? 并以此否定彼? 强化绝对意识?某些时候? 时代特征代替价值本质? 其三? 把公共价值的理性高度和实际情况混淆? 用现实的种种问题否定公共价值的应有之意? 导致公共价值表达碎片化倾向严重? 其四? 忽视公共价值的存在背景? 忽视政治性? 忽视公共领域的结构形态变化? 有关公共价值的思维滞后? 无法以新的语言符号归纳概括其新内涵?丧失政治知识体系的公共价值是不全面的? 也是有问题的? 政治的本质与公共价值的本质有明显的重叠性? 只有在普遍的政治规律中寻找公共价值在不同国别的共同定位? 才能最终实现公共价值的一致表达?三、 公共价值理性维度: 公民理性与政府理性的统一公共价值是公共理性的结果? 公共管理的责任也在于促进这一理性的及早达成? “ 公共理性” ( Public Reason) 源自西方? 霍布斯、 康德、 卢梭以及罗尔斯都进行过定义? 罗尔斯认为? “ 公共理性是一个民主国家的基本特征? 它是公民的理性? 是那些共享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 他们的理性目标是公共善? 此乃政治正义观念对社会之基本制度结构的要求所在? 也是这些制度所服务的目标和目的所在?” [10]225-226 之后? 他又进一步解释道? “ 所谓公共理性就是指各种政治主体 ( 包括公民、 各类社团和政府组织等) 以公正的理念? 自由而平等的身份? 在政治社会这样一个持久存在的合作体系之中? 对公共事务进行充分合作? 以产生公共的、 可以预期的共治效果的能力?” [11] 罗尔斯把 “ 理性” 和 “ 合理性” 视为相对应的两个概念? 有学者指出? “ 理性” 意味着道义至上性? “ 合理性” 则意味着功利目的或对个人利益追求的正当性? “ 合理性” 概念适用于人们判定适当的利益与目标以及采取适当的工具等手段选择? 公共理性与其他所有人类理性一样? 都具有判断概念、 推论原理、 论证规则等? 一种推理方式必须把各种基本的理性观念和原则8统合为正确的标准和证明标准? 掌握这些标准的能力是人类共同理性的一部分? 因此? 公共理性本身包括在公共范围内的充分证明的可能?[12] 这是非常正确的?公共理性不是自然达成的? 推动和引导公共理性形成是政府力量? 一个国家? 它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在不同阶段? 政府责任不同? 但基于公共理性的提升? 政府有责任进行积极地倡导和推进? 进而促进公共理性的实现? 在西方国家? 这一 “ 理性” 的形成过程长达数百年? 期间经历了从封建时期到王权被限制时期? 再到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整个过程? 最终通过选择一种共有价值的制度而达成? 并实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同时? 我们也发现? 西方各国政府在推动和引导公共理性的形成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至少经历了从国家理性到公共理性的转变过程? 雷泽尔曾经认为? 伴随着宗教改革和德意志帝国的重组? 帝国领域内统治者们都为了维系自身对于新的领地的占有而偏爱国家理性及其所蕴含的统治秘术的观念? 国家理性在德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就被视为维系个人统治的最为有效的私人工具?[13] 在 20 世纪一百年中?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不同国家间大小不同规模的军事冲突就是典型的国家理性战胜公共理性的过程? 无论发动战争的一方还是被占领的一方? 在动员公民众参与战争的宣传中? 都是把国家利益———国家理性作为神圣的理由? 近年来? 中东地区国家间因地缘政治所导致的军事冲突也是大国之间国家理性博弈的结果? 可见? 即使在民主价值、 公平和正义价值积极倡导的国家? 当国家利益成为核心追求? 国家理性总是战胜公共理性? 展现出不同的公共治理形态? 也实现着国家理性指导下的价值诉求?我国公共治理的情况也类似? 我国 1949 年建立起了以人民民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之后经历了十七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期、 十年 “ 文革” 动荡期、 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期? 期间? 分别用前十七年和后四十年的 “ 社会主义建设期” 和 “ 改革开放期” 实现了 “ 中国人民站起来” 和“ 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 的政治理想? 然而? 在这个过程中? 国家理性与公共理性表达等遇到了诸多问题? 公共理性的达成并不乐观? 一个是民主国家形态与民主化推进过程十分艰难? 特别是 “ 文革” 动荡期? 整个国家以人民民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破坏殆尽? 使得公共理性演变成了公共无理性的混乱? 进而也就无公共价值维持? 二是公民身份平等与事实上的社会分层造成公共理性基础衰弱? 三是共治目标选择与协同合作愿望在维护公共理性的过程中前进得比较艰难?从中西方国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公共理性的达成过程就是国家理性基础上的公共理性建构性的表现? 在罗尔斯看来? 公共理性只是公共领域公民共有的理性? 之所以是公共的? 还在于它是多种整体性的宗教、 道德和哲学学说的重叠共识的部分? 假设? 政府不能推动整个国家内部宗教、 道德、 哲学、 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不能在国家内部不同人口、 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建立充分的平衡发展观? 那么公民之间就很难实现 “ 共识” 和形成合乎理性的共同价值? 对此? 罗尔斯指出: “ 公共理性理想的关键是? 公民应当在每一个人都视之为政治的正义观念的框架内展开他们的基本讨论? 这一政治的正义观念是基于那些可以合乎理性地期待他人赞同的价值? 和每个人都准备真诚捍卫的可作如此理解的观念上? 这意味着?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一个有关那些原则和指南的标准———这些原则与指南是我们可以合乎理性地期待其他公民 ( 他们也是自由平等的) 也一道赞同的———且准备解释那些原则和指南的标准?” [10]226由于公共理性形成的艰难———共识达成的艰难? 因此? 公共价值必须是政府引导下公民共识的形成? 这个责任是政府自与公民结成契约关系时就被赋予的? 虽然不同国家政府为此所做的努力不同? 时间上有差异性? 但无论达成时间有多长? 公共价值最终的词义表达与语言符号是日渐清晰的? 近年来?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其行动过程与社会认可? 正是共识形成的中国实践? 对于公共治理获得良好的效果无疑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同时? 也会促进人们对政府公共行为获得新的认知?四、 公共价值空间维度: 公共领域与空间多样化公共领域是公共管理的场域?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 公共价值所涉及到的诸多问题已经使公9共领域的构建复杂化和多层级化? 而我们所需要完成的是在新的公共领域结构中? 以政府为信赖关系? 构筑公共价值新的符号体系?对于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概念? 他认为? “ 所谓公共领域? 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 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 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障? 当公民们以不受限制的方式进行协商时? 他们作为一个公共团体行事———也就是说? 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务有聚会、 结社的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 在一个大型公共团体中? 这种交流需要特殊的手段来传递信息并影响信息接受者? 今天? 报纸、 杂志、 广播和电视就是公共领域的媒介? 当公共讨论涉及与国务活动相关的对象时? 我们称之为政治的公共领域?” [14]32 在全面分析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诸种状况后? 哈贝马斯得出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形成到终结的全过程就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过程? 二是公域与私域的相互渗透是公共领域萎缩的根本原因?我们把哈贝马斯所描述的公共领域看作是一个传统的公共领域? 一个旧的结构形态体? 事实上? 他所描述的这一公共领域在今天看来并没有萎缩或者消亡? 只是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把这一变化归结为: 公共领域形成背景发生巨大的革命? 公共领域结构维度的巨大改变? 以及公共领域内部主体身份多样化及新的构成要素生成? 哈贝马斯描述的公共领域是工业化初期和资产阶级形成初期发生的? 是取代代表型公共领域而出现的? 是在佛罗伦萨、 巴黎、 伦敦等城市出现的? 虽然哈贝马斯认为这是现代公共领域? 但今天看来? 由于技术因素限制? 公共领域的公共性并不足? 同时? 由于财富的个人占有率普遍低下? 即使是富裕的资产阶级? 进入公共领域和实施控制社会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而整个资产阶级并没有形成庞大的规模? 也仅仅在 “ 政治的公共领域” 发挥一定作用? 非政治的公共领域被另外一些阶级———平民阶级和另一种价值所主导?因此? 我们把今天共同面临的公共领域看作是一个有别于哈贝马斯 “ 政治的公共领域” 或 “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的新公共领域? 我们称之为网络公共领域? 如果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掌控主体是资产阶级? 并且以 “ 政治” 为公共内容? 那么? 网络公共领域的掌控者就是掌握网络技术、 拥有信息资源和使用信息资源的人群? 并且在政治公共领域之外形成了与之相关的经济的、 社会的公共内容?网络公共领域与 “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比较? 其背景发生巨大的变革? 工业化时期资产阶级出现是依靠工业生产和商品贸易形成的? 因此? “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是以工业生产中工业技术成长为背景的? 之后? 现代化和信息化依托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成熟而出现? 构成了新的发展背景? 纵观近五十年来的变化? 这是一场依靠技术引领而产生的巨大革命? 直接导致公共领域发展的单一化背景变为多元化背景? 特别是本世纪以来?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 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科技发展引领了网络公共领域的巨大变革? 掌控信息的技术精英和政治精英取代了一般资产操控者成为这一领域的主导者? 掌握信息技术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人群成为重要的 “ 公众” 并参与公共领域的一切活动?网络公共领域与 “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比较? 内部结构及维度发生巨大改变? 在哈贝马斯所描述的政治公共领域? 基本空间维度是三维的? 即在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上与区域空间维度相结合? 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公共领域状态———是一个三维空间体沿着单一方向的前进过程? 进入当下社会? 特别是工业化后期? 互联网与 AI 技术普遍实施? 包括中国在内的物联网的迅猛发展? 线上与线下的经济往来与商品交易? 从根本意义上改变了 “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的结构形态? 使得公共领域在内涵与外延上发生了裂变和膨胀? 结构体从三维变为四维或者多维度的复杂体? 我们对网络公共领域维度能够进行的描述就是: 其一? 处在边界无限度扩张? 形成了人类思维之外的类 “ 阿尔法狗” 的另一种思维与人类思维的较量空间? 公共空间膨胀进而导致公共利益扩大化?使得私人空间日趋狭窄? 其二? 内部结构分层困难? 参与其中的公众很难以一个标准分类? 并且10始终不是一个稳定的公众规模? 在特殊情况下? 它们内部出现纵横交错和可逆时间规律的公共事件和公共人物? 其三? 发展变化非线性形态呈现? 基于目标选择的前进路径不再是确定的? 或者以权力意志而决定? 多目标的

上一篇: 香港“二次回归”走向“由治及兴”
下一篇: 万俊人:理性认识科技伦理学的三个维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