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又至。这几天,农历春节的氛围越来越浓,无论是奔波在路上的旅客,还是仍处于工作状态的职业人,对新春节日的渴望也越来越热切。这是节日的魅力,传统的节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幸福与快乐。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读者诸君拜年。我们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在农历兔年里如意吉祥,一如我们的国家,充满生机地、健康地发展与进步。
我们曾在本报的社论中,谈到要“以社会进步实现个体幸福”。意思很明晰——人是社会的人,个体的幸福离不开大环境的改善与进步。个体的幸福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民众的幸福程度如何,与一个社会的政治是否清明、经济是否繁荣,以及法治是否公正,直接相关。
今天,我们想要说的,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必然是以个体进步为前提的。社会不是一个空洞的集合,而是由一个个的你、我、他构建而成。没有个体的点滴进步,也就不存在社会的整体进步。政治的清明、经济的健康、法治的公正,以及文化的繁荣,都建立在每个个体努力的基础之上。
或许,以前我们过于重视宏大叙事,过于看重集体性的行为,而却忽略了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体验与感受,过于低估了个体的能量。或许,以前我们过于单一强调制度的价值(这固然是极其重要的),但在制度价值之外,文化的内涵却没有得到更深的挖掘。重视个体,意味着个体的权利、义务、责任与担当,都应该得到更为客观的重新诠释。
今天的中国,处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转型阶段,处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不断演进的阶段,处于越来越明显的“后喻时代”(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语)。今天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经济继续以高速度发展之时,种种社会矛盾与生态问题等,也异常醒目地凸显出来。
正视并求解中国面临的时代难题,考验着一个国家、社会的智慧与决心。政府、商业机构、NGO(非政府组织)——形形色色的集体组织,似乎成为回答中国难题的主体。拥有公权力的政府部门、被期待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商业机构,以及各种集体组织,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没有疑义。但我们要说的是,集体组织的细胞,仍旧是每一个个体的人。在终极的意义上,时代难题的解题者,是生活于这片土地上的个体民众。
比如,就政治文明的进步而言,一个更为民主的社会的建成,除了制度的进步以外,还需要民众具备必要的修养——若缺少修养的基础,唯有空洞的制度框架,则整个民主社会的大厦注定摇摇晃晃。基层贿选的问题为什么较为严重?背后主要是因为一些基层恶势力试图控制着基层治理权力,而不少民众贪小便宜,不尊重自身的民主权利,也都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比如,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来看,这个转变之所以十分艰难,在集体层面,“GDP至上”的思想一度深入地方官员内心,而在缺乏制度激励或鞭笞的情形下,经济发展方面的短视问题、过多透支生态环境代价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同样,在个体层面,这种“GDP至上”的思想也往往“根植”在许多人内心里,常常以财富多寡为唯一的价值评判标准。
比如,在法治的维度上,我们固然可以看见行政权压制法权的情形,司法的独立与公正很容易流于形式。这些问题诚然可憎,但许多普通公民缺少对法律应有的敬畏之心,也是现实。一些人常责骂他人玩弄“潜规则”,一旦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往往不习惯于借助明规则行事。众所周知,食品安全问题最为社会诟病。但是,许多劣质的,甚至是有毒、有害食品的生产者,却又出在你、我、他当中。
在文化发展方面,尊重多元、包容异质看起来不难,实践中却相当不易。我们一边在期盼荒漠里的甘泉,一边却含糊于自己对时代、对环境与生态所犯下的错误。必须追问:我们是否能爱人如己,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是否不再高调地鼓吹“自私的美德”,而是在承认利己本能于市场演进中作用的同时,更欣赏利他主义的光辉?
说到底,个体的进步,体现在个体的点滴努力中。为国家做公务的,须明白权力的本原,尊重权力的边界;服务于司法机构的,须把正义与公平看得如生命一般厚重;做商人谋利润的,在商言商,但言的是有规矩的商业利益;知识分子群体,则要担当起社会赋予之重任,为时代立言,而不只是专业家,更不应沦为财富的工具。由微观改进而至宏观进步,则中国必会拥有值得期许的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