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东省菏泽市
⑴和谐社会涉及到的若干方面:
①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②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加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①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②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④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⑤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2.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
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①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③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④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⑤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①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
②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③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④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考点分析】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
⑵是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国家职能的具体要求;
⑶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的具体要求;
⑷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
⑸是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保证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
⑹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⑺是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⑻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有效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⑴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现代化建设;
⑵有利于正确处理和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⑶有利于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思想,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⑷有利于促进劳动者提高素质,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⑸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⑹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
┆
总回答数2,每页15条,当前第1页,共1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