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进入阅读模式

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进入阅读模式

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进入阅读模式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是与其他社会活动功能相对而言的。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最根本之处就在于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向社会活动、社会生活输送活动主体。

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是与其他社会活动功能相对而言的。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最根本之处就在于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向社会活动、社会生活输送活动主体。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的实践创造的历史,教育从事的是人类自身的生产(非指种族繁衍,而是指人的素质的提高)。教育由此而显现出的社会功能具有的基础性质。

(一)教育社会功能的间接性

教育社会功能的间接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培养人参与社会实践实现的,没有人的培养,没有教育质量,就没有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就是说,教育要发挥出社会功能须经过一个过程,首先是把相应的知识技能、政治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化特质传授给个体,规范、引导其发展,然后,由这些承载着知识技能、政治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化特质的个体进入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显示出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在教育的诸社会功能中,虽然有些直接作用于相应社会系统的部分,如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直接影响社会政治,但是这种直接作用也须通过人来实现。首先是教育把一定的思想向人转化,然后通过人向社会转化。可见教育并非直接带来某种社会功能.必须经过培养人这个中介才能形成和释放功能。

教育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层次、类型之分,各级各类教育的社会功能,其间接性各有不同。如基础教育和专门教育(含职业教育)、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等等,其社会功能的间接性都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与社会生活贴近,马上或较快就能看到效果,具有近期功能;有的与社会生活稍远,功能不会马上显现,具有长期功能。但是这些教育对社会都有自己的作用,办教育应从总体上全面兼顾。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教育的社会功能。如果一味地注意教育的近期社会功能,重专门教育,轻基础教育,重专轻博,重用轻学,就会带来教育所培养的人在人格和技能上的单薄,甚至片面畸形,或造成各级各类人才比例的失调,最终影响到教育社会功能的全面发挥。

(二)教育社会功能的再生性

教育社会功能的再生性是同教育社会功能的形成与释放需要通过人的培养这一特点相关的。由于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实现是通过人的培养,即通过教育把一定的知识技能、政治意识等文化要素凝结在人身上,形成人的良好素质,这种人在社会实践中,其所受教育可以自我增值,不断地发挥作用,所以,由这些人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所显示的教育社会功能就具有再生性。

教育社会功能的再生性是基于教育所培养的人身上所承载的文化要素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第一,承载于人体上的知识和技能等,其运用、保持和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提高基本上是一体化的,即人们在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就加深了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或者说,就人脑中所获得的知识内容,其运用与增益是成正比关系的。第二,知识、技能和良好的个性通过教育的方式一旦形成,重复运用的潜力是极其巨大的,它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反复使用。第三,人的素质可以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人们通过教育所形成的知识、技能,往往成为人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础。当然这里牵涉到人的素质是一次性教育还是终身教育的结果,不过,即便是终身教育也必须以原有教育作基础.从这个意义说,一定的素质基础是可以自我发展的。总之,以人为载体才能形成与释放的教育社会功能是可以再生的,不是一次性消费,是可以重复释放,增值释放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创造价值的产业,人的资本是创造价值的资本,也证明了教育社会功能的再生性。当然,这种再生性不只是在经济领域,还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中亦如是。

(三)教育社会功能的潜在

教育社会功能的潜在性是指教育社会功能是一种可能、潜在的存在,要变成现实,尚需条件。

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培养人参与社会实践实现的。人的素质对于社会生活、社会发展来说,在尚未投入实践运用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人的素质所包含的潜在力量要变成现实,必须参与社会实践,否则教育的功能只是一种潜在功能。如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但当教育再生产的劳动者未进入生产过程,成为生产要素,与生产资料结合时,只是潜在的劳动力,这时教育也并未真正实现其经济功能。为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方面要求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另一方面也要求社会给予必要的就业机会,使教育培养的人有用武之地。就一定社会来说,一定的人才储备是必须的,但过量的人才储备,用非所学,往往会引起教育的负功能。

当然教育的潜在力量能不能充分发挥,还要求教育培养的人具有主体的能动性,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但另外一方面,社会也要给其发挥能动性的社会环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教育社会功能的滞后性

教育社会功能的滞后性主要是就教育功效的显现需要经过较长的人才培养周期而言的。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从根本上有赖于受教育者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增强,这期间必然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必须要经过三级转换才能实现——教育的能量转换为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转换为社会职业岗位的正常运行,社会各职业岗位的正常运行转化为社会各方面的效益,这就使教育的社会功能具有滞后性,教育社会功能的滞后性说明过分强调办教育要立即带来功效,要立竿见影是不符合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的。各级领导如果对教育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希望自己在任时看到政绩,那么势必会采取为官时的短期行为,忽视甚至放弃抓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

(五)教育社会功能的先导性(超前性)

教育社会功能的先导性是与滞后性相对应的.正因为人才培养周期长,人的培养才需适度超前,人的素质要超前,教育要超前。我们通常讲的教育先行,主要是指教育投资上的增长,强调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国民经济总收入的增长速度。但是这种仅仅是投资上的先导,忽视了人的素质的先导,往往带来教育的负功能,如某些不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上的高投入所带来的负效应。故教育超前其实质是人的素质、人才培养的适度超前。另外,从一个国家的人才储备来看,国家总是要储备一定的人才.以备社会发展之需,这也需要人的培养的适度超前。

上一篇: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下一篇: 观点丨林坚:把握文明理念,推进文明实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