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头往五原有两条路,南道是沿着阴山的南麓西进,北道是转过阴山的北面,沿北麓西进,我们这次所取的路线,是由北道向五原进发。因为北道虽然荒凉,但是比较简捷。
骡车在沙原上缓缓地向着巍峨的阴山接近,蓦然间,天气剧变,一阵狂风,卷起了满天的尘沙,天地陡然归于晦暗,在这荒凉的原野,更觉的阴惨逼人。
宣侠父武仲明(宣侠父烈士纪念馆)
完毕了四十里行程,宿营在阴山蒙古喇嘛寺附近,地名昆都伦照(应该是现在的昆都伦区)。队伍都搭下了营帐,我们搬入唯一的土室中,争的一席之地。寒风继续地吹着,令人不敢走出土室一步。
民国时期的包头
近晚风势略住,我和钱君出去散步,四望旷野,除了喇嘛寺和土室以外,再看不到其他人类的建筑。信步向南走去,转入一条深沟里面,忽然看见沟的两旁密密地嵌筑着板门纸窗,接连地有半里多长,原来这里是一个地平线下的村庄,他们穴居在沟的两旁,过度着蟹的生活。
第二天,到达一个山村,这是我们预定的尖站。在这山村里,除了麦饼和哈德门香烟以外,我们再找不出其他商品。
阴山的北麓,道路由崎岖而渐归平坦,经过多少草泥的淤潦,在日色平西的时候,到达了我们的宿营地土黑麻井(应为现在九原区土黑麻淖)。这是一个阴山北麓的小村,住户约三五十家,在这里,我们可以买到一些牛羊肉,以及卷烟砂糖之类,真是出于我意料之外的安慰。
离开了土黑麻井,向寂寞的荒野前进。日暮,宿营在大佘太(现在的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在这里有一所设治局,预备十年生聚之后,将该地改成县治,但是大佘太四周的环境和镇内的状况,不允许这种计划容易实现。
从大佘太往四柜(五原一个旧村庄名,现在已废弃),路程较远,所以起程也较早。经过了一片草地,越过了一条山岭,渡过了黄河的支流,走入所谓“膏腴之地”的河套。红日已下西山,远远地看到一泓绿水,曾经到过河套的旅伴告诉我们,这临水的村庄就是四柜。
四柜是一个小村庄,年来因土匪的骚扰,客店颓废已久。
从四柜到五原,计程约八十里。我们到达五原时,天色已经黑暗了。万家灯火,街头巷尾一片辉煌,使久客塞外的羁人,都会承认这里是河套的上海。自从冯玉祥五原誓师以后,这五原的地名,更给西北人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民国时期的五原城外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