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
作战背景:
一:德国法西斯势力在欧洲进展迅猛,西欧各国先后投降。欧洲战局刺激了日本迅速压服中国以利下一步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欲望。
百团大战简介(百团大战简介100字)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党领导的下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日本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给抗战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国民党内有妥协的风气。
中国急需一场胜利来增强全国的抗日决心与信心,打破日军企图。
作战过程:
一:
1.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
破击娘子关之铁路重点摧毁正太铁路。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下,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展开攻击,攻克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第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下,对正太铁路西段日军展开攻击,同时对平辽、榆辽公路进行破击。第120师在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指挥下,对同蒲铁路北段和铁路以西一些主要公路进行破击。同时,晋察冀军区和第129师部队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平汉、平绥、北宁、同蒲南段、白晋、津浦、德石等铁路线和一些主要公路,进行了广泛的破击战。
破坏铁路
9月10日,部分作战部队转入休整,准备执行第二阶段作战任务。
2.第二阶段(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
中共中央1940年9月10日指示:“根据中央七七宣言与七七决定,我八路军新四军全部力量,在目前加强团结时期,应集中其主要注意力于打击日军,应仿照百团战役先例,在山东及华中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在华北则应扩大百团战役行动到那些尚未遭受打击的日军方面去,用以缩小敌占区,扩大根据地,打通封锁线,提高战斗力”,“击敌和友是目前军事行动的总方针。”
1940年9月16日,总部下达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指示第二阶段作战目的是扩大战果;作战基本方针是继续破坏日军交通,摧毁深入根据地的某些据点。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至1941年1月24日)
日军在华北的广大地区连续遭到八路军两次大规模攻势的打击,为防止局势继续恶化,尽快稳住占领区,遂调集重兵,从10月6日起,先后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扫荡”,企图趁八路军连续作战来不及休整之机,打击八路军主力,毁灭抗日根据地。将重点置于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尔后又相继对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日军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
作战结果:
百团大战沉重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极大程度的重创了日军。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坚定了全国抗战意志,而使一般动摇妥协分子无从得逞、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决心,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制止国民党内存在的妥协危机;同时百团大战的发动加强国民党团结的目的。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战史的浓厚一笔,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