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四川棉麻集团达州邓华简历(邓安华简历)

四川棉麻集团达州邓华简历(邓安华简历)

四川棉麻集团达州邓华简历(邓安华简历)在我国的革命历史中,指挥过百万军团的将领很少,在新中国所有的开国将领之中,指挥过百万之师,且带领他们打胜仗的将领更是屈指可数,共有四位:朱德、彭德怀、林彪,邓华。前三位都是大家熟知的,至于邓华,相信大家对他的了解不是很多。他是一位“嗜烟如命”的开国上将,有几十年的吸烟史,在道阻且长的革命道路上,他靠香烟来提神。毛主席、聂荣臻元帅也是这样。四川棉麻集团达州邓华简历(邓安华简历)图|邓华回顾邓华波

在我国的革命历史中,指挥过百万军团的将领很少,在新中国所有的开国将领之中,指挥过百万之师,且带领他们打胜仗的将领更是屈指可数,共有四位:朱德、彭德怀、林彪,邓华。

前三位都是大家熟知的,至于邓华,相信大家对他的了解不是很多。他是一位“嗜烟如命”的开国上将,有几十年的吸烟史,在道阻且长的革命道路上,他靠香烟来提神。毛主席、聂荣臻元帅也是这样。

四川棉麻集团达州邓华简历(邓安华简历)

四川棉麻集团达州邓华简历(邓安华简历)

图|邓华

回顾邓华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不仅是我军的优秀将领,更是敌人眼中不愿面对的一头猛虎。在革命旅途中,邓华立下了赫赫战功,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会发现邓华的故事,仍然散发着余热……

1910年4月28日,邓华出生于湖南郴(chēn)县永宁乡的一个书香世家,他从小天资聪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参军之后,有“军中才子”的称号。

在家庭的影响下,邓华从小就富有正义感。1925年,15岁的邓华进入了长沙岳云中学读书,这一年,五四运动爆发了。邓华里也了解到了一些进步思想,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学生运动。

邓华奋笔疾书,在《论青年人生观》中写道:“当代有志青年,应该舍身报国,救民于水火。”

1927年3月,还在读高中的邓华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邓华来到了彭德怀、陈毅领导的红军中,在工农革命军第7师政治部担任组织干事,参与了湘南起义。

邓华跟着红军从井冈山一路打到了太行山,越战越勇,从东北的冰天雪地打到海南的天涯海角。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又从鸭绿江将敌人逼至“三八线”以南。邓华从一个懵懂的新兵逐渐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将军。

战士们提到邓华总是会说:“他学习的意愿非常强烈,简直是一名天生的指挥官。”毛主席几乎是看着邓华成长起来的,邓华经过多年的征战,性格也变得十分沉稳。

图|彭德怀

毛主席慧眼识英雄,他早就看出来邓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毛主席让邓华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也就是彭德怀的副手。邓华顿时受宠若惊,当时,陈赓和宋时轮率兵进入朝鲜作战后,陈赓在军中威望很高,而宋时轮也是军中的老将领。

面对毛主席的调令,邓华不敢上任。他向彭德怀提议,自己必须要位于陈赓和宋时轮位置之下,让他们担任第一副、第二副司令员,自己则在他们后面,担任第三副司令员,这才能安心。彭德怀深思熟虑后,拒绝了邓华的请求。

1951年5月15日,邓华见彭总不同意,于是以个人名义向毛主席发了一份电报,再次提出让贤。5月27日,彭总主动向毛主席致电,坚持请求让邓华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6月1日,中央军委回复,表明同意彭德怀请求,让邓华出任志愿军第一司令员。

其实彭德怀与邓华在解放战争之前并不是很了解,两人级别相差很大,邓华平时是没有机会见到彭德怀的。直到邓华来到朝鲜战场,彭德怀才与邓华相识相知,产生了深厚的友谊,邓华凭借个人出色的领导能力,成为了彭总的得力干将。

邓华来到朝鲜战场后,多次为彭总出谋划策。彭总因为邓华的提议还改变过几次重大的军事决策,其中就有关于志愿军总部的设置问题。彭总在入朝前,早就准备好了自己之前用得还算顺手的小团队。

图|志愿军赴朝作战

可是他发现,邓华所在的13兵团,他们的战前准备和制定的作战计划,让人看后感觉非常惊叹,简直是天衣无缝。彭总意识到,当初看中的人果然非同凡响。彭总也不再思量志愿军地址问题,直接将志愿军总部搬到了邓华13兵团所在的营地,建起了总部。

在邓华的印象中,彭德怀是一名大将,听过关于彭总的很多传闻,深觉彭总是一位奇人。由于没有见过本人,在邓华的脑海里,这位出色的将领应该是一位比较刻板的上司。当邓华来到彭总身边后,果然如传闻般十分严肃,不苟言笑。

当志愿军预计发起第五次战役的时候,陈赓同志加入战争。邓华主动找到彭总,提出希望总部可以调整一下核心领导位置,一定要让陈赓位居自己之上。彭总对于他的提议,有些想不明白,之前还合作得很愉快,怎么突然提出换位置了呢?

彭总回应道:“你是毛主席派来的第一志愿军副手,我认为毛主席的决策是正确的,经过这些时间的了解,我很清楚你的才能,你完全可以胜任这个位置。”邓华解释道:“还是希望彭总能够调整一下,陈赓的指挥才能远在我之上,在军中也颇有威望。他来了,我希望让陈赓同志来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的位置。”

彭总听明白了邓华的意思,对他主动让贤这一举动感到十分理解。陈赓的确是一位将才,但是邓华来到朝鲜也有一段时间,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将领,而且相比陈赓,邓华还比较了解敌人的动态,更加熟知我军的情况。

图|陈赓

如果这时候临时换将,可能会有一段过渡的时间。彭德怀反复斟酌之后,拒绝了邓华的提议。邓华在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的位置上如坐针毡,于是又向毛主席发去了电报,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讲了出来。

彭总知道邓华向毛主席发电报,请求让位这件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电报发给毛主席,坚持让邓华同志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毛主席接到两封电报,对于相反的内容,他是这样回应的:“陈赓大将到达朝鲜后,让其担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邓华的位置保持不变。

邓华主动让贤的谦虚之举,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敬佩。他在部队里也始终是一个非常谦虚的形象,从不会向组织提出个人的要求。邓华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喜欢浪费,不管到什么单位,他永远都是一副简简单单的样子。

1927年,17岁的邓华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年的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明目张胆地大肆捕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事业再次受阻,这是最艰难的时刻之一。很多有志之士只能顾大家,舍弃小家。

邓华对妻子说:“我的身心都已经上交给了国家,在这动荡的年代中,很难再与你过安稳的生活。”他的妻子邱青娥纵有千般不愿,但也是通情达理之人,深深地明白丈夫的爱国之心。临别之际,邓华对妻儿不舍道:“我走后,你们要照顾好自己。如果我不幸身死,我一定会托人带信回来。你是个好女人,不要等我。”

图|蒋介石

儿子出生后,取名为邓贤诗,还没过几个月,邓华就离开了家,在此后的22年里,就再也没见过妻儿了。邓华留下的只有一张老照片,成了母子二人唯一的念想。邓华走后,妻子一人独自抚养孩子。知书达理的邱青娥,非常看重孩子的教育。

邓贤诗知道父亲为了拯救国家当兵去了,为此感到十分骄傲,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在战场上杀敌。母亲邱青娥从小就给儿子讲邓华的故事,常常会将邓华信上的事迹讲给儿子听。

邱青娥因为太过劳累,导致英年早逝,邓贤诗伤心欲绝。在家的邓贤诗接连几年都没有等到父亲的来信,以为父亲已经战死沙场了。所以他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报名参军去了。

1949年10月2日,解放广东的战役开始了,邓华与陈赓相互配合、强强联手,对敌人展开围攻。解放军气势汹汹涌入广东,本就军心动摇的国民党军,根本挡不住解放军的攻势。这次战役打了34天,11月底,广东全境解放。

广东解放后,共产主义新思想给广东带来了一片新气象。邓华当时担任的是解放军15兵团司令员,官兵们纷纷庆祝广东得到解放,众人十分欢快。一向低调行事的邓华,居然破天荒地接受了媒体的拍照采访。

图|广东解放

报社怎么会错过这个好机会,纷纷过来约见邓华,并将邓华的照片印在了报纸最显眼的地方,将他登上了头条。

这样的新闻也迅速地传到了我军各个部队里,在湖南12兵团46军当中,有一位小战士看着报纸上的邓华,居然看出了神。他拿出爸爸的照片,一比对,感觉十分像。

他看着报纸上的照片,越看越熟悉。爸爸的照片,他捧在手心里看了十几年,一定不会认错。报纸上的人,感觉陌生又熟悉,时而又感觉非常亲切。

那个小战士就是邓贤诗,他双眼通红,拿着报纸流下了热泪,手中的“邓司令员”,不就是自己素未谋面的爸爸吗?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长相如此相似的人。爸爸,没有死。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以为自己成了孤儿,没想到父亲还在世上。

邓贤诗想到母亲生前十分想念父亲,到死都没有见到父亲。邓贤诗哭了起来,战友们不明所以,看到他哭了,都过来关心他,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邓贤诗指着报纸上的照片说道:“这个人是我父亲,我不是孤儿,我父亲没有死。”

战友们以为邓华司令员打了胜仗,邓贤诗高兴得哭了,还非常敬佩称邓司令为爸爸,纷纷对他说:“人家是司令员,我们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怎么可能会是你的父亲呢?”

这件事还是惊动了连长,连长望着邓贤诗认真的表情,不像是在开玩笑。而且他们都姓“邓”,邓贤诗长相也酷似邓华司令员,说不定,邓贤诗说的是真的。

早在1938年的时候,邓华在平西支队担任司令员,忙于建设抗日根据地。后来邓华得知,妻子邱青娥因病去世了,留下了一个11岁的孩子在家里,邓华对于自己的妻儿深感愧疚。

邓华想过派人前往家乡,将儿子接到跟前来。但是想到现在的形势,自己正处于层层的包围区,先不说接人的同志能否安全到达,就算历经千辛万苦把人接回来,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将儿子接过来的想法,未免有些不现实。于是只能期望远在家乡的儿子,能够平安无事。

战事稍缓之后,邓华才托警卫员去老家找儿子。当警卫员来到老家寻找的时候,从附近的村民口中得知,那个可怜的孩子已经离开了家,可能是出去讨生活了,在家里根本活不了。

邓贤诗连续几年没有收到父亲的信件,以为父亲牺牲了;远在战场的邓华,警卫员说儿子下落不明,以为他饿死或者病死了。他们都不知道,彼此还活着。

时隔22年,邓贤诗看到父亲的照片,他非常肯定他就是自己的父亲。邓贤诗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讲给连长听,连长有些心疼这个孤苦的孩子。连长让邓贤诗写一封信,将自己的姓名、父亲的名字、家住哪里、母亲去世的详细情况写下来。

邓贤诗不知道邓华的具体地址,他直接将信寄给了广州军管会。这封信被转送到邓华手上,他打开信,信上的第一句就是:“邓华司令员,您好,我的名字叫邓贤诗。我想问一下,您是不是我的爸爸?”

邓华拿着手上的信件,仿佛有千斤重,邓贤诗,这个熟悉的名字,当初还是自己给起的,就是希望这个孩子的生活能过得如诗一般。邓华征战沙场多年,是一个见过腥风血雨的铁血军人。

就在他看到这封信之后,眼泪再也控制不住流了下来,他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靠在房门后面痛哭起来。

邓华即刻出来,来到邓贤诗所在的军区。邓华终于与儿子相聚了,两个铁血军人两眼相对,顿时泪如雨下。时隔22年,父子两人终于见面了。邓贤诗并没有责怪父亲,缺席他的成长,在母亲的教导下,邓华一直是儿子心中的英雄。邓华知道儿子从军,非常欣慰。

在以后的革命征途中,父子俩携手并进。

革命途中十分辛苦,邓华却是一个喜欢苦中作乐的人。在红军长征的途中,他率领部队攻打安州公路,很顺利地将敌人一网打尽。他在清扫战场的时候,缴获了大量物资,正好解决了红军粮食紧缺的难题。在战利品中,邓华惊奇地发现里面有5箱白金龙烟。

在当时烟可是军中稀奇的宝贝,邓华缴获了五箱香烟的事情,也传了出去,因此很多人都惦记上了他私藏的宝贝,其中就包括毛主席。

邓华带领部队来到了陕北,参与到军队的建设中。在一次干部会议上,毛主席作出了东渡黄河、远赴抗日前线的战略部署,在场的人听得十分入迷,邓华也听得很专注。会议中途休息的时候,一些有多年烟瘾的领导干部去到外面抽烟,同时讨论会上的内容。

邓华看着毛主席和他人正讨论着,他本能地凑了过去。毛主席看到邓华来了,眼睛一亮,笑了出来,问道:“你那金白龙带了吗?”邓华一惊,没想到自己私藏烟的事,连毛主席都知道了。毛主席都问了,那肯定不能再藏着了,于是从军服上衣的口袋里摸出了一支烟,递给毛主席。

毛主席身边的聂荣臻和朱伟等领导在旁边不怀好意地看着邓华,笑眯眯地盯着他,似乎在等待什么。正可谓见者有份,邓华意识到,今天可能要大出血了。邓华大方地摸着口袋,将烟一支一支递给身边的人,毛主席打趣道:“邓华同志,你还真是财不外露啊!散烟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把烟盒拿出来。”

图|毛主席

大伙儿拿到烟后,笑得十分开心,连日征战的阴霾也一扫而光,邓华看到这里,也很高兴。听到毛主席打趣自己,佯装不好意思的模样,回应道:“哪里哪里,细水长流而已。”

当时场面笑声一片,场面好不热闹,毛泽东趁着大家在说笑,将会上的总结内容又说了一遍,这次东渡黄河的任务能不能成功,就全看红1军团和15军团了。

这次任务十分艰巨,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队伍在出发之际,毛主席特地前来送行,吟诵了一句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文武双全的邓华听到毛主席吟诵这句诗,心情十分沉重,而军中的大部分士兵没读过几年书,面面相觑,不知毛主席的话是何意。邓华从容地向大家解释:“主席念的这首诗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毛主席这是在为我们送行。”

之后,毛主席每次见到邓华都不忘打趣他散烟的事,玩笑间,毛主席却主动分烟给邓华。邓华刚参加革命时,年纪很小,只有17岁。他从一名小战士逐渐成长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其中的艰辛,毛主席是知道的。

邓华南征北战,戎马一生,他除了有出色的领导能力以外,还有一项独门绝技,这是很多开国上将没有的。这项绝技就是点烟,邓华将军的警卫员回忆道:“我们邓将军在打仗的时候,无论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骑在马上,总是能轻松地将嘴里的烟点着。”

图|邓华

1974年,彭总去世了。4年后,中央举办追悼会,许多领导人来参加追悼会。邓华在追悼会上,泪流满面,什么话也没说。会都散了,他还没有离开。彭德怀的遗孀找到邓华,将彭总生前爱用的金质烟盒送给了邓华,让他留一个念想。

早就戒烟的邓华收下了烟盒,这是早年间邓华送给彭总的礼物,这是两人真诚友谊的见证。邓华告诉彭总遗孀:“看到这个烟盒,我就会想起彭总。”

1980年,邓华也有多种病症,在他的病床上,基本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个金灿灿的烟盒,十分耀眼,闪耀着邓华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彭总和毛主席。

上一篇: 格林童话的作者是谁
下一篇: 渣男的十大标准(对付渣男一招就够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