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孙中山先生和他所领导辛亥革命,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在海峡两岸以多种方式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从今天起,本网将连载一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系列文章,揭秘历史真相,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爱国情怀,以飨两岸读者。
武昌首义史话之六
10月18日、19日民军刘家庙大捷后,清军马上疯狂反扑。10月24日,冯国璋率清军水陆夹击,进逼大智门,战火一直烧到了汉口中心市区。形势危急,谁挽狂澜?黄兴!这位广州黄花岗之役的总指挥,正是众望所归者。
镇南关起义是谁领导的(镇南关起义的影响)
黄兴,幼年读太平天国杂史,心里即孕育反清的种子;1898年由长沙岳麓书院保送进武昌两湖书院学习,又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观点影响;1902年被派送日本留学,在那里吸收到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立志革命;1904年与宋教仁等建立华兴会;1905年结识孙中山,并协助孙中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从此成为孙中山最得力的助手。黄兴先后指挥和发动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其英名也随之传遍海内外。湖北革命党人对黄兴十分敬重。早在9月中旬,文学社与共进会便达成协议,派居正等人专程赴沪,请黄兴、宗教仁等来武昌指挥起义。由于种种原因,黄兴滞留于香港。10月12日光复汉阳、汉口后,湖北军政府急切敦请黄兴速来武昌。10月24日,黄兴与夫人徐宗汉从香港抵达上海。因清军沿江各口戒备森严,黄兴夫妇只得加入张竹君医生所组织的战地红十字救护队,分别乔装成队员和看护乘船赴汉。10月28日,黄兴在汉口巷战正激烈时到达,湖北军政府“黎都督”派骑兵高擎“黄兴到”大旗遍游武汉三镇,于是军心大振,民心大振。
黄兴即刻在武昌组织千余人渡江作战,并于汉口设立临时指挥部。乘着重振的土气,黄兴分兵两路向清军反击,在汉口市区展开一场激烈的拉锯战。30日上午,黄兴发现在汉口由他指挥的部队只有六千人左右,他们虽然作战勇敢,但多为新兵,缺乏训练,且早已筋疲力尽,面对装备良好、训练有素的敌军,一时难以取胜。于是,在汉口坚持一天多后,黄兴11月2日撤到武昌,汉口陷落。
眼看危机日益加重,新生政权面临严重威胁,革命党内宋教仁、蒋翊武等认为,黄兴威望高、号召力大,应推举他为两湖大都督;“黄”字帅旗一挂,各省一定会纷纷响应,同时可以把落入黎元洪手中的大权抓过来。而立宪派汤化龙等人假“防止内乱”之名,极力反对由黄兴掌握实权。部分同盟会会员想推举黄兴为“南方民军总司令”,以统率全部南方革命武装,与北方的清军对阵。但追随黎元洪的旧官吏等旧派人物和地域派系观念较重的部分革命党人,却“抬黎压黄”,主张由“黎都督”授黄兴为“战时民军总司令”。战局的危急、内乱的可怕,使同盟会会员们未能坚持原议,向黎元洪等人妥协了。
11月3日上午,阅马场军民汇集,锣鼓喧天。高高的拜将台上,仿行两千多年前刘邦拜韩信为将的仪式,由都督黎元洪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黄兴庄重地接过聘任状、大印、令箭,台下立刻沸腾起来,军民高呼“中华革命万岁”!黄兴情绪激昂,慷慨陈词:“诸位举我为战时总司令,深感荣幸。本虽才力不足,但早已献身革命,而今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为了三民主义的实现,武昌城头第一面反清大旗我们要高高举起,打过汉水,收复汉口,挥师北伐,直捣燕京!”当日下午,黄兴率领参谋人员渡江,在汉阳“归元寺”组建总司令部。
11月16日夜间,黄兴以来自湖南两个协(旅)的援军为主力,偷渡汉水,大举反攻。清军一时仓皇溃退,革命军乘胜追击,前线已伸展到江汉路一带。可是左翼的湖南新军第四协遭遇敌人大炮猛轰,被迫后退。经过近二十四小时激战,革命军无法坚持,17日下午开始撤回汉阳。黄兴夺回汉口心切,未能注意对汉阳的严密防守。汉阳西的战略要地蔡甸,民军防守兵力过于单薄,11月24日被清军轻取。接着,清军进犯三眼桥、发兵琴断口。汉阳民军虽经奋勇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于27日失守。民军在保卫汉阳的战斗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营管带祁国钧身负十一处伤,仍在马背上冲杀,一直到拿下美娘山;参谋甘渍熙重病在床,闻汉阳危急,高喊“与其病卧绳床,何如战死沙场”,奋起率敢死队夺回扁担山、磨子山;更有无数普通士兵,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前仆后继。
虽然汉口、汉阳之战失败了,但在全国范围内,革命党失去的只是一两块小地盘,赢来的却是各省纷纷独立的大地盘。在首义之后英勇坚持的一个多月中,各省相继响应,先后有十五个省宣布“脱离”清王朝,清王朝实已分崩离析了。(作者珊伍)
(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