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以来,“和亲”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和亲公主也成为被后世文人同情怀念的群体,创作了很多同情她们的诗词文章。有意思的是,后世的文人大都不太同情与回纥和亲的唐朝崇徽公主,只有李山甫和欧阳修等三人为其写过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来说,和亲公主被同情的特点主要有两个:第一是离乡悲,大多数和亲公主从小生活在中原汉地,却要远嫁到大漠草原终老一生,自然让人同情;第二是无辜悲,朝廷的男人们无力对付北方的游牧政权,只得将弱女子当作挡箭牌,自然让人同情。代表人物就是王昭君。
然而崇徽公主却不具备这两个容易被后世文人同情的特点。首先,崇徽公主虽然是唐朝的和亲公主,但她既不姓李也不是汉人,而是姓仆固的铁勒人。崇徽公主的家族是铁勒仆骨部的首领家族,世袭担任唐朝金微州(属于羁縻州)都督,直到崇徽公主的父亲时才迁居中原。
回纥汗国(回纥汗国首都)
根据史书记载,崇徽公主小时候很可能是在金微州(今蒙古国肯特省)生活过。而崇徽公主的和亲对象回纥汗国就是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政权,金微州当时也在回纥汗国的势力范围内。因此崇徽公主嫁到回纥汗国不像是背井离乡而更像是回老家,所谓的“离乡悲”几乎不存在。
其次,崇徽公主的父亲叫仆固怀恩,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之一。可是在永泰元年(765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五部谋反,导致唐朝边境州县几十万百姓生灵涂炭。不过因为仆固怀恩在造反期间暴病而亡,仆固怀恩之乱最终被唐朝平定。
仆固怀恩之乱虽然被平定,但造成了两个恶果:第一是唐朝边境的防御力量因为仆固怀恩的谋反而大幅削弱,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第二是唐朝与回纥汗国的关系恶化,宁国公主(唐肃宗次女)和亲的成果被破坏。为了保证边境的安定,唐朝不得不再次与回纥汗国进行和亲。
再加上当时的皇帝唐代宗一直认为仆固怀恩的谋反是有隐情的,想要照顾一下仆固怀恩的遗属。于是唐代宗封仆固怀恩的小女人为“崇徽公主”,让她嫁到回纥汗国。这样一来,群臣也就不好继续清算仆固怀恩的遗属,被仆固怀恩祸害的百姓对仆固一族的仇恨也能有所缓解。
可以说其他公主去和亲是无辜受累,崇徽公主却是为父赎罪。与被仆固怀恩祸害的几十万百姓相比,去和亲的崇徽公主反而是幸运的。正因如此,崇徽公主是没有“无辜悲”的。大唐的将军被崇徽公主的父亲搞没了,百姓生灵涂炭了,崇徽公主自然要“遣妾一身安社稷”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