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社区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社会治理乃至国家治理的根本基石,是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的根本保障。结合首都功能核心区独特的特征和北京市“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现就社区风险治理提出对策建议。
(一)科学引导,正视发展,培育社区安全共同体意识
创新社会治理,首先是观念的转变。立足于北京市核心区域城市运行功能过重、城市发展问题过多的现有特点,从疏解整治功能、人口管控水平、提升城市化精细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政府部门首先应改变自身固有观念,更加明确北京市城市管理职能定位,“功能核心区”地位也更加凸显。在首都功能核心区特别是老旧小区中,以建设安全社区为导向驱动行政行为,构建整体性的责任机制,克服因传统行政制度的各种碎片并弥补其形成的缝隙,明确责任到位,不可一时、一事无责任人。社区自己应当全力整合社区资源,激活社区,结合社情形成自己的安全文化,宣传全社区有关于人与事的风险案例。社区居民必须很清晰的意识到所拥有的“社区主人翁”身份,十分清晰的意识到作为社区主人,自己所享有的权责利。在全社区逐渐营造出社区共同体意识和社区整体归属感的氛围,每个人都要热爱社区和关心社区,以人人共享安全健康的理念,共同推进安全社区创建。
(二)做好城市更新改造的顶层设计与保障措施
首先,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从顶层设计层面应对复杂的老旧小区改造难题。利用法治思维,从立法、执法层面,市政府通过发布有关法律规章,协调房管局、部委、央企等单位,解决产权问题、物业管理问题等老旧小区历史遗留问题,防范化解社区矛盾和冲突;其次,各部门要积极沟通,争取关乎社区切身利益的专项补贴资金和相关政策扶持,协调供电、通信、燃气、热力等单位,整治改造社区公共环境,增加便民设施。也可考虑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采取政府、产权单位、居民个人和物业公司按比例共担的方式筹集改造资金;再次,加快制定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物业管理、社区精细化管理等制度,推动和监督物业企业全面履行职责,同时也要提高小区物业缴费率。与此同时,逐步推进人民调解、法院受理、综合执法等依法治理进社区、安全进小区活动;最后,制定和鼓励老旧小区群众意见代表制度,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发挥好小区楼片长等群众代表的作用,畅通与群众联系沟通渠道,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这是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区城市更新工作内涵的应有之义,更是有效化解风险的先手棋。
(三)以合作共治防范化解社区安全风险
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花样百出的新问题也随之出现,过去对传统城市治理方式的路径依赖,造成城市治理陷入死胡同,触发城市治理失灵和社会风险警报。为此,与单一的组织治理手段相对的就是多元合作共治模式。建立社区治理层面的国家与社会共治模式,组织多种类多维度的基层民主协商方式,确保基层协商制度化、常态化。与此同时,进一步健全社区居民监督机制,引导居民在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既要依法进行自我监督,还要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构建和完善由市场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居民、辖区等各个单位组成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的规范化制度性治理架构这一核心环节。一要明确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的核心是基层政府及社区居委会,有效发挥组织、管理、监督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方面政府职能;二要规范市场组织行为、规范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能定位。针对一些市场失灵、政府也失灵的“弱势社区”,应该明确基层政府的组织、管理职责,建立居民议事与协商机构,从而有效组织社区参与,有针对性地改善物业服务。
(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的重点之所以要及时做出相对应的阶段性的调整,使得个人需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人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利益分配三者都在发生调整。就是说,只有紧紧围绕首都特征,创新社会治理,把社会各方纳入社区治理共同体中来,才能真正做到防风险、化危机。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流动人口延伸,努力促成有效的人口登记管理和比较公平的福利权益分配;二是针对核心区众多老旧小区,坚持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托底并行的工作方法,激活城市公共服务潜能,逐步建立起“街道主导、监管并举、市场化运作、政府托底”的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再次,建立有序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考虑打造一个利益统一、力量整合且可持续化的社区居民社会保障共同体,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最后,大力推进就业体制机制创新,做好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工作,加强有关就业的法律法规建设,确保普通劳动者和其他人一样的就业权,鼓励他们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发挥劳动者和企业在市场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维护社会稳定和社区安全。
(五)挖掘新技术支撑作用,将“区块链+社区”作为基层社区安全治理的技术支撑
从基层治理实践来看,传统上城市治理模式的架构是自上而下的。该结构的中枢神经自然是政府,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则处于被支配的位置,仅仅拥有一部分的治理权,中心和边缘两者之间“楚河汉界,泾渭分明”。所以在以往城市治理过程中的权利主要由政府包揽的事情过多,公众则参与度较低。那么,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思路,打造扁平化、高效的“区块链+社区”风险治理模式。从过去传统城市治理结构进化为网络集群式、去中心化的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网络架构,多方参与,时事更新,风险防控。除此之外,在社区服务中加强自动化、一体化的行政服务建设,畅通基层社区与各级管理组织间的网络连接。每个社区应当建立社区居民信息资源库,记录建档追踪社区发生各种问题的成因、危害、解决方案并跟踪解决。建立社区风险治理成熟案例集,可以作为社区工作者风险问题处理的参考依据。随着5G技术在全国主要城市布局推广,加强为全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定制化服务,运用精细化的思路,避免“一刀切”,进一步优化“一体化、一站式”的自助式服务,以服务促治理,寓治理于服务,使得安全风险治理于无形中得到加强和落实。
(摘自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首都功能核心区社区安全风险治理的对策研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