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马拉火车(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

马拉火车(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

马拉火车(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控制铁路是控制一个国家的最好方式。清政府打了败仗后,除了割地赔款,还要交出铁路筑路权,为啥列强对铁路筑路权情有独钟?马拉火车(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铁路代表着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有了筑路权,不仅在中国土地上挣钱,还可以随着铁路的深入,把手伸进中国的腹地,更好的攫取资源、获得利益,一本万利。除此之外,建造铁路,还能制定自己的标准,倘若以后换

控制铁路是控制一个国家的最好方式。

清政府打了败仗后,除了割地赔款,还要交出铁路筑路权,为啥列强对铁路筑路权情有独钟?

马拉火车(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

马拉火车(马拉火车说明什么问题)

铁路代表着那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有了筑路权,不仅在中国土地上挣钱,还可以随着铁路的深入,把手伸进中国的腹地,更好的攫取资源、获得利益,一本万利。

除此之外,建造铁路,还能制定自己的标准,倘若以后换个零件,维修机器,屁大点的事情都得找修路人,必须把修路人当成大爷供着,否则就不给修,自己掂量着办吧。

最重要的是,如果发生什么危险,有筑路权的列强:我们派军队保财产总可以吧!毕竟是投钱了,至于危险怎么定义,他们有自己的原则:我认为不安全就是有危险,赤裸裸的强盗逻辑。

但凡有些风吹草动,就可以把军队沿着铁路铺开,这就像老猫枕着咸鱼睡,猫能睡得着嘛?

然而,列强在铁路上分寸必争时,我们内部还存在马拉火车的滑稽情景,甚至把刚建好的铁路拆毁,顽固迷信派坚信:破坏风水,影响财运气势,祖宗基业将要丢失。

无知和傲慢成为阻碍进步的桎梏。

所以当时的情况:列强抓紧一切时间争夺筑路权,从而控制清朝。清朝抓紧一切时间搞封建迷信,控制老百姓,从而养肥自己。

在美留学8年的詹天佑深知这其中的利害,拖着自己的病躯,在给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的电文中说:铁路共管,忧国之士引以亡国的征兆,久历路事,深知弊害,切痛尤多,一旦共管成为国际法案,痛苦之事纷至沓来。

说白了:铁路筑路权被别人拿走了,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众人皆醉我独醒,为何詹天佑能点中其中的要害呢?

这就要从詹天佑父亲的好友,也是詹天佑的岳父谭伯邨说起。谭伯邨见多识广,听闻清政府幼童留美的事情,不仅为自己的儿子报了名,还把目光投向了他一直看好的“小天佑”。

那时候但凡稍微富足人家的孩子,是万万舍不得送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大人眼里那是九死一生、极其危险的事情。

但谭伯邨深知去外国留学的意义,决定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为此,谭伯邨拍着胸脯,真诚表示:只要天佑出国学习,我就把女儿嫁给他。

这识人、抓机会的魄力实在让人感叹。两家就这样定下了娃娃亲,这一年詹天佑才12岁,谭伯邨这一“狠心”操作不仅造出了一代奇人,更成就了一段令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爱情故事。

此后,无论詹天佑独身海外,还是后来飞黄腾达,他一生只此一人,宠爱着青梅竹马的谭家闺女谭菊珍,两人恩爱一生,相敬如宾,过着人人艳羡的甜蜜生活,成为大家眼里的“模范夫妻”。

远渡重洋,在美国,少年詹天佑学习成绩优异,聪明孩子学什么东西都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克服语言上的阻碍,并且开阔了眼界。

第一次见到火车,那种震撼注入了詹天佑的灵魂,就像咱们现在看《头号玩家》一样,好奇、充满疑问和想象。钢铁巨物是怎么跑这么快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年幼的詹天佑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吸收大洋彼岸给予的水分、养分。

天才詹天佑考入了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门研究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火车。那时候是没有中国人修铁路的,更少有人去学这偏门。可以说,詹天佑是当时中国负重前行的第一人,从零到一总是最难的。

清政府的财力和执政能力下降,清政府也担心辛辛苦苦培养的这些孩子被他国吸收,为他国效力。种种顾虑之下,留美幼童被召回。时间短,任务重,詹天佑依旧获得了学位,以出色的成绩毕业,是留美幼童中唯二顺利毕业的人。

1881年,少年已成俊俏朗,20岁的詹天佑回到祖国,身着洋装的他们在人们异样的目光下下船。

詹天佑畅想了无数次:我学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迎接我就算没有鲜花也得有掌声吧。现实就像一记耳光打在他脸上,迎接他的是质疑和争议:这些人都被洋鬼子给教化了。所有人都敬而远之。

在巨大的落差面前,詹天佑被安排到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荒唐!当时中国最稀有的铁路人才,不能人尽其才,大清一边说着自己没有人用,一边忽略身边的的大才。悲哀!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腐朽导致人不能尽其才,成为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接着,詹天佑又被安排到广州博学馆当外文教师。说他心里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但这种事情由不得他。一次次叹气后,詹天佑决定先做好手里的事情。

于是,詹天佑开始在广州沿海修筑炮台,也算是给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下功夫勘探,绘制了中国最早的海图。这充分说明了:一个有本事的人,一旦让他静下心来,他就能让他的手里的事情开花结果。

就这样,7年时光过去。但无论怎样,詹天佑心中始终没有放下那沉甸甸的铁轨,他盼望着自己设计的铁路在自己的国家无四处开花。

1888年,由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詹天佑进入中国铁路公司。公司名字是中国的,但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听命于外国人。在这样一个“外资”平台上,詹天佑只用了80天的时间铺设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工程。

他把7年憋着的才华、气力都使了出来,终究把铁轨铺设在祖国大地上。同年7月,津沽铁路竣工,这是中国较早修成的一条铁路。但它是借外债建成的,不管怎样,詹天佑总算是发光了一次。

金子总是这样,一旦耀眼后,就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詹天佑更有干劲了,把家安在工地上,把老母亲也带着身边,孩子的出生地也侧面印证了詹天佑的筑路轨迹。长子詹文珖出生在内蒙林西,次子詹文琮出生在山海关,次女詹蕙颜出生在北京、三女詹蕙筠出生在辽宁锦州……

风餐露宿,詹天佑把筑路工地当家,和战友们打成一片,全力以赴铁路梦。这期间,他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不断地反馈到之前学的理论中,在祖国的土地上被滋润着。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逃跑回北京的路上,坐了一段火车,才觉得火车这铁物是如此的方便快捷,这种感觉像春风一样,吹开了她心头长满蜘蛛网的枷锁。

时局动荡,大清江山岌岌可危,慈禧把希望寄托在祖宗保佑上,她决定要修铁路,坐着火车去祭祖!一条从河北省新城县高碑店到易县,专供慈禧太后从北京前往清西陵祭祖的新易铁路成了当务之急。

可放眼望去,大清哪里有这样的人才呢?在慈禧眼中,关于祖宗的事情都是天大的事情。扒开相关人员的记录档案,就只有詹天佑算是有资格,还有留美经历、技术加成,这活就安排给詹天佑吧!

就这样,詹天佑才有了机会,自己主持修建铁路,这列通往坟墓的火车,是詹天佑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机会,他的想法和知识得以全面实践,这是他已经42岁了。

詹天佑修建这条42.5公里的铁路,犹如一位知名的画家在画简笔画,看似随意挥洒,但韵味十足。建成通车后,慈禧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赏,重重的赏赐。

于是,老佛爷把列车上的全部摆设都给了詹天佑,物质的丰富代替不了精神的富足,他只选择了一口小钟,仿佛是在告诫自己: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要抓紧时间,修建更多的铁路,留下更多的作品。

这段铁路奠定了詹天佑在慈禧心中的地位,也就奠定了詹天佑在中国铁路界的地位,众所周知,那时慈禧就是大清的天。

顺理成章,1905年,清政府要修建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为什么会从北京往张家口修建铁路呢?张家口在居庸关外,是中国北疆的商业、军事重镇,清朝高层觉得既然沿海我守不住,不如我把身边的防守建设的好一些,防止八国联军再次打入北京。

不仅仅如此,还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地,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三。这么重要的地方,英国和俄国争得不可开交,大概意思:长城北边是我们俄国人的势力范围,英国人想修建这条铁路进入了长城北面,俄国人不愿意,英国人也有歪理:我出钱,你有啥不愿意的?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中国提出自己修建铁路的建议。英国人和俄国人一是想就此下台阶,撕破脸对谁都不好;二是觉得中国没有能力修建京张铁路,到时候来求他们,他们又可以装大爷、趁火打劫了

工程难度巨大,詹天佑当时心里也明白,这崇山峻岭的,非得有坚忍不拔之志、创造性思维,不然决不能完成这样的工程。他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浑身充满活力。

詹天佑是一个听说铁路就睡不着觉,见到铁轨就疯狂的人。他带着仅有的两名工程技术人员,背着设备,实地勘测路线,在充满历史痕迹的八达岭间,他熟悉了地势、地貌、水文,不放过一丝细节,因为他不想让外国人看笑话,不甘心外国人骑在咱脖子上。

实地考察,让他心里有了数。在困难巨大的背景下,詹天佑开启了工程,在京张铁路上打下了第一枚道钉。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开始很顺利,但是在修建一段坡度较大的铁路时,他们碰到了难题,坡度千分之三十三。

意味着什么呢?最简单的说火车爬坡,动力不足,就会倒回去,坡道就上不去。铁路的修建就像吃馒头,我吃了五个馒头吃饱了,是因为五个馒头的分量,缺一个馒头都不能饱。

詹天佑虽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是当时没有同样的案例,他只能自己分析解决问题。一个火车头不行我就用俩,一个推一个拉。看似是数量上的改变,其实是打破火车只能用一个车头的传统观念,是从零到一的创造。

詹天佑跳出固有思维,不仅攻克了“爬坡”难关,还解决了火车的换向问题。汽车的转弯只要转动方向盘,但火车与铁轨之间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换向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双车头、人字形铁轨解决了这个问题,火车换向后,推的车头变成拉的,拉的变成推的,天衣无缝。

詹天佑的神来之笔,让那些抱着胳膊等着看笑话的外国人惊呆了,一拍脑门,仿佛在说: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没想到呢。

詹天佑不贪功,功劳是大家的,后来詹天佑总结:上自工程师,下至工人,莫不发奋自雄,专心致志,一切依赖于奋不顾身的努力。

这世间有奋不顾身干的一件事,是幸运,也是荣耀。詹天佑终于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展现,但还没结束。

詹天佑深知建立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为啥要立标准?两个原因,一是标准经过实践检验,确定是适合的点,这样前辈走过的弯路,你就会少走一些,节省时间和成本。

二是,大家都认同这一标准,就不用经过换算。就像你去商店买电池,你说要5号电池,商家就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东西。不统一标准,你买电池时就得拿着尺子去量。

这两方面的意义奠定了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的地位。不是盲目夸大个人英雄主义,如果詹天佑没有制定出标准,咱们铁路事业大概率会发展得慢一些。

詹天佑主持制定了《中华国有铁路标准图册》,制定了严格的桥梁标准,机车车辆上的各项标准制度,主持修订了铁路勘测、标准化。还建立了铁路人才培养制度,创建了中华工程师学会。

1919年3月,远东铁路会议在海参崴召开,那时候詹天佑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但国内只有他声望高,学术强。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告诉他:就算你到了接着回来都行,但一定要出面。詹天佑又一次为了铁路,踏上征程,这也是他为铁路做的最后一次奉献。

此次回乡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当年4月,詹天佑因腹疾严重,心力衰竭逝世,终年58岁。呕心沥血,为国筑路,是他一生的写照。

上一篇: 时空重叠(时空重叠者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 御膳房(御膳房小厨娘)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