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兰春)
(梅兰芳与福芝芳)
孟小冬简介真实照片(民国孟小冬简介)
(孟小冬)
(孟小冬和姚玉兰)
身逢乱世,杜月笙能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水果小贩脱胎换骨,成为叱咤上海滩风云的商界大亨,关键在于他有处事做人的智慧,有敢闯敢拼的勇气。
他总结自己一生经验,只说做人要吃好三碗面——体面、场面、情面。
混迹于黑白两道,杜月笙长袖善舞,他的情商、处世智慧,若是拿来对付一个孟小冬,那有什么难的?
但杜月笙只是在背后默默陪伴和支持,他举办赈灾义演,会特意请来孟小冬出席,为了不让她和梅兰芳碰上,时间行程上也很花了些心思。
因为抑郁,孟小冬这些年吃斋念佛,还染上了大烟,身体很不好,三不五时病倒,在上海义演的时候,杜月笙特意给她找了很多医生调理,都没有结果,一筹莫展。
杜月笙对自己如此关心,孟小冬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她告诉杜月笙不用担心,等自己回了北京,再去找孔伯华给自己看看就好,他是自己经常看的大夫,医术精湛,自己放心。
杜月笙一听这话,哪还等得到孟小冬回北京呀,当即包了一艘小火轮从上海出发,把孔伯华接过来了。孔伯华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杜月笙大手一挥,给了他十万块!
要知道,梅兰芳给孟小冬的离婚费四万块,是卖了自己的一套花园住宅凑的钱,而杜月笙一出手,打赏费就够买两套的!
杜月笙的心意渐渐打动了孟小冬,她时不时便会来上海小住,但战火纷飞,注定了这两人不能如和平时期的恋人一样你侬我侬了。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全面侵华,不久后,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寇亡我之心不死!
为了抗日,杜月笙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他立刻开始组织本地的武装队伍。
为了空间换时间,他动员全市轮船公司将船只凿穿沉江,不给日本人留渡江工具,又组织人给前线将士送去20万只饼,以解饥荒!
日本特务想要拉拢杜月笙,他们以为杜月笙在上海经营了这么多年,不会放弃自己的事业。
但没想到终究还是让杜月笙逃往了香港,而孟小冬终究念着自己在北京的家。
劳燕分飞,远隔千里,两个人谈起了异地恋。但战争和距离却让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感情越发深刻!
杜月笙到了香港也依旧在组织抗日,尽管他终日忙碌,也还是惦记着帮孟小冬拜师,让她能够跟着京剧名家余叔岩学习,小心呵护着她的梦想。
甚至还考虑到她吊嗓子可能扰民,给她送去了一口大瓷缸,用来消音!
终于等到1945年日本终于投降,久别的情人终于得以在欢声笑语中重逢,孟小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可杜月笙曾经做出的错误选择将让这个家面临巨大的风浪。
在上海,杜月笙是搅弄风云的黑帮教父,可在蒋介石的绝对权力面前,他也不过只是一头老去的鬣狗。
杜月笙手里没有枪,至多还有一些名望,但名望又值多少钱?
于是战后组建上海政府,尽管杜月笙在抗战中出了不少力,蒋介石还是将他一脚踢开,让他连市政府的门也进不了。
江湖上的人最讲究一个面子,对于一生看重体面的杜月笙来说,这是极为难堪的羞辱,他郁结在心,而接二连三的打击又纷纷而来。
先是好友戴笠的飞机失事,
再是蒋介石逼迫自己将金银、美钞折算成金圆券,狠狠从自己身上咬下了一大口肥肉;
接着是自己的儿子杜维屏被蒋经国当成了打虎对象,真正的大老虎孔宋家族却没有一个人敢动。
杜月笙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却已经是60岁耳顺之年,而那边共产党人正在为和平接管上海,维护上海人民财产尽最大努力。
中共中央承诺,只要他配合维护上海稳定,共产党可以不计前嫌,宽恕他曾经的黑恶行为。
(蒋经国与蒋介石)
然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杜月笙手上早沾满了鲜血,连组织民革的李济深尚且都要去香港避一避风头,何况他呢?他不敢相信共产党的话,却也不肯再跟着蒋介石了。
这个时候,陪伴在杜月笙身边的也就是孟小冬了。
因为曾经抑郁过,所以四十岁的孟小冬,更能体会杜月笙此时的心境。
为了抚慰杜月笙的心灵,很少出来表演的她,破天荒地在杜月笙的六十寿宴上表演,也就此成为绝响。
1949年,孟小冬离开了大陆,坐船随杜月笙一大家子去了香港。
(老上海的十六铺码头)
他们在十六铺码头登船,杜月笙心酸自嘲,自己是个小瘪三的时候,也就是在这里起家,哪晓得走背运的时候,也是在这里呢?
船上的日子倒也热闹,可是孟小冬内心的孤寂却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杜月笙四房姨太太,都有自己的子女,只有她一人一无所有,唯有杜月笙的爱。
妻不妻,妾不妾,似乎又陷入了从前与梅兰芳那段爱情的僵局,已经四十多岁的孟小冬不会没有感伤。
杜月笙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摇摆不定,毛泽东甚至亲自去信,杜月笙这才决定答应返回大陆。
谁知造化弄人,这封信却被错送给了蒋介石,气得蒋介石拍案大骂,甚至要派特务去暗杀杜月笙。
台湾报纸也连篇攻击,说杜月笙是政治垃圾。
杜月笙又气又怕,哮喘病时时发作,甚至要戴氧气面罩才能维持。
为了调理病情,他决定带着家人去法国,一家人翻箱倒柜找护照,乱成一团,而孟小冬终于还是忍不住放下了自己的骄傲,说出了那句:
“我跟着去,算使唤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呢?”
一代冬皇,说出这样的话,其中多少心酸?
杜月笙闻言,如梦方醒,连连点头,立刻决定要和孟小冬结婚!
(香港坚尼地台老照片)
尽管儿女们不理解,但杜月笙还是在九龙饭店订了十桌宴席,请来宾朋见证自己的幸福,又让孩子们改口叫孟小冬妈咪。并且在报纸上对外宣布:他和孟小冬结婚了!
此时已经是1950年,杜月笙62岁,孟小冬也已42岁。
从相遇到举行结婚典礼,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这三十年里,他们像两棵在不同时节开花的树,见证着彼此的荣枯,却又都努力延展着枝条,终于纠缠在一起。
然而毕竟已是风烛残年,杜月笙的身体一向不好,何况蒋介石又如防贼一般,他要带家人去法国,竟又狠狠收了一笔十五万美金的手续费。
杜月笙的积蓄也快被搜刮干净,到他临终,嘱咐身后事:原来也只剩下了十万美金,给孟小冬两万,床头枕边还有七千。
他摸着床头一笔一笔数着:“两千美金给三夫人孙佩豪,两千美金给大儿子杜维藩,妈咪最苦,这三千美金就留给她吧。”
最后弥留之际,蒋介石派来的特使洪友兰终于赶到。
他对着已经有些神智不清的杜月笙道:“杜先生,你好好养病,会有希望。”
杜月笙喃喃:“我没希望了,你们都有希望,中国会有希望!”
见者伤心,闻者落泪,更别说是深爱杜月笙的孟小冬了!
她再也管不了许多,一把推开众人,指着洪友兰的鼻子破口大骂:“他没有希望,他没有希望还不都是因为跟着蒋介石么!”
可是斯人已去,她一介女子也无法为爱人做些什么。
杜月笙临终前希望自己能够叶落归根,回到浦东,不想蒋介石竟因为害怕杜月笙在上海的影响力,力阻此事,硬是让杜月笙葬在了他一天也没待过的台湾!
(孟小冬)
杜月笙去世,宛如一棵苍天巨树轰然倒下,树下的杜家人一时人走茶凉,各奔东西,姚玉兰应宋美龄的邀请去了台湾,孟小冬选择一个人留在了香港。
一生孤寂,却如杜月笙所说,她是最苦的人,然而孟小冬却自有一杯苦丁茶的清香,她的一生因为内心敏感,所以经历太多的的挫折,也正因为内心敏感,所以也才更能体味杜月笙的心情,让这个青帮大佬一生牵挂。
孟小冬飘零香港,却自有一份真情,她与人合作编写《谈余叔岩》,却因为合作对象家境艰难,一分钱未收;她与姐妹姚玉兰联系甚少,却因为担心姐姐被骗特意打电话嘱咐。
在她的内心深处也是时时思念着杜月笙,养的狗取的名字,是杜月笙喜欢的酒,供的佛龛里挂着杜月笙的小像,每日要对着说说话,而余生的温暖也是杜月笙的亲人所给。
姚玉兰放心不下这个妹妹,还是让她搬到了台湾,在剩下的日子里两个姐妹也就这样每日相伴,互相陪着对方变老。
在杜月笙去世26年后,孟小冬也以杜夫人的身份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69岁。
这一段名伶与枭雄的爱情故事就此落幕,这其中声色犬马不及当下的明星热搜,然而淹没在时代浪潮中的真情,却又令多少人唏嘘。
浪奔浪涌,于这些传奇色彩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面的杜月笙,也看到了一代名角陨落的悲哀。
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说,更多是一种启发和思考。
爱情可贵,却不能强求,爱人之前,更要先爱自己。
人情练达,贵在走正道,否则多聪慧的术,也无法挽救走岔道的悲哀。
[1]万伯翱,马思猛.杜月笙最后的感情归宿[J].文史博览,2013(05):56-57.
[2]金宝山.杜月笙的晚年选择[J].文史春秋,2008(07):45-50.
[3]甄光俊.杜月笙与姚玉兰、孟小冬的京剧情缘[J].中国京剧,2005(11):32-33.
[4]邵雍.杜月笙与上海抗日救亡运动[J].抗日战争研究,2000(02):118-134.
[5]朱华,苏智良.杜月笙其人[J].历史研究,1988(02):102-11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