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关羽从南郡出发,包围了襄樊这座城池。镇守襄樊的曹仁难以抵挡,于是向曹操求援。对此,曹操派出于禁、庞德等人前去帮助曹仁。结果,关羽水淹七军,俘获于禁,斩杀庞德,迫使曹操都差一点要迁都了。对此,在笔者看来,襄樊之战可以说是关羽一生的巅峰。不过,让关羽没有想到的是,孙权却背叛了孙刘联盟,派遣吕蒙偷袭荆州,这直接影响了襄樊之战的走向。
襄樊之战(襄樊之战简介)
公元220年,在曹操和孙权这两大势力的夹击下,关羽双拳难敌四手,所以兵败被杀。众所周知,关羽大意失荆州,还直接引发了夷陵之战。在夷陵之战中,刘备率领大军进攻东吴,结果却被陆逊击败,损失了数万大军。因此,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后,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那么,问题来了,公元219年,汉中之战刚结束,关羽为何立即发动襄樊之战呢?
一
具体来说,汉中之战结束于公元219年,襄樊之战爆发于公元219年,二者的间隔时间,只有数个月。因此,襄樊之战爆发的时候,刘备一方正处在休养生息的阶段,很难出兵帮助关羽。但是,后者依然挑战强大的曹魏,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就第一点来说,这是因为关羽想要获得战功,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公元214年,刘备击败了刘璋,夺取了益州之地。为了遏制刘备集团的扩张势头,曹操在公元215年征讨张鲁,夺取了汉中之地。众所周知,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和咽喉,如果汉中一直被曹操占据的话,刘备一方将会如鲠在喉。于是,到了公元217年,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
公元219年,刘备击退了曹操,夺取了汉中之地。在此基础上,刘备进位汉中王,并册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在汉中之战中,马超、张飞、黄忠、魏延、赵云等人都立下了战功,并在官职上获得了册封和晋升。诚然,关羽作为前将军,依然是刘备集团的武将之首。不过,关羽没有参加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自然是比较遗憾的。
《三国志·黄忠传》: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于是,当他得知黄忠被册封为后将军的消息后,甚至还表达了不满的态度。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关羽迫切想要立下战功的情绪。毕竟,关羽的性格是比较高傲的,他不愿意和黄忠等人平起平坐。
二
对于关羽来说,如果能够在襄樊之战中立下战功,关羽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所以,尽管刘备刚刚结束汉中之战,无法支援关羽,但是,后者依然选择北伐曹魏。
就第二个原因来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也是为了帮助刘备缓解压力。众所周知,汉中之战持续了两年之久。诚然,曹操一方损失了夏侯渊等大将。但是,刘备一方也阵亡了吴兰、雷铜、任夔等将领,并且损失了大量的士兵,加上刘备占据益州的时间不是太长。因此,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需要休养生息,安抚益州的百姓。
更为关键的是,曹操在撤出汉中之前,已经将该地区的人口迁移走了,也即刘备得到的汉中,几乎是一座空城了。在此基础上,刘备在汉中的防御压力是比较大的。如果让曹操有时间恢复元气的话,那么他很可能会调集大军反击汉中,这会让益州的防御压力明显增加。大家都知道,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现在,关羽朝着襄樊发动进攻,自然会吸引曹魏上下的注意,促使对方不会再对汉中用兵了。
三
最后,就第三个原因来说,则是曹魏内部不稳。
《三国志·武帝纪》: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
公元218年,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谋反,试图击杀曹操,从而帮助汉献帝夺回大权。当然,因为计划被提前泄露,他们都丢掉了性命。不过,这也说明曹魏内部,还是存在忠于汉室的力量。
《三国志·庞德传》: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
在此之后,因为曹魏的徭役比较沉重,襄樊北边的宛城发生了叛乱,侯音、卫开等将领反对曹操,并和关羽联系。虽然到了公元219年,曹仁来到宛城,平定了这场叛乱。但是,如果关羽能够突破襄樊这道防线,曹魏内部很可能会爆发更大的叛乱,里应外合之下,关羽有望取得更大的战果。后来的情况,也验证了这一判断。在关羽水淹七军后,曹魏的荆州刺史胡修和南乡太守傅方,都归降了关羽。所以,如果不是孙权偷袭荆州,曹操真的要被迫迁都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十二月(公历的220年1月中下旬和2月上旬),败走麦城后,关羽率领十余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
总的来说,公元219年,关羽在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后,就立即发动襄樊之战,其实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是,孙权背叛孙刘联盟,加上镇守后方的糜芳、傅士仁临阵倒戈,促使关羽不仅没能取得预想的结果,反而让蜀汉彻底失去了荆州,这只能说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