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翻阅清人笔记《郎潜纪闻》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么一段记载:“黔西李汉三世杰,以巡检至兵部尚书;广顺刘松齐清,以拔贡至总兵;松桃杨诚村芳,以吏员取通侯,并天挺异才,兼资文武,皆不由科目进身,时称黔中三奇男”。”
从五品(从五品是现在多大的官)
文中所讲的李世杰、刘清、杨芳三人都是贵州人,他们的经历比较奇特,都不是以举人、进士入仕。其中李世杰最奇,他以一个微末小吏的身份官居兵部尚书,这在清代确实不多见。
李世杰,贵州省黔西人,自幼聪明好学,无奈心思不在科举入仕上,而是对骑射更感兴趣,且天生就有一副侠义心肠,爱打抱不平。
父亲李植也是恨铁不成钢,李世杰几次乡试均名落孙山,李植无奈之下花钱给他捐了一个九品的小官。乾隆九年,李世杰被授予江苏常熟黄泗浦巡检。
乾隆时期,科名最盛,以捐纳入仕者,一般是没有太好前途的。朝廷也出台了一些制度,规定捐纳者外官最高至正四品的道员,京官最高至正五品的郎中。而且在岗位上也作出限制,比如京官不能在吏部、礼部任职,外官不能担任教职,等等。
这就是说,李世杰自捐官那天开始,就意味着他这一生将没有机会进入上层官僚集团,如果运气好能够混个知县当当也就到头了。
有人说,御史此言差矣,雍正朝的李卫不也是以捐纳入仕的吗,他后来不照样成了直隶总督、兵部尚书吗。李卫的情况要单说,他是于康熙晚年捐纳入仕的,起点很高是从五品的员外郎,两年后实授兵部员外郎。
史料上没有记载李卫捐纳之前的具体情况,只说他家很有钱,但御史猜测,李卫家在官场上应该是有背景的,否则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授兵部员外郎。毕竟一个进士出身的官员,要想做到员外郎,没有个十几年时间恐怕也是办不到的。
李世杰和李卫的情况就不同了,他捐官起点低,巡检与员外郎差着还有好几百公里。但李世杰也有优势,因为在之前已经获得了秀才的功名,比起大字不识的李卫,自然也会有不少的优势。
光有学历肯定是不够的,李世杰自从入仕后,也立誓要做一个好官,他在常熟是干出了一番事业的,据当地的县志记载,李世杰爱民勤政,主持正义,很受百姓的爱戴。
任满三年后,李世杰在大计考核中被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庄有恭举为“卓异”,旋调金匮主簿,官升一级。据说江苏巡抚庄有恭特别赏识李世杰,很快他又被调到了省城,在巡抚衙门当了一个巡捕。
李世杰秀才出身,但他却是一个能文能武且颇具胆识的人。自从在巡抚衙门当巡捕后,他接连破了几桩大案,庄有恭很看重这个青年才俊,便私自掏腰包给李世杰捐了一个六品衔,并以候补知县留省办事。
巡抚给一个不起眼的巡捕捐官,这在清代估计找不出第二例。有了巡抚的赏识,又有了六品衔,自此李世杰的仕途开始进入快车道。乾隆二十二年,李世杰实授泰州知州,五年后调任镇江知府,乾隆三十年擢安徽宁池太广道。
从知县到道员,李世杰每次任满之后都会顺利晋级。乾隆三十一年,由于父亲去世回籍丁忧,期满后官复原职授四川盐驿道,任满擢四川按察使。
金川之役时,李世杰驻打箭炉,负责后勤军需粮草,战后因功被赏赐花翎,乾隆四十年升任湖北布政使。金川平定之后,乾隆皇帝论功行赏,四十四年,李世杰升任广西巡抚。此后数年间,李世杰先后调任湖南、河南巡抚。期间多有政绩,深受乾隆赏识。
乾隆四十八年,李世杰升任四川总督。在乾隆时期,汉人能当到总督已经是十分少见,而以捐纳出身位居封疆者,仅李世杰一人而已。
李世杰文武兼备,人才难得,他一生政绩最著的地方就在四川。他平定叛乱,清理亏空,广施仁政,平反冤狱,爱惜百姓。不久他又调任两江总督,复又出任四川总督。
乾隆五十五年,75岁高龄的李世杰入京陛见,乾隆帝授予兵部尚书一职,并赐紫禁城骑马。不过这时的李世杰毕竟年高,兵部尚书不过是个荣誉头衔,不久以原品休致,乾隆五十九年病逝,赐谥“恭勤”。
作为一个捐纳入仕者,李世杰之所以能官至总督、尚书并非偶然,这得益于他自身的努力,心怀天下爱戴百姓。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他为官之初,能遇见尹继善、庄有恭这样的伯乐,所以运气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