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公路(G314国道)喀什市-红其拉甫口岸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葱岭古道的重要通道,是沟通中国与西亚和南亚区域的国际性旅游热线大通道,也是新疆旅游最具旅拍价值的线路之一。沿途将河谷、高原、雪山、冰川、沙山、湖泊、达坂、草原、湿地、古城、国门边关等壮美景观串接一线,更有帕米尔雄鹰-塔吉克族和英雄《玛纳斯》民族-柯尔克孜族灿烂的民族风情,是一条极具震撼力的旅拍打卡线。
柯尔克孜族舞蹈(柯尔克孜族舞蹈视频大全)
由喀什至红其拉甫口岸的G314国道路段,又名中巴友谊公路,也称喀喇昆仑公路或帕米尔公路,属于G314国道的一部分。于1979年建成,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喀喇昆仑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越边境的道路,被称为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公路,同时被评为世界十大最险峻的公路之一。喀喇昆仑公路北起喀什市,经疏附县、奥依塔克镇、盖孜河谷、盖孜边防检查站、布仑口风光带、克州慕士塔格风景区、苏巴什达坂、塔合曼乡、塔什库尔干县、达布达尔乡、红其拉甫口岸。喀喇昆仑公路全长1032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6公里,巴基斯坦境内616公里。这条公路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西端。地质情况极为复杂,雪崩、山体滑坡、落石、塌方、积雪、积冰、地震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沿途路面和桥梁设施经常遭到破坏。
2007年以来,喀喇昆仑公路经过大规模的改扩建,沿途路况和行车条件大为改善。但自驾此线路特别要注意行车安全,行前要了解沿途通行资讯。前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和红其拉甫中巴边境口岸.内地游客需提前在喀什市办理边境通行证,疆内游客需在户籍地办理边境通行证,否则会在盖孜边防检查站截返。
如果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那么,"不到古城游,就不算到喀什"。喀什古城景区不仅是国家5A级景区,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喀什市的精髓所在。古城景区前身是喀什老城,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具有典型的迷宫式城市街区。房屋是生土建筑,年久失修,危房遍地。国家斥资几十亿元,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改造后的老城还是一样的建筑风格、一样的历史街区、一样的民俗风情、一样的传统店铺。2015年7月20日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是新疆唯一的5A级历史人文景区。这里的民居多以土木、砖木构成,其风土人情、建筑风貌,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古城景区的街巷里,有很多两层结构的房子,通常这些房子上层用来居住,下层是店铺,既解决住房问题,又能让居民挣钱维持生活,因此这里有很多手工铁器、木器加工店。在全长600多米的阿尔亚路上,有花盆巴扎、坎土曼巴扎、木器加工巴扎、维吾尔医药巴扎、花帽巴扎等5个巴扎。古城景区有"九百"之说,"百"是虚指,是多的意思,"九百"即看"百人"、游"百巷"、逛"百市"、看"百业"、寻"百宝"、品"百食"、进"百院"、赏"百乐"、验"百怪"等。
"建设一个景区,美丽一座城市,文明一片热土,富裕一方百姓",喀什古城在多年的改造过程中,当地政府注重老城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富民的交融。老城改造实现了“一路一产业、一路一景观、一路一特色”,老城居民很多从事旅游,实现了"住上好房子、挂上金牌子、过上好日子"的生活。如今,徜徉在喀什古城景区,就像走进了一幅活色生香的生活风情画之中:老人们靠着土墙弹着热瓦甫,女人们穿着鲜艳的艾德莱丝绸裙起舞,男人们在作坊里忙碌,孩子们在巷道里追打嬉笑……
从喀什出发,沿314国道往帕米尔高原,行驶不过7公里就来到了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这里其实是疏附县吾库沙克乡7村,因为制作、销售民族乐器而出名,渐渐地,真实的村名反而很少为人所知。民族乐器村全村原有270户,487人从事民族乐器制作,生产的乐器有27大类,50多个品种,已有150多年历史。当初,这里是5名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和11名艺人组成了乡职业中学学生实习基地。1999年,当地政府出资40多万元把7村的一些乐器制作专业户召集起来建立了民族乐器村。专门从事各种乐器制作及木制工艺品加工,乐器村的名声越来越大。2000年,乐器村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新疆民族乐器村",成为传承民族乐器手艺的典范。
走进乐器村,可以发现这里是由乐器制作室和展览厅两部分组成的。制作室也是当地的综合性技能培训基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在这里,可以全程观看乐器制作的过程。传统乐器大多用桑木、蛇皮、动物骨头等材料制成,制作一把普通热瓦甫的大概要15天。2011年,乐器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展览厅摆放的都是村民手工制作的乐器,沙塔尔、热瓦甫、都塔尔、艾捷克等,选材好,形制独特,音质纯、音色清脆、音域广,花纹精美。穿行在乐器制作室,看各种各样的材质在手工匠人灵巧的双手中变魔术般地逐渐成型,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如今,乐器村家家户户都是一个乐器坊,每家每户门口挂着的牌子上面都写着各自擅长制作的乐器。乐器村是景点,更是活色生香的生活方式。
“奥依塔克”是“群山中的洼地”的意思,奥依塔克镇因境内有地质上有名的奥依塔克沟而得名而闻名。314国道纵贯奥依塔克镇南北,交通十分便利。来到这里,但见高山险峻、冰峰林立、大河汹涌、古木森然,风景优美宜人,昆仑第一镇名不虚传。
奥依塔克镇的海拔为2820米,奇特的自然景观、令人耳目一新。这里的森林景观和公格尔九别峰相映衬,夏季尤其优美,松涛滚滚、芳草萋萋、山花烂漫。身在此处,可以听着山雀、百灵的歌唱,吹着扑面而来的阵阵凉风,让人心旷神怡。抬眼望,高山飞瀑如银为练,又有高高雪峰之上经年不化的积雪,蔚为壮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生花妙笔,把静和动、柔和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赋予这处大山谷的无穷美景。在奥依塔克镇举目远眺,不仅有高山、雪峰、森林、河流、草原,更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五彩山。远远望去,随处可见五彩缤纷的山体,景观奇特、令人惊异。有时,在一座山峰上可以看到黑、白、黄、红、青等五彩缤纷的颜色,五色纵横交错,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可见一斑。
314国道就沿着奥依塔克山谷中穿行,两边是高高的山峰,或五彩斑斓,或像通红燃烧的火焰。最神奇壮观的是长达几公里的“红山谷”,全是由红色山体构成的山谷,山体的颜色赤红炫目,山峰棱角分明,让人以为是火焰山搬到了这里。蜿蜒的河水在山谷中滔滔而下,河面并不是宽阔,但水流湍急,滚滚河水经常是混黄色的。每当夏季,水量充沛,四周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汇流而至,如遇降雨,河水暴涨,甚至裹挟着石块滚滚而下,蔚为壮观。
从奥依塔克镇沿一条县乡道路向西南方向行进20余公里,在穿过阿托依那克乡村后,即可抵达奥依塔克山口,远处的克州冰川国家森林公园就呈现在眼前。克州冰川属于现代活动冰川,也是奥依塔克河的源头,阿依拉尼什雪山海拔6678米,雪山陡峭,千年的积雪贴在峭壁之上,群峰高耸,冰山林立。这里集雪山、冰川、瀑布、森林、草原为一体,被地质专家誉为"西域第一自然生态景观",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众多冰川之一。
克州冰川公园面积约有220余平方公里,海拔为2300米至5300米,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冰川公园景色幽美,风光旖旎,是景色迷人的自然风景旅游区,更是新疆自然景观最集中的风景区。这里有巍峨险峻、气势磅礴的雪山,郁郁葱葱、莽莽苍苍的林海,晶莹瑰丽、如银链悬空的冰川,凌空飞舞的雪山瀑布等。
冰川公园将雪山、冰川、瀑布、河流、草地揉为一体,山坡上成群的牛羊和柯尔克孜牧民的圆形毡房,使这块圣洁的处女地充满了自然美。冰川公园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拥有浓郁的柯尔克孜民族风情,是国内外游客度假休闲、疗养避暑、探险猎奇、旅游观光的胜地。
沿314国道(中巴公路)前往塔什库尔干县的途中,在行驶157公里走出盖孜河谷后,眼前豁然开朗。险峻陡峭的大峡谷已甩在身后,显现出一片平平坦坦的沙湖水面。山下沼泽、河流、湖泊、草地相连,山顶蓝天、白云、沙山、冰峰环绕,湖光山色、景致奇特。正是因为在这片河滩旁和水底沉积着厚密的沙山和沙层,由此才得名为白沙山。每年的春、夏、秋季节,神奇的布伦口沙湖或风起沙舞、景象撼人心魄,或山光水映、恬静如镜。布伦口沙山和沙湖旖旎的山水景色、奇幻的自然仙境实在令人折服。
布伦口沙山和沙湖如画般的山水风景让人心旷神怡。高原上有如此秘境,只会让摄影人和游客欣喜若狂。沙山沙湖,山光水影,景象多变,非常迷人。如果您有机会经过这里,不妨请您多驻足一会儿、多留神几眼,说不定能找到一种特殊的灵感。但不管什么时节,布伦口沙山都会有您想象不到的视觉表现。
布伦口白沙山是进入帕米尔高原的必经之地,在驾车行驶的途中没有什么明显的高原反应,可这里已经是海拔3300米的高原地带了。行游布伦口白沙山要注意掌握季节特点,春天的四、五月和秋天的九、十月为佳。
慕士塔格峰-喀拉库勒湖旅游区,位于阿克陶县布伦口乡314国道边,距喀什市190公里,距塔什库尔干县100公里,距阿克陶县城180公里,距阿图什市260公里,是集自然景观、生态景观、人文历史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区。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终年以降雪为主,冰川发育齐备,被称为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与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三山耸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美丽的帕米尔高原上,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喀拉库勒"意为“黑湖”,是一处海拔3600米的高原湖泊,湖水深邃幽邃。
来到此处,远眺慕士塔格峰,雄伟高大的山峰巍然屹立于帕米尔高原,倒挂的冰川,犹如胸前飘动的银须,雄踞群山之首。喀拉库勒湖波澜不惊,湖水倒映着雄伟的慕士塔格峰,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湖畔南侧是一片草原,一到夏季来临,水清草丰、湖光山色,碧绿的草地、雪白的毡房、澄澈的湖水、雪峰的倒影,交相辉映,景色如梦如幻。
波光潋滟的喀拉库勒湖水随着时光不断地变幻着,随着光线的变化,一天之中会不停地变幻着各种颜色,时而湛蓝,时而淡黄,时而橘红,因此又被称为“变色湖”。不断变幻着浮光潋滟的湖水,像舞台上的天幕一样,给人置身仙境的感觉。
“柯尔克孜”是民族的自称,也是其他民族对该民族的称呼,国外同源民族被汉译称作“吉尔吉斯”。1954年7月14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宣布成立,自治州包括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合奇县、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有20.22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0.85%。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的东南部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山区是柯尔克孜族的主要栖息地。在山间峡谷与河流两岸,有许多天然牧场。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柯尔克孜族人民。他们畜牧的牲畜有羊、马、骆驼、黄牛、牦牛、驴等。同时还兼营农业。他们培植的瓜果也很多。在山区大面积森林中还藏有众多动植物资源。丰富的资源是柯尔克孜族的经济发展的基础。
悠久的历史和牧业生产生活,造就了柯尔克孜人豪放爽朗的性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其中最突出的是民歌、诗歌、音乐。柯尔克孜族的史诗最著名的是《玛纳斯》,有22多万行,为世界三大民族史诗及中国三大民族史诗之一,为世界十大史诗之一,是一部传记性的英雄史诗,是柯尔克孜族重要的标记和象征。
柯尔克孜族的音乐遗产极为丰富。民间的“阿肯”(弹唱艺人)、“额尔奇”(民歌手)、“库姆孜奇”(琴手)等艺人,通过多种演唱形式,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民族乐曲(库依)和乐器是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在民间流传的乐器有“库姆孜”、“奥孜库姆孜”、“克雅克”、“秋吾尔”、唢呐、“多兀勒”(手鼓)、“巴斯”(铜钹)、“邦达鲁”等。柯尔克孜族称舞蹈为“比依”,内容多反映牧业、农业、手工业、狩猎等生产和生活情况。其中,反映牧业生产和生活的舞蹈最为常见。柯尔克孜族舞蹈有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男女对舞和合舞等多种形式,活泼剽悍、节奏性强,十分贴近生活。如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已经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写下了六十多年灿烂的民族自治的历史。
打卡G314国道,行游克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简称),有一处不得不提及的边境胜景,这就是鲜为人知的红山谷景观。红山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和南天山交汇处的克州乌恰县托云乡境内,处于中国西极边境线上,距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20余公里,距喀什市向西北吐尔尕特口岸方向(G314国道)160公里,距乌恰县150公里,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当地的柯尔克孜族牧民称之为克孜勒龙库尔(柯尔克孜语意为红山洞窟)。
红山谷景区属于雅丹地貌,是地质变迁所赋予的地质外貌,在亿万年大自然水流与风力的雕琢下,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山体形态,形成了各种特殊的地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属全国少见山地景观。
走进山间谷地的红山谷,从谷口开始,人们就会被一处处火红的、如璀璨云霞般的七彩丹霞山丘所吸引。在泛着青灰色的山体映衬和青黑色的戈壁铺垫中,到处是形态各异的山崖造型,令人眼花缭乱和遐想无限,从不同角度去观览,多姿的景观错落有致,会呈现出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象形,与远方的洁白雪山、近前的青色戈壁形成强烈对比,尤其是在蓝天白云衬托下格外地炫目亮眼,令人浮想联翩。在这里,你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享受大自然妙造天成的神奇之美,欣赏山河壮丽的帕米尔高原盛景,领略中国西极边境线上的壮美画卷。
羊布拉克冰川,是慕士塔格冰山之侧的一座“年轻”冰川,也是攀登慕士塔格峰的大本营所在地。羊布拉克冰川名声在外,不仅因为是攀登慕士塔格峰的大本营,更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然滑雪场。羊布拉克冰川长约12公里、宽约2公里,海拔在4000—4500米之间,坡降50—70度。冰川的表面平坦而光滑,四季冰雪不化,是一个未经任何人工雕凿、天然的滑雪场,甚至到了春天依然可以滑雪,每年都会有众多的登山和滑雪旅友到此体验高原天然滑雪场的刺激和酣畅自由。
从喀拉库里湖南行至海拔4300米的苏巴什达坂,便可以看见冰川。越野车可以驶下公路,一直向着冰川开去,直到车行尽处,然后下车徒步,一步步穿过数百米的漫坡路,抵达冰川所在地。由冰舌、冰塔林、冰柱、冰洞、冰坡以及碧水一泓的小冰湖构成的冰川奇观,会让人大饱眼福。
羊布拉克冰川发育类型完整,冰舌、冰塔林、冰柱、冰洞、冰坡等应有尽有,恍若到了水晶宫殿之中。气势磅礴的冰塔林更是世间奇观,这些冰塔林,形状各异,犹如精工细雕的水晶塔。一座座冰塔林,有的似宝剑寒气森森、直刺云天,有的如奇塔异峰、千姿百态,冰塔林中,还有高耸的冰柱,有神秘莫测的冰洞……,晶莹剔透中更显神工鬼斧,迷人的冰川奇景人间少有。
驱车在314国道上,距离塔什库尔干县城还有20公里,仿佛就在一瞬间,公路边的景致完全变了,茂密的树林出现在路两边,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树木的枝条从公路边延伸到公路的半空,像两只伸出相握的手,在公路上搭成一个长长的“树洞”。穿过“树洞”,豁然开朗,眼前是一片广袤的湿地,这就是塔合曼草原。
“塔合曼”,塔吉克语意为“四面环山”,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山脚下,海拔在3050米以上,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最大的盆地和湿地。四面环山、地势较低,无数的山溪汇集于此,形成了广袤的湿地,也成就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最大的天然草场。塔合曼草原面对慕士塔格冰峰,溪流纵横,草地茵茵,还有大片芦苇,成为高原上的禽鸟乐园。再加上塔吉克族关于神山和草原的神话传说,因此被称为“神花繁衍”的草原。
塔合曼草原是塔什库尔干县的瑰宝、慕士塔格冰峰脚下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是帕米尔高原上一片珍贵的草原,也是塔合曼乡牧民赖以生存的优质牧场。这片湿地为塔什库尔干县提供了优良的草场,绿草如茵的草甸上,树枝柳叶迎风招展、恣意相伴,密集的大杨树丛像是一道道的防风墙,一畦畦整齐的青稞田青翠欲滴,还有幽静的村落,平顶的石头房子像棋子一样在绿野中错落,与周围群山融为一体。遥望慕士塔格峰顶的雪峰,那些来自南亚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在此地遇冷空气后凝结成雪飘落山间,经年累月形成古老的冰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冰川消融,成为万物之本的水,形成千万条涓涓细流,变成泉眼、汇成河流,滋养出脚下这片无限生机的湿地。
在我的记忆中,最早知道塔什库尔干这个地名,是通过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发生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故事产生的印象。1976年,著名作曲家陈刚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曾传遍大江南北,让每一个喜爱中国民族音乐的人从中感受到塔什库尔干灿烂明媚的阳光和壮美无比的帕米尔高原风光。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喀什地区西南部的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北麓,总面积约有25000平方公里。东与莎车县、叶城县相邻,南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西与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北与阿克陶县相接。塔什库尔干地形地貌十分复杂,这里群峰耸峙,雪山妖娆,到处是险峻沟壑,山谷和冰峰雪岭雄奇壮丽,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K2峰),北有以“万山之祖”美称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高原上到处是冰川景观、湖泊景色,雄奇犷撼、秀丽妩媚,是无数人向往的阳光高原胜地。
在塔什库尔干县城北侧,塔什库尔干河左岸的台地上,矗立着一座石城。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塔什库尔干石头城。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是中国著名三大石城之一,与南京石头城、辽宁石头城齐名。2001年,塔什库尔干石头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为唐代遗存。石头城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优越,城下就是一处平坦开阔的草原。石头城扼守在此,是古丝绸之路上极具战略地位的城堡。如今,在历史风雨吹打下,石头城只剩残垣断壁,但仍傲立在雪峰、古道、河流等之中。
石头城依地势而筑,总面积10万多平方米,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外城方圆3600米,已遭严重破坏,只能见到城墙、炮台、民居的残址。外城即古城的西南侧大都为当时的居民住地,痕迹可见。北侧则为当年的驻军所在地。城外建有多层断断续续的城垣,隔墙之间乱石成堆;内城则保留较完整,古代城堡的规模依稀可见。内城城垣周长1285米,主要是由王宫、官府、军政官员宅邸和寺庙组成。内城从石丘脚下砌起,与顶齐高,下大上小,形成壮观的城楼。如今,千年石头城焕发了新的生机。经过多次维护、维修,石头城依旧牢固。2014年,从石头城入口处到古城内部铺设木栈道,便于游客参观游览,更是对千年古城的精心呵护。往事越千年,饱经风吹雨打的塔什库尔干石头城,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摇篮,更是精神的象征。
塔什库尔干地处“古丝绸之路”南道,是葱岭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主要出口,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帕米尔的塔吉克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与中原汉地、北方草原及中亚地区各国保持着友好往来。特别是在丝绸之路形成后,这里不仅是人员和商贸的融汇分流点,同时也带来了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和阿尔泰语系)和四大文化体系(中华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和古希腊文化体系)在此交叉碰撞和相互融合,留下了许多世界性文化影响的印记。从汉使张骞出使西域的足迹、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的游记等历史资料中可找出有力的证据,也可以从今天塔吉克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去见证。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语意是“王冠”的意思。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民族语言为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许多塔吉克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塔吉克族有5.01万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0.22%,主要聚居在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散居在该县以东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等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
塔吉克族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民族,素以优秀的民族传统、灿烂的文明传袭而著称。虽然他们世代生活在生存环境恶劣、经济不发达的高原山区,但却是一个民风古朴、善良正派、重情义有骨气的民族,是一个崇尚美德的民族。在塔什库尔干阳光般纯净的高原山区,塔吉克人一生会把各种违法犯罪看做是本民族的奇耻大辱,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环境中,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他们对生活始终充满美好的希望,互相帮助、尊长爱幼、纯朴好客等传统伦理美德,集中体现在塔吉克族日常生活中。
塔什库尔干,阳光灿烂,民风淳朴,人文生态纯洁。那里有监狱,但数十年未关进过一个塔吉克族罪犯;那里有锁卖,但那是塔什库尔干最不畅销的商品;那里有纠纷,但从来不会用超出道德规范的方式去解决;那里也有失物,不管贵重与轻贱,当你找到失物时总能看到用石头围着的标记,或有人坐在旁边等待失主找回来。用“纯净”来描绘塔什库尔干,一点都不为过。当代的塔吉克人根据帕米尔高原有山、有谷、有水的地理特点,利用帕米尔牧草丰茂,水源充沛的自然条件,在高山牧场上放牧牲畜,在低谷农田中种植庄稼,形成了农牧结合,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兼营农业的格局。
塔吉克民族文化灿烂,民族服饰独特,图案美观,色彩艳丽而夺目;塔吉克人的手工艺品引人注目,在房屋,天窗、柱子以及炕帷、墙帷、被褥、枕头、盛装食品和衣物的布袋上都绘、雕、刺、绣有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极具民族特色的图案;塔吉克族舞蹈形式多样,有鹰舞、习俗舞、模拟舞、傀儡舞和歌舞戏等,其中以鹰舞最为著名。塔吉克族特有的乐器有“纳依”(用鹰翅骨做的短笛)、巴郎孜阔木(弹拨的七弦琴)、热朴甫(弹拨的六弦琴),其中,纳依和热朴甫是塔吉克族最喜爱的两种乐器。塔吉克族以古尔邦节、肉孜节和圣纪节为三大主要节日。此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肖公巴哈尔节(迎春节)、皮里克节(灯节)、祖吾尔节(引水节)、铁合木祖瓦斯提节(播种节)等。
驻足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上远望,脚下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滩,这里便是阿拉尔金草滩。在不远处有个村庄——阿拉尔村,这也就是阿拉尔金草滩名称的来历。塔什库尔干河从阿拉尔金草滩流过,这里水草丰美、牛羊遍地,和远处的雪山白云蓝天交融在一起。每当夕阳西照,碧绿的草滩一片金色,远处牧人白色的毡房,羊群都沐浴在夕阳下,非常美丽,金草滩由此而来。
阿拉尔金草滩在塔什库尔干河两岸占地20平方公里,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块碧绿宝石,堪比世外桃源。翠绿、金黄的草滩像绒毯,点缀着白色的毡房,牛羊悠悠星星点点,塔什库尔干河缓缓地从中流过,清清河水倒映着蓝天、云朵、皑皑的雪山。夏天,阿拉尔金草滩绿草茵茵,野花盛开,牛羊遍地,一派牧场风光;金秋,阿拉尔金草滩满目金黄,大地溢彩,秋意浓浓。这里山明水秀,晴空万里;这里鸟语花香,花红柳绿;这里四季变幻,景色宜人;这里牧场丰饶,宁静祥和。这里是牧人的乐土。夕阳西下,牧草闪耀着金黄,家家炊烟缭绕,户户牛羊成群,真是一首令人神往的田园牧歌。
站在金草滩上,满目是蓝天、白云,雪峰、绿草地,蜿蜒的塔什库尔干河像条蓝丝带流淌在平坦的草原之上,蜿蜒延伸的河流,滋养出众多蓝宝石般的湖泊;灰白色的木栈道如银色的飘带在金草滩上飘过。阿拉尔金草滩有着迷人的一年四季,连每天的不同时刻都有异样的光彩。在每个时段,在不同光线的照射下,金草滩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美轮美奂。在金草滩,不仅能够领略湿地、草原的柔美,也能欣赏慕士塔格峰日落的壮美、石头城夕照的沧桑。就像新疆许多景观一样,金草滩永远不会是一种色彩、一种模样。
叼羊比赛,是新疆很常见的民族体育运动,一般都是骑手骑在马背上进行争夺。而在帕米尔高原上,叼羊比赛中骑手的坐骑却不同寻常,不再是神骏强健的骏马,而是看似缓慢笨拙,实则暴躁彪悍的牦牛。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高原之舟”牦牛是这里的重要畜牧品种,也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和伙伴。当然,它们不光出现在生产、生活中,也出现在平时的体育运动、娱乐消闲中,牦牛叼羊应运而生。
骑牦牛叼羊与骑马叼羊不同,骑马叼羊要拼速度,而骑牦牛叼羊主要靠胆量。牦牛性情暴烈,难以驯服。牦牛叼羊的比赛危险性大,骑手们时常会因激烈的碰撞从牛背上摔落。但是,一次次摔倒在地非但没有吓倒他们,反而更加能激起他们的比赛欲望。牦牛叼羊在帕米尔高原上已成为长盛不衰的民间体育项目,2010年还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牦牛叼羊比赛场地大小没有具体规定,但要求是一块平坦的草地,在草场东西方向,相距100米的位置上,分别挖两个直径60多厘米,深50多厘米的坑,选手要把所叼的山羊扔进自己的坑里,就算获胜。参加比赛的选手分为两组,每组人数10人左右。比赛开始前,由长者把无头羊放在草场中间。比赛开始,双方直奔领头羊。若有一方骑手欠身倒挂,把羊从地上叼起,其他队友便在身后掩护,往终点跑去,另一组骑手则在后面追赶,你争我夺,场面非常激烈。
“摔跤见力气,叼羊见勇气”。牦牛叼羊是勇敢者的竞技,展现的是骁勇和胆量。谁的骑术好,谁敢勇往直前,谁就能夺得无头羊,并放在指定目标,成为比赛的优胜者。比赛时,当地人会吹鹰笛助兴,为选手加油助威。牦牛叼羊只能在塔什库尔干县才能看到,更因为牦牛叼羊比骑马叼羊更加激烈、壮观,更加扣人心弦,因此,该项体育活动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活动,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八方的游客前来观看牦牛叼羊的盛况。
“万山堆积雪,积雪压万山”,这是对红其拉甫口岸的最形象的描绘。红其拉甫口岸地处新疆喀什地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毗邻。口岸海拔4733米,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口岸。伫立在喀喇昆仑山上的雄伟国门,如今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咽喉要道。
口岸距塔什库尔干县城125公里、距喀什市420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890公里,是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981年9月,中巴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开放红其拉甫口岸;1982年8月27日,红其拉甫口岸对中巴两国公民正式开放;1986年5月1日,又正式向第三国人员开放。口岸历史上就是古丝绸之路前往印度、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咽喉要道,也是我国与西南亚以及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314国道直通红其拉甫口岸,因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人们又常称这条路为中巴公路,红其拉甫陆运口岸也因此成为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主要陆上交通枢纽。
红其拉甫口岸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通外山谷,地势险要、风光壮美,却环境恶劣,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素有“死亡之谷”之称。生活在红其拉甫山口周边的居民多为塔吉克族,他们被称为“天上人家”。有人这样描绘他们的家园——“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漂亮的塔吉克服饰、热情好客的人们、美味的饮食,无不让人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纯朴、善良、友好。由于气候原因,红其拉甫为季节性口岸。在红其拉甫口岸,游客一般都会到中巴7号界碑处拍照留影。2009年新建的国门就在此处,在万山峻岭中尤显威严肃穆。
图文:乌鲁木齐刘宝
在路上与您同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