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2年4月初,全国各主要城市均以对外公布了2021年本地的主要经营数据,在除过最为关注的GDP以外,常住人口成为大家最为期待的一项数据。人口数据的增与减更看重一座城市的综合能力(教育、医疗、饮食、文化等)和区域辐射能力,而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只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补足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那么这样的城市即便当下GDP排名不高,未来也会逐渐赶上(如部分中西部强省会城市);相反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即便城市配套健全,但因为产业结构、就业压力、收入降低等综合条件的影响,其GDP也会从高位不断下探(如部分东三省城市)。
笔者通过收集、整理、对比我国七普至今(2021年11月-2022年底)常住人口900万以上的32座城市发现:一线城市因为执行严格的落户政策,年均人口增量其实并不及普通地级市(甚至负增长);部分区域性中心城市则呈现常住人口年均高增长的发展态势;而部分北方人口大市近年来常住人口连续外流,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武汉成为2021年全国城市新增人口的头名,初听虽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但细想过后却在情理之中。
成都市常住人口(成都市常住人口2022总人数口)
2020年末各省对外公布了七普最新人口数据,其中武汉市数据显示常住人口为1232.65万人,十年(2010-2020年)新增人口达到了254.11万人,在全国城市中还是位列前列。然而令大家意外的是长期位居中部地区人口总量第一城的武汉,在此次七普数据中常住人口总量却被郑州超越、而十年新增人口总量也被长沙超越。
不过面对武汉这样的数据表现,媒体并没有过多宣传,因为大家都清楚这一年武汉经历了什么。自2020年1月23日凌晨2时起至2020年4月8日凌晨2点30分结束,武汉因疫情原因经历了76天的封城,解封后部分人选择暂时离开武汉去远方疗伤,因此2020年底的七普对于武汉来讲人口数据并不准确。
武汉进入后疫情时期以来,选择了埋头低调前行,在全国不同城市不同时期爆发疫情期间我们总能看到湖北及武汉的默默驰援。同时武汉市的经济也在逐渐恢复,2021年武汉市经济增速达到了12.2%(全国第一)、经济总量达到1.77万亿,重回全国前十;伴随着人口的回流,截止到2021年底武汉市常住人口达到了1364.89万人,夺回中部第一城(全国第8),而整个湖北省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也达到了54.7万人,位列全国前三位。
武汉拥有全国领先的高等教育和医疗资源、城市配套服务完善,随着今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发布,未来武汉将在经济与人口方面持续发挥带动力与吸引力。
在全国城市七普人口数据表现中,除了位于珠三角的深圳与广州两市以外,全国内陆城市中当属成都与西安这两座城市的表现最为出色。其中成都市十年(2010-2020年)常住人口新增达689.02万人,增量位列全国城市第二位;西安市十年常住人口增量也达到了448.51万人,增量位列全国第四位,且两座城市将这一增势延伸至了2021年。
根据成都市和西安市2021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两市常住人口分别达到了2119.20万人和1316.30万人,较2020年底分别新增了25.42万人和21.01万人,这一增量在全国城市中同样位列第二和第四。
作为两个相邻省份的省会城市,虽然间隔仅有700多公里,然而其之于西南和西北的辐射影响能力无法替换和影响。
成都是整个西南地区经济、交通、教育、医疗及对外交往中心,西安则是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交通、教育医疗和对外交往中心。两地的气候、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截然不同,因此对于西南和西北地区居民而言,分别选择成都和西安,既不存在饮食、方言、气候方面的不适应,又能享受到全国优等的高等教育和医疗条件,相较于经济更为发达的沿海地区,这两座城市既不脱离自身适应的原生环境,又能感受到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此两座城市也成为了西南、西北地区居民的首选之城。
另一座年常住人口增量超过20万的城市,则是来自长三角的——杭州市(年增人口26.8万人)。更为精准地来讲,杭州市是近三年(2019-2022年)时间来快速实现人口增长的。
选择落户杭州的理由有很多,多到可以忽略掉方言、饮食以及气候所带来的不适应性。首先杭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截止到2020年杭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61879元,位列全国第6位;杭州的工资收入也高于其他城市,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白领平均薪酬排名中,杭州市以10499元/月位列全国第4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但相对比这三座城市的房价,杭州市更具性价比;同时杭州也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营商环境,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活跃,这对于创业型年轻人更加友好。
从地理区位来看,近年来我国人口呈现由北部地区向南部地区、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的发展态势。而位于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部分城市则成为了人口外流的重点区域,这一点即使是在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中依然没能发生改变。
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常住人口超过900万的城市有32个,其中北方城市占到16个,分别为:北京、天津、西安、郑州、石家庄、临沂、青岛、哈尔滨、邯郸、潍坊、济南、保定、徐州、沈阳、长春和周口。从城市数量来看,南北方城市平衡,但从人口增量来看,北方则呈现明显衰退趋势。
截止到2022年4月,上述16个北方城市中有10座城市对外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其中仅有西安(新增21.01万人)、郑州(14.14万人)、青岛(18.5万人)、潍坊(1.33万人)和济南(13.36万人)五座城市人口保持正增长,如果去除掉自然出生率潍坊市也近乎于没有增长。
而过去一年其他北方城市常住人口表现为,北京(减少0.71万人)、天津(-13.6万人)、石家庄(-3.04万人)、徐州(-5.53万人)和周口(-17.3万人)。
南方城市中唯一一个常住人口下降的城市——南阳市(-8.41万人),虽然从自然地理分界来看属于南方,但按照人文地理、饮食习惯来看还是属于北方。
而其他未对外公布2021年当地人口数据的诸多北方城市中,大概率还会有不少常住人口减少的城市存在(例如哈尔滨、保定等城市)。
结合上述人口数据与信息,短期来看随着我国放开大中城市落户限制之后,全国常住人口的流动还将以追求高质量生活配套以及高收入水平为主要动向,而那些占据我国地理分区核心、城市配套完善、教育医疗条件突出、工资收入水平较高、营商环境良好的城市当下及未来依旧是常住人口不断增长、流动人口不断聚集的首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