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末,西方列强全然不给我们新中国生存喘息的空间,美军借着朝鲜战争的名义,将炮火炸到了我国东北地区。
我们都知道抗美援朝胜利了,但有多少英雄牺牲在了异国他乡。时至今日还有烈士骨灰迟迟归来,可见当年打赢这一仗有多么不容易。
朝韩战争(朝韩战争的起因)
彼时战斗双方已经趋近于和平谈判,但为了能够在谈判桌上争取到更多的筹码,在南北韩交界处的军事要地就是必争之地。上甘岭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从地形上看它是一座三角形的山,南面由美军把控,北面由志愿军控制。无论哪一方完全拥有上甘岭地区,都将在边境划分上多要一杯羹。
43天后,我志愿军与美军来回交战59次,阵地反复易主。最终,我方以伤亡1.15万人的代价获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战役结束后,我方阵地的山头被削低了整整2米,战士们随手抓把土中,就可以捡出不少炮弹碎片。
美军方面后来计算,上甘岭战役他们共计投入190余万发炮弹,5000余枚空投炸弹,依旧没能够击碎志愿军钢铁般的意志!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刚刚开始,志愿军就取得了相当卓越的战果,连南朝鲜当时的首都汉城都收复回来。可谁想到这会是美军司令李奇微所设下的磁性战术,他们依靠机械化力量不断后撤,诱使我志愿军深入敌后,后勤补给被迫中断。
等到彭总嗅到危险的时候,李奇微已经把部队摆到了志愿军的要害位置--铁原。这是我军后勤补给线的必经之路,如果美军将部队投放到此处,不仅可以把前线的志愿军团团包围,甚至还能扰而不攻,让我军战士不是被冷枪打死,就是被活活饿死。
这该怎么办呢?前线部队已经中计,全都扑到敌人腹地去了,哪里还顾得上老家的安危?彭总只得叹了客气,把刚刚从战场上扯下来的疲惫之师63军摆到铁原,赌一把运气。
为什么这么说?63军在前几次战役中都是主力部队,长久处于和美军硬碰硬的局面下,兵力规模仅剩下2万4千人。进攻铁原的美军呢?整整7万精锐部队,还携带了坦克大炮等重武器,翻翻身飞机掩护。这一仗,63军几乎可以说是“送死”。
但是,再艰难的任务也必须得有人完成,英勇无畏的63军绝不后退!两万多战士化整为零,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到20多公里的防线上,让美军硬啃用战士的血肉之躯打造的200多个阵地。63军只有一个想法:要想过去,踏过我的尸体再说!
铁原阻击战只进行了12天,63军完美地完成了阻敌任务,争取到大部队回援。可他们付出的,是几乎全部的战士生命!63军到最后只剩下不到2千名战士,编制全部被打散。
根据记载,军长傅崇碧在战后统计牺牲战士时想到,63军中一多半是来自于四川的年轻战士。回国之后,他一步都不敢踏入四川,就连自己的老家四川巴中,也没再见过一眼。
今年的国庆档,我们有幸在大荧幕上了解这次战役的全貌。当志愿军在长津湖遭遇50年不遇的冰寒天气时,还要拉开冰冷的枪栓,对付装备精良,在美军中享有盛名的陆战一师。
由于过冬棉衣的匮乏,许多战士甚至没能牺牲在敌人的子弹下,就纷纷冻死在雪地之中。其中还有整整3个连队的战士,执行潜伏阻击任务时全部牺牲,后被追思为冰雕连。
这一仗,志愿军全歼了美军最强悍的“北极熊团”,把他们的军旗拿来当包袱皮用。美陆战一师也吃到有史以来最大的亏:伤亡1万3千余人,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仓皇逃离战场。
但志愿军同样付出了血的代价:近2万人伤亡,冻伤3万多人,不少战士回国后不得不做截肢手术,去除冻坏的组织来避免感染加重。
这是什么概念呢?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但志愿军投入自此攻坚战的部队只有1万人,如果算上武器装备的话,志愿军才最有可能是被围住的部队。
只一个晚上,我军就伤亡了近2千人,却连敌人阵地的边都没怎么摸到。没办法,志愿军只好命令撤出战斗,放弃此次攻坚任务。战后总结经验,志愿军接下来的只能果断放弃大规模的纵深穿插战术,避免踢到敌人的铁板,让部队再次吃到这样的大亏。
在整个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135万战士用身躯建成坚固的防线,把邪恶的敌人挡在了国门之外。据战后统计,中朝军队共计伤亡63万余人。
抗美援朝此战要打,必须打,更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骨气!
最后,让我们对全体参战官兵,表示最由衷的敬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