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曀曀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梦几人醒?
注释:
①檐铁,挂在屋檐下的风铃。也称檐鉄、檐马、铁马、玉马。是过去房屋建筑的装饰,起到驱赶鸟雀作用。
黄遵宪(黄遵宪简介)
②淋铃,雨声。
③鹅击海东青,鹅谐音俄;海东青,辽东的一种雕,代指满清帝国。
④曀曀,曀音yì,曀曀,阴沉昏暗貌。
⑤晖晖,清辉貌。
翻译如下:
屋檐下的鉄马叮当作响,偶一停歇又雨骤风狂。
急切盼望着鸡鸣东方亮,却惊闻俄国把东北抢。
为什么阴沉昏暗没尽头,不见残月清辉与星光。
我站在小屋里思绪迷茫,万家美梦中竖卧横躺。
1876年中举人,他历任驻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兼马六甲总领事等职。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变法失败后被捕,曾经的外交官身份帮助了他。在英、日等国对清政府强力施压下,他仅遭革职处分回家乡广东梅州,成为维新派领导中极少数幸存者。
黄遵宪工诗,著作颇丰,今存诗一千一百多首,有《人境庐诗草》《己亥杂诗》《己亥续怀人诗》《日本杂事诗》《人境庐集外诗辑》等。被誉为“诗界革命的巨匠与旗帜”“近世诗界三杰之冠”(梁启超语)。
黄遵宪提倡“我手写我口”,即不受拘束,自由自在地表现生活、袒露思想、抒发感情。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意境清新、手法新颖,洋溢着爱国热情,同时具备异国山水风情。他喜把新事物熔铸入诗,使我国诗歌增添新的意蕴和特色。他的诗再现了晚清社会广泛的时代面貌,所以被后人誉为中国近代“诗史”。
首联托物起兴,描写环境,表现政治黑暗、时局艰难。檐鉄乱响,风狂雨骤,渲染了特殊气氛,为下文奠定了悲凉、苦闷、迷茫和孤独的基调。
颔联首先表现期待国家变革向好的心情,接着用谐音和借代修辞委婉形象地表达时局突变,沙俄入侵。“望”和“惊”字,传递出诗人期许破灭、极度失望的情绪。
颈联紧承上句,表现长夜漫漫,茫然无绪的迷惘:中国的希望在哪里,竟然连一丝星光都看不到?
尾联收束全诗,既是写实,暗含象征。字里行间浸透着众醉独醒、茕茕孑立的孤独感,对芸芸众生的愚昧麻木无法唤醒的无力感。其痛苦、悲凉、孤独的心境,百余年后,读者亦可真切体会。
对沙俄抢占我东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这一影响中外的重大国际事件,黄遵宪把它放在一个典型环境的背景里来表现,国内政治黑暗、国际强敌环伺,风雨如晦、暗夜无光,沉重的压抑感扑面而来。
对俄军血腥制造“海兰泡大屠杀”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疯狂烧杀抢掠,霸占土地的行径,诗人仅用“鹅击海东青”五字高度浓缩。真可谓一语惊心,五字泣血。
据《本草纲目》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体型硕大,能袭击天鹅、搏杀狐兔。辽代历朝皇帝,每年春天在鸭子河(今松花江)附近放海东青捕天鹅,捕到第一只天鹅,即摆宴庆贺,名曰“头鹅宴”。可悲的是,时过境迁,现在的海东青,不仅无法搏鹅,反而被鹅所击。这正是国力式微,边防日颓所致啊。一种恨铁不成钢而又无可奈何的激愤之情跃然纸上。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以之看本诗的叙述、议论,哪一笔又何尝不是饱含深情?结句的“斗室独立”与“万家酣梦”相对照,更是令人欲哭无泪的情语。至此,一个清醒、无奈、孤独却顽强挣扎的灵魂清晰而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全诗三用语典,两个出自《诗经》一个出自李贺,知与不知,都不影响诗意的理解。事典用俄国侵占东北事件,更是当时人神共愤的社会热点。虽用谐音、借代,但读者自能意会。颔联、颈联对仗工稳,显示出诗人遣词造句、娴熟驾驭语言的文字功底。“天下白”对“海东青”,乍看无端,寻思有味:天文对地理-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都是对仗中极为工整的小类,是大多数律诗作者努力追求的意境。
这首七律融时效性、社会性、艺术性和独特个性于一体,有着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般清诗选本都有收录,可知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尼采剖析说:“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因为想得太深”。当代学者周国平进一步阐释:“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作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见识过世界的科学与先进,更明白中国的愚昧和落后。“想得太深”而又试图“寻求理解”,在那样的社会和时代里,只能注定黄遵宪和黄遵宪们的悲剧性宿命。
发表评论